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答疑8
糖尿病足患者在保健時應注意什麼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嚴重並發症之一,是因肌體末梢神經病變、下肢動脈供血不足及感染等多種因素引起的。因糖尿病足而導致截肢的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高5~10倍,患者主要表現為足部疼痛、皮膚潰瘍、肢端壞疽等,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和喪失行動能力的主要原因。
一、糖尿病足的症狀
糖尿病足患者在病變早期足部血液循環出現障礙,表現為下肢抬高時足部皮膚蒼白、足背發涼,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甚至消失,並有間歇性跛行,進而不能行走。患者行走時疼痛難忍,以後出現休息時疼痛。患者對割傷、燒傷、碰傷等損傷沒有感覺,一旦出現傷口經久難愈,所以預防糖尿病足最關鍵的是避免出現傷口。
病情進一步發展,下肢特別是腳上可出現壞疽,創口經久不愈。壞疽可分為濕性、幹性和混和性三種。壞疽嚴重的患者將不得不接受截肢治療。
如果患者出現以下信號,就應該馬上去醫院就診了:
1.肢體麻木、腫脹、疼痛。
2.足部皮膚溫度下降。
3.足部皮膚顏色變紅、變深。
4.足部有嵌甲、胼胝。
5.足部有外傷,如皮膚破損出血、燙傷等。
糖尿病足的征兆
1.下肢神經病變:下肢神經病變的表現是患者下肢出現感覺喪失或異常,比如足部感覺疼痛、麻木、燥熱、刺痛,走路感覺踩著棉花,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的周圍神經並發症。
2.周圍血管病變:由於患者下肢血管的管腔逐漸變窄,將導致一係列臨床表現,包括患者下肢的麻木、疼痛、行走距離越來越短(即間歇性跛行)等。或者患者感到腳部疼痛加劇,即使是休息時也會出現疼痛,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周圍血管的並發症。如果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者消失(兩隻腳進行比較),也是血管病變的表現。
二、糖尿病足的危害
糖尿病足對糖尿病患者的危害可以簡要概括為“三高”。一是發病率高:根據調查,30%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末期會並發糖尿病足,而在65歲以上老年患者中發病率更高;二是截肢率高:糖尿病患者易發生血管狹窄或閉塞,導致組織供血不足,往往會發展為腳趾潰爛、感染或壞死,並很快擴散到健康的腳部組織,侵害到骨頭,最終導致截肢;三是死亡率高:截肢手術創傷大,且術後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術後死亡率很高,6個月內的死亡率為20%,而5年後的死亡率甚至高達50%~70%。
糖尿病足的分級
零級
本級特點皮膚無開放性病創
主要表現肢端供血不足,顏色塗紫或蒼白,肢端發涼、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肢端刺痛或灼痛,常伴有腳趾或腳的畸形等。
一級
本級特點肢端皮膚有開放性病創
主要表現水皰、血皰、雞眼或胼胝,凍傷或燙傷及其他皮膚損傷所引起的淺表潰瘍,但病患處尚未波及深部組織。
二級
本級特點感染病創已侵入深層肌肉組織
主要表現常有輕度蜂窩組織炎,多發性膿皰及竇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間隙擴大,造成足底、足背貫通性潰瘍或壞疽,膿性分泌物較多,足或腳趾皮膚灶性幹性壞疽,但肌腱韌帶尚無破壞。
三級
本級特點肌腱韌帶組織破壞
主要表現蜂窩組織炎融合形成大膿腔,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增多,足或少數腳趾幹性壞疽,但骨質破壞尚不明顯。
四級
本級特點嚴重感染已造成骨質破壞
主要表現骨髓炎,骨關節破壞或已形成假關節,部分腳趾或部分手足發生濕性或幹性嚴重壞疽或壞死。
五級
本級特點腳的大部分或全部感染或缺血
主要表現導致嚴重的濕性或幹性壞疽,肢端變黑,常波及踝關節及小腿。
三、糖尿病足的日常護理
1.每日檢查足部
腳是人體的“根”,一旦發生糖尿病足,將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要養成良好的足部衛生習慣。
患者要注意足底、足跟及足趾縫間有無破損、裂口,足部皮膚是否有水皰、擦傷,檢查有無紅腫、皮損,還要觀察足部皮膚的溫度和濕度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