知識答疑9
糖尿病眼病的患者保健時應注意什麼
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種眼部疾病,是患者最常見的慢性並發症之一,如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缺血性視突病變、眼球運動神經麻痹等。患者視力減退,最終將導致失明,糖尿病眼病患者的失明率是正常人的25倍,患者萬萬不可忽視。
一、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眼部並發症,也是我國四大致盲眼病之一,常會造成視力減退或失明。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結果,由於糖尿病引起視網膜毛細血管壁損傷,加之血液呈高凝狀態,易造成血栓和血瘀,甚至血管破裂。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分類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分為單純性和增生性兩類。主要症狀為:
1.單純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1.微動脈瘤:微動脈瘤是臨床上最早出現的、比較確切的體征:位於視網膜內核層,小圓點狀,常先出現於眼底後極部,尤其在黃斑區,多分布在顳側。
2.視網膜內出血:視網膜內出血:位於毛細血管靜脈端,視網膜深層,呈圓形斑點狀或火焰狀。
3.硬性滲出:硬性滲出:位於視網膜內叢狀層和內核層之間,呈蠟黃色點、片狀,邊界比較清楚,最常見於後極部。硬性滲出環的中心含有微動脈瘤。累及黃斑部時,可出現大片星芒斑。黃斑的硬性滲出也是嚴重影響視力的原因。
4.視網膜水腫:初起水腫:位於外叢狀層和內核層之間,進一步累及內叢狀層和神經纖維層,最後達視網膜全層。臨床表現為視網膜腫脹變厚,呈不透明外觀,黃斑水腫表現為囊樣,熒光血管造影能清楚顯示。
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在單純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基礎上,出現的新生血管及增殖性病變。脆弱的新生血管易引起反複出血,伴有視網膜纖維組織增殖。新生血管形成是從血管內皮細胞芽開始,可通過內界膜伸展到視網膜表麵。視盤前新生血管纖維增殖,通常呈扇形或輻射狀伸長,常黏附在玻璃體後麵,甚至突入玻璃體中,可導致玻璃體出血和牽拉性視網膜脫離。
2.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在單純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基礎上,出現的新生血管及增殖性病變。脆弱的新生血管易引起反複出血,伴有視網膜纖維組織增殖。新生血管形成是從血管內皮細胞芽開始,可通過內界膜伸展到視網膜表麵。視盤前新生血管纖維增殖,通常呈扇形或輻射狀伸長,常黏附在玻璃體後麵,甚至突入玻璃體中,可導致玻璃體出血和牽拉性視網膜脫離。
二、白內障
糖尿病引起的白內障占白內障患者總數的60%之多,一般都需要手術治療。
白內障是威脅人類視力健康的一大“殺手”,致盲率僅次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眼病中對糖尿病患者影響較大的一種並發症。
三、波動性屈光不正
波動性屈光不正是指患者的視力隨著血糖的波動性變化而發生變化。當血糖急劇升高時,患者可能會突然由正常視力變成近視眼,或原有的老花眼症狀減輕;血糖降低時,視力又可以恢複為正常,此時又需要佩戴老花鏡才可以看得清。這是患上糖尿病眼病的第一症狀。
四、開角型青光眼
開角型青光眼(又稱慢性單純性青光眼)多見於中年人以上,青年人也可發生,常為雙側性,起病慢。患者的眼壓逐漸升高,房角始終保持開放,多無明顯自覺症狀,往往到晚期視力視野有顯著損害時才被發現,因此早期診斷很重要。
開角型青光眼初期無明顯不適,當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會有輕微頭痛、眼痛、視物模糊及虹視等,經休息後會自行消失,故易誤認為是視力疲勞所致。中心視力可維持相當長的時間不變,但視野可以很早出現缺損,最後由於長期高眼壓的壓迫,視神經逐漸萎縮,視野隨之縮小、消失,最終失明。整個病程中,外眼無明顯體征,僅在晚期時,瞳孔有輕度擴大,虹膜萎縮。
五、缺血性視突病變
缺血性視突病變(又稱血管性假性視乳頭炎)多見於老年人,單眼或雙眼先後發病。臨床主要表現為視力和視野發生突然變化。患者視力驟然下降,模糊至失明;視野起初是鼻下方扇形缺損,而後擴展成偏盲或向心性縮窄,有時可與生理盲點相連。這是由於營養視神經前段的小血管發生循環障礙,睫狀後短動脈回歸支閉塞;或視神經軟腦膜血管受累,使視乳頭供血不足,發生急性缺血、缺氧而水腫;眼壓過低或過高,可使視乳頭小血管的灌注壓與眼壓失去平衡,也可引起視乳頭水腫。
