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塞上江南(1 / 1)

在銀川,稱得上真正的塞上江南,要算沙湖。沙湖因沙丘與湖泊相依而得名。千畝沙地是塞上獨有的產物,萬畝湖麵和大片、小塊的蘆葦是江南特有的景色,而這沙與湖偏偏攜手在寧夏的平羅縣境內紮根落戶了,它們共同創造了一派塞上江南的好風光,惹得四麵八方的遊人前來一睹風采。

朋友開來了自己的車,我們一行三個大人、兩個小孩從銀川一早出發,車行約一小時就到了沙湖,景區門猶如一隻拍打著翅膀的天鵝歡迎我們的到來。

一隻快艇將要帶我們到對岸。坐在小艇上,看著寬闊的水域和夾在其中茂密的蘆葦,全然不顧迎麵的勁風,任它撩起頭頂上的長發;一路尾隨其後的幾隻海鷗幾聲“啾啾”,似乎幾聲“等等”的呼喚:藍藍的天,靜靜的山,清清的湖,綠綠的草,幾隻遊船,一群水鳥,構成了一幅沙湖特有的絕色美景。

一上岸,腳下就是一片沙地。那沙細而幹淨,踩上去柔軟富有彈性。沙丘下麵或站或臥著數十峰駱駝,與它的主人一起等待著人們的使喚。我專程前來,想感受沙漠的質地與性情,故與朋友一道脫掉鞋襪,赤腳行走。我們深一腳、淺一腳走在沙丘上,一種涼爽綿順的感覺襲上心頭,好不愜意!這沒有以往的炙熱之情,偏借了此前的一場細雨。用手拋開沙麵,將腳埋進沙中,裏邊濕潤滑膩,別有一番滋味。

山上的輔助建築和娛樂性的項目不少。纜車、滑車、滑沙、射擊場星羅棋布在沙丘與沙地上,給人一種花裏胡哨有煞風景之嫌。我不是不主張對景區的開發,但缺少長遠和係統的規劃而為一時的短期效益盲目地上項目,盲亂的設點,無形中把一個自然天成的景致搞得支離破碎,讓人難以體會出“清水出芙蓉”的天然美。在中國,一些名勝佳景一旦成為旅遊資源,就不可避免的打上商業標記,甚至愈演愈烈的商業競爭擠占了瀏覽觀光的地盤,一個旅遊區就成了一個商貿城。這個問題的普遍存在,必將影響我們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引起我們旅遊管理部門深思。

沿沙丘而下,穿過一片稀疏生長著蘆葦的沙地,就到了沙雕城。這裏,有十多尊沙雕或宮殿、或山塔、或人物,它們都靜靜地躺在沙坡上。有的耐不住風雨的襲擊,已經坍塌了,留下殘缺的藝術讓人們感悟,感悟歲月永遠是一位嚴肅的批評家。它那支無情的筆不停地刪改與勾畫自然與人間的藝術,於是才有了賀蘭山的威武、西夏王陵的拙樸和沙湖的娟秀。

出沙雕城,就是沙湖的西岸口。一個短暫的赤腳旅行裏程結束了,雖然它在我的人生散文裏隻是一個小憩逗號,但卻是一個不容刪減的標點。這種隻有兒時光著腳丫走在河灘上才有的清爽感覺,勾起了我對童年往事的瀏覽。待到歲月的塵埃沉澱絮積起來時,再重新溫習,一定會意味深長。

走出沙湖,我在想,沙、湖、葦、鳥這些原本生活習性不同的事物,一旦走到一塊,竟能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麵,創造出絕好的休閑勝地。個中的原因是沙固著湖,湖偎著沙,葦綠著水,水托著葦,鳥戀著草,草護著鳥,它們各取所需、互相照應,才有了這樣一片和諧有序、妙趣天成的人間仙境。人隻有從自然中得到啟示,才能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