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聽護理專家怎麼說:糖尿病的生活保健2(2 / 3)

2.每日洗腳

首先,洗腳要用溫水,太熱容易燙傷皮膚,太涼不利於血液循環,水溫以38℃~40℃為宜。其次,每日洗腳1~2次為好,洗腳時間以10分鍾左右為宜。

宜用中性肥皂,這樣不會刺激皮膚。如果患者是汗腳,出汗過多容易導致真菌感染,可以在洗腳水中加少許的醋,酸性環境不利於真菌的生長。最後,洗完後要用幹淨、柔軟、吸水性好的毛巾輕輕擦幹,尤其是足趾縫間。擦拭時用力要輕,不要造成足部皮膚損傷。毛巾最好是白色,容易發現血跡或者膿跡。

3.妥善治療足部問題

如果患者有雞眼、胼胝、腳癬、皸裂等足部疾病時,應及時、妥善治療,不要自行處理,以防感染化膿導致壞疽。胼胝(即老繭)是導致足部潰瘍的重要隱患,應及時消除。胼胝的修除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以免損傷正常組織。修除胼胝時,先用溫水洗腳使之軟化,然後用木砂磨去角化層,不要用銳器削割。修除胼胝應循序漸進,每天一點一點地修除,每次修除後的表麵塗以潤滑劑。如果出現疼痛或出血,就應立即到醫院進行處理。

4.保持足部皮膚潤滑

糖尿病患者由於自主神經病變,出汗減少,因此足部皮膚比較幹燥,特別是足跟容易出現皸裂,並可進一步形成潰瘍,引起感染。患者要每天塗抹羊脂或植物油類潤滑劑,塗後要輕柔按摩皮膚,使之充分吸收,但不要塗抹於趾縫間。如果足部出汗較多,不要用爽身粉吸水,這樣容易導致毛孔堵塞而誘發感染。

5.注意足部舒適及安全

糖尿病患者由於感覺神經病變容易導致足部感覺減退以至消失,因此要特別注意足部的保暖。鞋子要寬鬆、舒適、保持幹燥,最好有兩雙鞋子更換;不要穿尖頭鞋、高跟鞋、硬皮及塑料鞋,避免壓迫或磨損皮膚,比足略寬、透氣且有一定硬度的方頭軟皮皮鞋、運動鞋最理想;不要赤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穿鞋前還應檢查鞋內有無砂石粒、釘子等雜物,以免腳底受傷。襪子要穿透氣性好、吸濕性好的純棉或羊毛襪,不宜穿不透風的尼龍襪,而且要每天換幹淨襪子。褲子可穿羊毛褲或棉褲,保證下肢及足部的血液循環。寒冬時不要用熱水袋,以免足部燙傷。下肢缺血會使已有潰瘍難以愈合,缺血本身又是造成皮膚潰瘍的原因。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情控製不好、體質差、抵抗力弱的患者,很容易被感染。一旦發生感染,往往難以控製。

夏季是糖尿病足的好發季節。因為夏季光腳和穿涼鞋的機會較多,足部更容易被碰傷,而且夏天蚊蟲多,皮膚容易因蚊蟲叮咬而出現瘙癢,再加上出汗,皮膚被抓破後容易感染而形成糖尿病足。因此,夏季要重點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

四、糖尿病足患者如何處理傷口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任何足部的創傷如果處理不當都會造成嚴重後果。因此,掌握正確的處理方法很重要。

1.傷口處理原則

糖尿病足患者的傷口處理原則應為蠶食性清創,也就是逐步清除壞死組織,並且最好在全身和局部感染得到基本控製時進行,以免潰瘍範圍蔓延。

此外,傷口的處理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傷口必須保持幹淨,不能有汙染。

②傷口壞死的組織必須被清除或減少到最低限度。

③傷口必須小心避免感染。

④如有皮膚病必須馬上控製,或及時進行治愈。

⑤不能對傷口有任何的摩擦或直接擠壓。

⑥傷口的外部環境不能過於幹燥和潮濕。

⑦患者的營養、代謝和藥物必須保持穩定。

2.傷口處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的自愈能力較差,即使是小傷口,愈合的時間也相當長。患者在處理傷口時,需要先用消毒劑(如酒精)徹底清潔患處,然後用無菌紗布覆蓋。不要使用碘酒等有強烈刺激性的消毒劑,以免刺激傷口;也不要使用紫藥水等深色消毒劑,以免藥品的顏色遮蓋住傷口的顏色,無法發現感染;也不要使用硬膏、雞眼膏或有腐蝕性酸性藥物,以免加重發生皮膚潰瘍。若傷口在2~3天內仍沒愈合,應盡早就醫,千萬不要自行處理。

五、糖尿病足患者如何修剪趾甲

糖尿病足患者修剪趾甲時,要注意趾甲是否過長、過厚。趾甲過長,修剪時易裂而傷及周圍組織,導致嵌甲、劈裂、甲溝炎。修剪時要注意趾甲是否有顏色變化,黃綠色可能是有真菌感染,紫紅色則可能是有甲下出血。如發現異常,患者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不要自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