六、眼球運動性神經麻痹
糖尿病會導致動脈硬化,致使供應眼瞼神經的小血管缺血,另外還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現眼球運動神經麻痹,引起眼外肌運動障礙和複視,如外展神經麻痹或動眼神經麻痹。比如有些老人會突然眼皮聳拉,眼睛睜不開,很多人以為這是眼病或肌無力等,長期進行針灸、理療、輸液等治療,延誤了最佳正確治療時機。
糖尿病眼底出血的原因及治療
1.糖尿病眼底出血的原因
眼底出血多是由高血壓、糖尿病、視網膜血管阻塞或免疫功能異常引起,常見於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視網膜靜脈周圍炎性病變。眼底出血病程長,易反複發作,常引起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部嚴重並發症,如不及時有效的治療,常可導致失明。
2.糖尿病眼底出血的治療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視網膜出血是一種比較複雜和特殊的出血現象,激光光凝治療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激光的光致熱效應,對視網膜的組織進行治療。對於已失去眼外激光光凝治療機會的玻璃體出血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激光光凝其實隻是手術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個預先準備工作,目的就是取出玻璃體和其中的積血。玻璃體切除手術,是治療糖尿病玻璃體出血的臨床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效果好、手術時間短、花費少,同時也是減少病人痛苦的最好方法。
糖尿病眼病患者的保健要點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正確保護眼睛,可以延緩症狀的出現。眼睛的保健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糖尿病眼病應早預防、早治療。30歲以上的人群,在初次發現糖尿病時,應請眼科醫生對眼睛進行全麵檢查,包括視力、晶狀體、眼底等。患者如突然發現視力下降或失明,應盡快就醫,不要拖延時間。
2.定期進行眼底檢查:1型糖尿病患者,發病5年後應該每年檢查一次糖尿病各種慢性並發症情況;2型糖尿病患者從發現糖尿病時就應每年檢查一次慢性並發症的發生情況。如有眼睛的異常現象,要隨時進行眼部檢查。
3.控製血糖、控製血壓、控製血脂,戒煙,避免劇烈運動,必須定期進行眼底檢查。
知識答疑11
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保健時應注意什麼
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慢性並發症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發生率為60%~90%。糖尿病對神經係統的損害很大,全身各處的神經組織都可能受到糖尿病的損害。隻有做好日常的保健工作,糖尿病患者才能避免神經病變的發生。
一、為什麼會出現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會發生神經病變,主要是因為葡萄糖進入神經細胞時不需要胰島素的幫助,所以糖尿病患者神經細胞內葡萄糖濃度較高,這些葡萄糖在醛糖還原酶的催化下,首先生成山梨醇,進而又轉變為果糖,使神經細胞內的滲透壓升高。這樣細胞外的物質就不容易通過滲透壓差進入細胞。同時,由於患者的血糖高,神經細胞中蛋白質發生糖化變性,再加上糖尿病微血管病變造成局部缺氧,最終導致神經細胞腫脹,神經纖維鞘膜脫落,糖尿病神經病變就發生了。
二、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
糖尿病神經病變按其發生的部位,可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神經病變兩大類。
1.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生部位
中樞性神經病變
中樞神經係統包括腦和脊髓,病變表現為肢體的感覺與運動協調失常,位置感消失,男性患者還可能出現排尿困難和陽痿等。
周圍性神經病變
周圍神經則是中樞神經發出的分支,種類很多,周圍神經的病變包括顱神經、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自主神經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