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侑醉新絲竹,禪榻留題舊廟堂。
山近蘇城三四裏,山峰千百映山光。
這種詩句從上到下,再由下向上,迂回曲折,形似疊床架屋,堆字成“山”,倒也別具情致。
菱形詩
有一首寫山的詩,排成菱形,如下:
山山
山遠花山
山路草雲接山
山又猿飛綠鳥樹山
深客片抱偷澄僧林
片繞僧樹請澄
飯山山吟
客尋
此詩屬怪體,或稱“飛雁詩”,橫不成詩,豎難明意。詩中八個“山”字,乃八句詩的領頭字。
首句從右上第一個“山”字起,向左下方斜接第二行第二字“遠”字,再沿右邊“三座山”的內側山麓向左下方斜走,便得出第一句“山遠路又深”。
同法,次從左上第一個“山”字起,向右下方斜接第二行第三字“花”字,再沿右邊的內側山麓向右斜下方走,就得出第二句“山花接樹林”。
以下依次縱橫交錯,每一句成一斜線,左右讀之,得五言詩一首,全詩是:
山遠路又深,山花接樹林。
山雲飛片片,山草綠澄澄。
山鳥偷僧飯,山猿抱樹吟。
山僧請山客,山客繞山尋。
獨木橋體
明代謝榛有《燈》,詩曰:
煙葦出漁燈,書聲半夜燈,
山扉樹裏燈,風幢閃佛燈,
竹院靜禪燈,蛾影隔籠燈,
星懸寶塔燈,心空一慧燈,
風雨異鄉燈,倦客望村燈,
鬼火戰場燈,除夜兩年燈,
雪市減春燈,茅屋祗書燈,
樹隱酒樓燈,穴鼠暗窺燈,
殿列九華燈,星聚廣陵燈,
棋罷暗篝燈,疏林見遠燈,
蛩吟半壁燈,農談共瓦燈,
屋漏夜移燈,明滅幾風燈,
窗昏夢後燈,流螢不避燈,
寒閨織錦燈,形影共寒燈,
調鷹徹夜燈,海舶浪搖燈,
夜泊聚船燈,霜風逼旅燈,
靈焰風膏燈,春宮萬戶燈。
此詩一氣嗬成,可謂萬家燈火!
姑媽和姑娘
有一能言善辯者,經人介紹認識一女子。一次,他到外地公幹,想到那位姑娘,便情不自禁地寫了一封情書。開頭稱呼,本想寫“親愛的姑娘”,卻錯寫為“親愛的姑媽”。
姑娘接信一看,不覺大笑。她隨即將信折疊起來,重新封上,退還原處。信中還順便附了一首小詩:
怪你眼睛瞎,姑娘寫姑媽。
若還嫁給你,羞死我一家。
過了幾天,青年人收到返回的信,大吃一驚,但又不敢認錯,還複信狡辯:
媽也就是娘,娘也就是媽。
姑娘沒寫錯,姑媽哪會差。
媽與娘是一對等義詞,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互換。但姑娘與姑媽卻相差甚遠。
無限風光在九溪
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以園林著稱,杭州以風景馳名。而有人認為,杭州風景最佳處是九溪十八澗。
有一次,清代學者俞樾與幾位朋友經虎跑、龍井,過楊梅嶺到九溪十八澗遊覽。因翻山越嶺,路途較遠,大家都有疲勞之感。於是走走歇歇,緩步而行。有一人觸景生情,隨口念道:
坐坐停停行,山山水水情。
前前後後看,大大小小嶺。
俞樾說:“好則好矣,可不是詩。”
那人道:“信口胡謅,原不是詩。要說做詩,當然還得俞學政(俞樾曾為河南學政——掌管學校生員考課升降之事)。”經他一提,大家都要求俞樾做詩。
俞樾不負眾望,略一思考,隨即吟道: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樹。
剛一念完,大家一致稱讚:好詩,好詩!
通過重重疊疊、曲曲環環、叮叮咚咚、高高下下等一係列重疊詞加以修飾,形象而又鮮明地描繪出山、路、泉、樹的特色。寥寥二十字,就將九溪十八澗的風光盡括其中。
聖手詩醫
相傳,蒲鬆齡曾用小土方給一位縣太爺治好了病,一時有“聖手時醫”之稱。不料,一傳十,十傳百,後竟誤為“聖手詩醫”。
有一天,幾個秀才相邀前去拜訪蒲鬆齡。剛一見麵,其中一個嬉皮笑臉地拱拱手道:“聽說先生號稱詩醫,學生覓得小詩四句,請聖手不吝賜教!”說完,遞上一紙。
蒲鬆齡欲拒不禮,欲退不能,心想,詩醫就詩醫吧,隨手接過一看,正是流傳甚廣的那首《四喜》絕句: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蒲鬆齡眉頭一皺,計從心起,當即在接過的紙上寫下八個大字:“補藥一劑,方有起色!”
眾秀才一看,哄笑起來:“詩文哪有吃補藥的?”
蒲鬆齡不慌不忙地答道:“首句補‘十年’,次句補‘千裏’,三句補‘和尚’,末句補‘老童’。諸位意下如何?”
改過後的詩為:
十年久旱逢甘雨,千裏他鄉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燭夜,老童金榜題名時。
眾秀才仔細琢磨,不得不佩服“醫”得高明。
頭兩句加以“十年”、“千裏”數量短語作狀語,強化了旱災的持久性和他鄉的遙遠。後兩句加上主語“和尚”、“老童”,格外增添了洞房之夜與金榜題名的喜悅之情。
八字四必
昔日有一考生,苦思冥想,難以對題,萬般無奈,便寫了四句打油詩交上。詩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