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紙條可由邏輯重音與停頓的不同,產生多種歧義。主人強調“天”與“我”,徐渭強調“留”,並借助停頓,將逐客令變成了留客令,使主人哭笑不得。
原句還可有以下幾種標示法: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嫁乎不嫁
相傳,浙江紹興有個小寡婦,迫於生活,托人寫了許多狀子,要求準許改嫁,縣官卻置之不理,就這樣一拖再拖,長達五六年之久。
後來,小寡婦聽說徐渭(字文長)很有文才,而且樂於助人,便前往傾訴苦衷,請求幫忙。麵對這女子的不幸遭遇,徐渭深表同情,當時精心寫就一份狀子,堅定了她的信念。
新的狀子很快遞到了衙門。縣令接過一看,隻見書麵僅有簡短的20個字:
十五嫁,十六寡。公鰥,叔大。
花少葉,葉缺花。嫁乎,不嫁?
縣官看了又看,終於無話可說,隻得在狀子上批道:“嫁、嫁、嫁!”
徐渭狀子中簡述了小寡婦的處境,博人以同情,並以“嫁乎,不嫁”的升調句型加以責問。令縣官顯得無奈,最終,以降調的語氣,一詞一頓,幹脆而果斷的批示“嫁!”郭沫若智解怪體詩
解放前,我國有一批考古學家在山海關附近的長城腳下,尋找孟薑女之墓,花費了很大氣力總算找到了。
待揭開後,無意中發現了一塊完好的白色絲織手絹,待小心翼翼地拾起手絹,慢慢展開,隻見上麵排著四行刺繡的字,三字一組,共12個,形體十分古怪:
人們為此感到稀奇,爭取傳看,但沒有一個人明白其中的含意。當時有人提議,郭沫若是著名甲骨文專家,他現正被邀請到北平講學,此去路程並不遠,何不拿去請他指點?
來人將手絹交給郭沫若。郭沫若仔細地反複看了幾遍,沉思一時,然後微笑著對來人說:“據我推測,這並非古文字,而是一位有才學的婦女寫給修築萬裏長城的丈夫的一首懷念情詩。”
來人不解,急問道:“那位婦女為何不直接說呢?”
郭沫若答道:“當時秦始皇實行苛政,封鎖甚嚴,那婦女把所要表達的情義隱約地寫在手絹上,既可躲避官吏的檢查,又便於托人輕易地交給她丈夫。”
來人十分敬佩郭沫若的高見,並進而要求他剖析詩中內容。郭沫若念道:
半夜三更門半開,小姐等到月兒歪。
山高路遠無口信,哭斷肝腸沒人來。
郭沫若破解這首情詩的依據是:夜字去掉單立人部首,隻剩下右邊的一半,一夜即成為“半夜”;古代計時將一夜分為五更(或五鼓),每更大約兩小時,三個更字相疊代表三更時分;繁體門隻剩下一扇關著,故言半開。
姐字寫得很小,暗示小姐,形意雙關;等字倒寫,意即等到;月字斜寫,指代月兒歪(偏西),喻等待之久。
山字上麵一朵雲,山與雲層交接,說明山之高;路字由山高而聯想路遠(或水遠),喻夫妻相距千裏之遙;信字省去下麵的口,表示“無口信”三字。
哭字上下分開,含哭斷之意;由肝及腸,合為哭斷肝腸繁體,來去掉左右兩個人字,僅剩下木,木與沒諧音,代表沒人來。
婦女的信寫得巧,郭沫若解得巧,真可謂巧上加巧!
數字家書
西漢時期,才女卓文君拋離豪富之家,與司馬相如私訂姻緣,後來定居成都,經營小生意。
成都北郊有座小石橋,傳說卓文君曾在這裏送別丈夫前往長安求取功名。當時,相如站在橋上,立下錚錚誓言:“不高車駟馬,不複此過。”
聰明、美麗而又多情的卓文君不由暗自擔心起來:司馬相如年輕氣盛,才智超群,雖懷才不遇,然施展抱負之誌猶堅,一旦功名成就,會不會遺忘舊情?
想到這些,她叮囑道:“男兒功名,本是大業,但切勿為功名所苦,作繭自縛,郎君即使得不到功名,也須早早歸家,千萬不要拋棄了夫妻恩愛之情!”
司馬相如到達長安後,經人薦舉,憑其才華果然受到皇帝賞賜,拜為中郎將。此時此刻,司馬相如難免心猿意馬,意欲另娶名門千金,許久未給卓文君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