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之繁衍
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有《陋室銘》一篇,言誌抒情,清高自守,亦駢亦散,聲韻鏗鏘,膾炙人口,廣為流傳。銘曰: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一是因其格調優美,二是因眾人多習誦,於是多有仿其調而創製新“銘”者。
據《民國世說》載:末代皇帝溥儀,曾仿《陋室銘》作《三希堂偶銘》一文,頗為有趣,銘曰:
屋不在大,有書則名。國不在霸,有人則能。此是小室,惟吾祖馨。琉球影閃耀,日光入紗明。寫讀有欣意,往來俱忠貞。可以看鏡子,閱《三希》,無心慌之亂耳,無倦怠之壞形。直隸長辛店,西蜀成都亭。餘笑曰:何太平之有?
《陋室銘》仿製作頗多,繁衍不息,茲擇其可誦者,請讀者錄之。
晚清佚名作《煙室銘》曰:
室不在新,有煙則名;膏不在陳,有灰則靈。斯是煙室,惟吾癮深。半缸黝焉黑,一燈熒然青。應酬有堂倌,把守無門丁。可以惰誌氣,振精神。快吞吐之得意,忘吸呼之勞形。此是煙鬼窟,休認醉翁亭。老癮雲:何戒之有?
佚名作《麻將銘》曰:
藝不在精,有錢則靈;人不在多,四位則行。斯是清娛,唯麻將經。才撈海底月,又食門前清。搶杠當自摸,作和無得傾。可以健精神,活腦筋。有晝夜之消遣,無男女之區分。四圈現勝負,得意勿忘形。賭鬼雲:何厭之有?
易和元有《特權銘》曰:
才不在高,有官則名;學不在深,有權則靈。這個衙門,唯我獨尊,前有吹鼓手,後有馬屁精,談笑有心腹,往來無小兵,可以搞特權,結幫親,無批評之刺耳,唯頌揚之諧音。青雲能直上,隨風顯精神。群眾雲:臭哉此人!
《會場銘》曰:
會不在聽,到場則行;思不在會,坐完則行。斯是會場,爾吾閑情。談談處世道,話話山海經。可以拉家常,眯眼睛。無群言之亂耳,無公務之勞形。雖非麻將場,堪比跳舞廳。心裏雲:吾樂就行。
張岱《科室銘》曰:
才不在高,應付就行;學不在深,奉承則靈。斯是科室,唯吾聰明。庸俗豈有趣,流言作新聞;談笑無邊際,往來有後門。可以打毛衣,練氣功。無出聲之亂耳,無國事之勞神;調資不落後,級別一樣升。古人雲:樂在其中!
孟廣祥《診室銘》曰:
術不在高,能吹則名;業不在精,會唬則靈。斯是診室,唯吾稱雄。抨擊同行蠢,貶斥西醫庸。自詡具妙手,回春力無窮。兼營看手相、觀風水、驅災星。無務農之費力,無經商之勞形。逢人即思騙,遭罵便裝聾。心裏雲:來錢就行。
《關係銘》曰:
想人重用,拍馬就行;欲己晉升,禮拜要勤。斯是訣竅,唯吾高明。胡話貴乎多,獻媚在於精。善於拉幫派,慣於巧鑽營。可以討喜歡,拿獎金。無辦公之辛苦,無出差之勞形。線線細細結,清茶慢慢品。人讚雲:絕頂聰明!
《教室銘》曰: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尋思看電影。可以打瞌睡,寫家信。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苦心。雖非跳舞場,堪比遊樂廳。心裏雲:混張文憑。
《考試銘》曰:
學不在精,作弊就行;功不在深,能抄則靈。斯是考場,唯吾機動。前排伸頭看,後排踢腳跟,左座對答案,右座抄方程。可以搞夾帶,翻書本。有絲竹之悅耳,無案牘之勞形。六十分萬歲,理想在文憑。小子雲:何愧之有?
李治《退休銘》曰:
手腕不高,忠誠出名。功底不深,力勤則靈。從教十載,師德遠馨。堊筆留清白,學子出藍青。奉獻似春蠶,耕耘如園丁。愛撫心弦琴,樂傳經。喜書聲之悅耳,忘課卷之勞形。老圃離春園,清風送長亭。李氏雲:壯心未已。
仿作各“銘”,大都寫得風趣幽默,有的語含諷刺,針砭時弊,令人讀後耳目一新。雖非字字珠璣,篇篇佳品,亦不失“嬉笑怒罵皆文章”之旨。
倫文敘題百鳥圖
倫文敘是明代狀元,有一次應一名富翁之請,給一幅百鳥圖題詩。他沉思片刻,隨即揮筆寫道:
天生一隻又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
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
開頭兩句人們看了覺得很平淡,但用心一捉摸,便發現它列舉的一連串數字巧妙地暗含百鳥之數。其計算方法是;
1+1+3×4+5×6+7×8=100
頭兩句點題之後,下兩句就以凡鳥喻壞人壞官,以鳳凰喻好人好官,諷刺貪官搜刮民脂民膏,其巧妙曆來為人所讚歎。
詠史
諷刺詩在中國源遠流長,從古到今不乏寫諷刺詩的高手。左思有諷刺詩《詠史》傳世:
鬱鬱澗底鬆,離離原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居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此詩指出,士族官僚世家子弟各據要津,出身寒微的有才之士卻從仕無望。
付之一炬
從前,湘潭城裏有個王壬秋,他才學滿腹,為人俠義,不拘禮節,不畏權勢,人所敬仰。
有一闊佬家中操辦喪事,為了炫耀死者生前的“德行”,煞費苦心地做了一篇冗長的靈堂奠文。
全家人商議,假若請得出王壬秋來讀,那便是光耀門楣了。
闊佬帶上厚禮到王家,吞吞吐吐地向王壬秋講明來意,就怕對方不答應。闊佬也算地方一霸,王壬秋早已怨恨,誰知這次竟未推辭,滿口應諾。
闊佬欣喜若狂,回家一張揚,轟動了湘潭全城。且不用說沾親帶故的賓客,就連一些素昧平生的人,也趕到靈堂聽王壬秋讀祭文。
到了深夜,祭禮開始,香案上麵紅燭通明,靈堂內外人頭密集,哀樂奏過,司儀喊了一聲“俯伏,讀文”,隻聽王壬秋高聲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