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曠達超逸篇(1 / 2)

司馬光嶺頭吟詩

相傳,司馬光閑居東都洛陽的時候,一日外出遊山,登上嶺頭時,即興吟詩曰: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嶺頭上。

身旁的遊者聽了直搖頭,說:“你這是吟詩嗎?”

司馬光未作回答,隻是接著吟道:

乾坤隻在掌中拿,四海五湖歸一望。

續句一出,同遊者無不點頭稱讚:“妙!妙!”

前兩句說登山,語言枯燥無味,根本不像是詩;後兩句一出,則氣勢非凡,文采飛揚,柳暗花明又一村。

評風景詩

1962年秋,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遊覽福建著名風景聖地武夷山時,曾撰書七律一首,題目《泛舟九曲》。吟罷,尚覺未盡興致,又隨口歎道: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不如武夷一小溪。

從此,武夷山人便將這兩句話作為武夷山與桂林山水一比高低的依據,充滿著自豪感。桂林人並不服氣,但礙於郭老的盛名,也不好說什麼。

1982年,國務院副總理穀牧來到武夷山,當地負責人彙報後,特意請他題詞留念,穀牧斟酌一時,揮毫寫道:

桂林山水甲天下,武夷山水亦神奇。

同是祖國山河美,何須彼此論高低。

眾人一見,拍手稱好,一場曆時二十載的“風景官司”至此平息。

郭沫若用了一個具有取舍性質的比較句對武夷山作出評價,未免有失偏頗;穀牧對武夷山的評價較為客觀,切合實際,其後兩句更是表現出開闊的胸襟。

燕子磯詩

朱元璋為明代的開國皇帝,據說有一次改穿平民的服裝外出巡視,在金陵(今南京市)郊外,遇到參加進土考試的眾舉子正在候船。

有一個舉子遙望著燕子磯詩興即發,便隨口吟道:

燕子磯兮一秤砣。

眾舉子都加以稱讚,但好久沒人能續上,一陣沉默。朱元璋見狀,不覺暗笑,略加思索對眾人說:“待我試續幾句。”當即接吟道:

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杆又如何。

天邊彎月是掛鉤,稱我江山有幾多。

此詩首句比喻詞含而不露,第二三句比喻詞為“作、是”,皆為暗喻。朱元璋視江山為己物,顯露出帝王的霸氣。

心安茅屋穩

一老者心境恬淡,年過八十,仍康健如中年人,人或問其長壽之道,老者笑答道: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

客座詩

清代學官陳支軒,號良棟,年老體健,熱情好客,於客座題詩雲:

客至便留飯,魚肉豆腐蛋。

休嫌苜蓿寒,君子之交淡。

一錢買酒

金陵人陳文藻,號蒼崖,家貧嗜酒。一日,袋中僅剩一錢,用以買酒飲之,做詩自嘲雲:

蒼崖先生屢絕糧,一錢猶自買瓊漿。

家人笑我多顛倒,不療饑腸療渴腸。

題畫

唐伯虎被詬削籍,放浪丹青山水間,以此自娛,亦以此自許。嚐題所畫小景雲: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和耕田。

興來隻寫青山賣,免受人間作業錢。

辭職自遣

相傳明代劉伯溫有辭職自遣詩雲:

買個黃牛學種田,結間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無多日,且向山中過幾年。

為吏為官皆是夢,能詩能酒總神仙。

世間百事都增價,老了文章不值錢。

睡覺歌

五代時有個陳摶,考進士沒考上,上武當山做了隱士,後來又避居華山,不想出山作官了。他每天閉門不出,一睡就是幾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