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曠達超逸篇(2 / 2)

周世宗派人把他召到宮裏,他又是關上門不起。睡了一個多月,才開門,周世宗進去一看,他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地對皇上唱道:

臣愛睡,臣愛睡,不臥氈,不蓋被。片石枕頭,蓑衣鋪地。震雷掣電鬼神驚,臣當其時正酣睡。閑思張良,悶想範蠡,說甚孟德,休言劉備。三四君子,隻是爭些閑氣,怎如臣:向青山頂上,白雲堆裏,展開眉頭,解放肚皮,且一覺睡,管甚玉兔東升,紅輪西墜。

周世宗本要封他為諫議大夫,看他無意仕途,就又放他回華山了。

煮粥詩

由於水旱災害和人禍,老百姓民不聊生,能以粥充饑度荒年,就已經很不錯了。古人作《煮粥詩》以自嘲:

煮飯何如煮粥強,好同兒女同商量。

一升可作二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

有客隻須添水火,無錢不必問羹湯。

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長。

荒年詩

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全國水旱成災,是個大荒年,百姓的日子過得極其艱難。

杭州人金珊,在除夕晚上戲作了兩首荒年詩,表現了樂觀的人生態度。一首是:

年去年來來去忙,

不飲千觴與百觴。

今年若還要酒吃,

除去酒邊酉字旁。

除去,是去掉的意思;酒字去了酉,指隻有飲水了。另一首是:

年去年來來去忙,

不殺鵝時也殺羊。

今年若要殺鵝吃,

除卻鵝邊鳥字旁。

意思是,要想吃肉,則隻有殺“我”了。

詠雪僧

解縉見眾人將雪團成一個和尚,請他做詩,當即詠道:

此僧從未入娘胎,昨夜天宮降下來。

暫借此間投一宿,明朝日出返天台。

吟詩送賊

一個細雨蒙蒙的寒夜,有一個小偷摸進了鄭板橋的家門,把鄭板橋驚醒了。他坐在床上輕輕吟了一首打油詩:

細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進我門。

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

小偷聽後,便轉身向外走。這時,鄭板橋又繼續念道:

出門休驚黃尾犬,越牆莫損蘭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亮趕豪門。

鄭板橋就這樣客客氣氣地把小偷打發走了。

桐城六尺巷

清代康熙時,桐城人張英中進士後,曆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在朝為官,其家人在桐城也就神氣萬分。有一年打算擴修府第。不巧張府鄰居是葉府,葉府主人也是在京為官的侍郎。

張府擴修府第,就打算讓葉府讓出三尺寬地麵好修院牆,葉府家人卻寸土不讓。張府人以為張英比葉侍郎官大,就想讓張英和葉侍郎打個招呼,解決此事。於是就修書一封,派人上了京城。

張英接到家信,知道家人倚官仗勢,欺淩鄉裏,十分不滿。他手捧家書十分憂慮,最後揮筆給家人寫了一信說:

千裏投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信的意思是要家人不要侵占葉府地麵,自己往裏縮三尺築院牆。家人見了張英的回信,就不好再與葉府去爭了。

葉府人聽說張府人上京去搬張英,以為張英非得要強占三尺地麵,也沒辦法,正愁得無計可施。隻見張家動工修牆,卻退後了三尺。一打聽才知是張英有詩回示張家。葉府人就把這情況也上京報告了侍郎。

侍郎聞聽後,也指示家人把自家院牆向後移三尺。於是在桐城縣便出現了一條六尺寬、百米長的小巷——一六尺巷。張、葉兩家還成為了通家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