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詠物寫意篇(1)(3 / 3)

說完念道:

一頭尖尖一頭扁,扁頭隻有一個眼。

獨眼隻把衣衫認,聽憑主人來使喚。

“你們說這事可笑不可笑?”這一問,大家不禁一齊朝獨眼管家望去,忍不住都笑了起來。王大官人隻得把獨眼管家打發走了。

桃花詩

唐代詩人崔護,年輕時英俊出眾。有一年清明,獨遊桃花盛開的都城南莊,見一美貌姑娘,便向她討水喝。當崔護辭別時,姑娘送他出門,如懷不勝之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護又獨自遊到那裏,想起那姑娘,徑往尋找,見門已反鎖,十分惋惜,便題了一首詩在門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

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那姑娘從外麵回來,見了題在門上的詩,入門而病,臥床不起,求醫問藥均不見效。數日後,崔護又去找她,進到房內,姑娘見了,病馬上就好了。姑娘的父親大喜,於是就將她嫁給了崔護。

反七步詩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團結、抗戰、進步”的方針,與國民黨實行合作,以共同抗日。

但國民黨卻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反動方針,蓄意製造摩擦。郭沫若對此非常感慨,他根據曹植的《七步詩》,寫了一首《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為同根生,緣何甘作毀?

這首詩一反《七步詩》的原意,為豆萁鳴不平,滿腔熱情地讚美了中國共產黨和它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廣大人民為挽救民族危亡,不惜做出巨大犧牲的高貴品質。

兩句九悲

萬裏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這是杜甫的七律《登高》中的著名詩句。這兩句詩的妙處何在呢?前人對其深刻剖析,認為它有“悲意”九層:

他鄉做客,難返故裏,一可悲,

經常做客,漂泊無定,二可悲,

萬裏做客,長期流落,三可悲,

時逢秋天,萬物蕭索,四可悲,

重陽佳節,登台無酒,五可悲,

親朋寥落,獨自登台,六可悲,

孤寂一軀,抱病登台,七可悲,

年過半百,人近壽終,八可悲,

憂國憂民,壯誌未酬,九可悲。

兩句話,十幾個字,卻包含如此豐富的內容,怎能不令人稱讚、千古流傳呢!

千裏送鵝毛

唐朝時,有一個地方官為了獻媚朝廷,派一個名叫緬伯高的人去京城長安給皇帝進獻珍禽天鵝。路經沔陽時,他給天鵝洗浴,不料偶一失慎,竟讓天鵝飛跑了,隻落下一根小小的鵝毛。

緬伯高無奈,隻好帶著這根鵝毛進京。因為怕皇帝怪罪,他就作了一首打油詩,連同鵝毛一起呈上。那打油詩是:

將鵝貢唐朝,山高路遠遙。

沔陽失珍禽,奴才哭號號。

上複唐天子,可饒緬伯高。

禮輕人意重,千裏送鵝毛。

皇帝看了這首詩,覺得情真意切,說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果然未加責罰,還賞賜了他。後來,緬伯高的打油詩一流傳,便形成了一句成語:千裏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鷺鷥冤卻我偷魚

相傳明朝時候,蘇州有個月舟和尚無辜卷入了一場奸汙官司。長洲某知縣聽說這和尚能作詩,就以《鶴》為題要求吟詩一首。月舟和尚提筆寫道:

素身潔白頂圓珠,曾伴山人入太虛。

昨夜藕花池畔過,鷺鷥冤卻我偷魚。

知縣看後,便將其釋放。

和尚以詩鳴冤,借鶴口“鷺鷥冤卻我偷魚”為自己申訴冤情,是借題發揮,“借義雙關”。

元好問妹巧拒婚

金代詩人元好問有個妹妹,容貌秀美,且工於做詩,隻是潛心修道。當時宰相張平章慕名欲來求婚。

元好問告訴他,如果妹妹首肯則無妨。張大喜,直接去找其妹,適逢她在修補天花板,知張來意,委婉地以詩拒婚,吟道:

補天手段暫施張,不許纖塵落畫堂。

寄語新來雙燕子,移巢別處覓雕梁。

張知其不肯,隻好悻悻而歸。

此詩一語雙關,明趕燕子,暗拒張郎,委婉而留有情麵。

情詩謝客

解放前,作家端木蕻良在桂林,門口貼一詩:

女兒心上想情郎,日寫花箋十萬行。

月上枝頭方得息,夢魂又教到西廂。

此詩看似訴兒女私情,實則“謝絕來訪”的告示。它暗含的意思是:主人忙於寫作,請勿登門打擾。這種謝客方式,委婉含蓄,確實高明。

我儂詞

相傳趙子昂一度喜新厭舊,想拋棄結發妻子另結新歡。其妻得知後,便作一首《我儂詞》加以規勸。詞曰:

我儂兩個,忒煞情多!譬將一塊泥兒,捏一個你,捏一個我。忽然喜歡啊,將他來都打破。重新下水,再團再煉再調和:再捏一個你,再捏一個我。那其間,我身子裏也有了你,你身子裏也有了我。

此詞比喻、反複並用,想像豐富,構思奇特,寫得情意綿綿,不由得負心漢不動情。

我兒與他兒

有一老人,兒孫不孝,心情憂鬱,一次和友人談及此事時,戲吟一詩曰:

我把我兒當寶貝,我兒視我如仇人。

我兒娶妻又生子,我兒又和他兒親。

他兒學會我兒樣,他兒又傷我兒心。

這首“打油詩”看似“戲吟”,實則滿含著老人的辛酸,傾訴出老人的酸楚與無奈,感人至深。同時,也在警醒世人,養子要教。

半字謠

熊益民先生號斤酒山人,作有《半字謠》,詩曰:

半自忘形半自醉,半倒半歪舉大杯。半半癡迷半半傻,半訴半笑半半啼。半齊不整無小節,半生散淡了無期。

新歌老戲各半唱,清風半袖袖漸肥。半桶淺水半知解,半做工來半做詩。半枝禿筆寫山水,半枝禿筆寫別離。

半斤米飯半天飽,半包煙卷半天吹。半怕酸來半怕苦,半喜辣來半喜甜。為人不會半裝笑,不敢妄自半言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