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學實踐教學對接宅基地調解網建設的探索(1 / 3)

(本文是上海商學院重點教改課題和十二五內涵建設子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段寶玫劉建民孫明遐(作者單位:上海商學院文法學院。)

內容摘要:調解在我國糾紛解決機製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矛盾的日益複雜化,原有的調解製度曆經變革,“大調解機製”應運而生。在新形勢下構建大調解機製,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奉賢區宅基地調解網建設是大調解機製在當地的創新,得到有關領導部門的肯定。高等院校作為社會的縮影,在關注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的同時,必須注重為學生提供自由、文明、和諧、友愛的人文環境,可以說,校園這一小“社會”的和諧與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麵。尤其是設置法學院係的高等院校,在全國推進大調解機製進程中應當有所作為。在上海市奉賢區司法局的支持、指導下,上海商學院法政學院積極成立了“調解中心”,積極參與大調解機製建設,對高校法學教育資源對接化解社會矛盾的大調解機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法學教育資源大調解探索

2011年,上海市奉賢區提出構建農村“宅基普法網、宅基調解網、宅基防控網、宅基安全網、宅基互助網”“五網一體”的社會穩定防控體係,進一步完善基層社會管理服務,建設平安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2012年年初,我校試點組織若幹學生誌願者小組利用課餘時間參與相關鄉鎮的宅基調解網、宅基普法網建設及各項活動。相關司法所指派專人就人民調解以及法製宣傳等工作對學生進行現場帶教、指導。學生誌願者在活動中學習、鍛煉,並參與到人民調解和法製宣傳工作。同時,學生誌願者就各個鄉鎮宅基調解網建設方案,調解員風采及隊伍建設,現實案例等,開展相關課題學習、調研。

一、奉賢區宅基地調解網建設及其現實意義

為構建“平安奉賢”,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增加和諧之音,奉賢區委政法委密織五大網絡體係,包括宅基普法網、宅基調解網、宅基防控網、宅基安全網、宅基互助網,五網一體,確保一方穩定、和諧。奉賢將力爭用2—3年的時間,進一步完善基層社會管理服務,建設平安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村村有宅基老娘舅、組組有治安信息員、戶戶有技防報警裝置、月月有宣傳教育活動、季季有專項整治行動”。

社會管理創新,根基在基層,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其中,建設一支“宅基調解網”隊伍是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通常認為,基層人民調解,是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平安宅基”離不開一張嚴密的“宅基調解網”。這張“網”的有效創建,必將“網住”矛盾、化解糾紛,推動整個奉賢“民事矛盾少一點,村風民風好一點,法製意識強一點,刑事、治安案件降一點”。

近年來,奉賢區委政法委不斷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化解農村地區突出矛盾,夯實基層人民調解工作基礎。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打響了一支隊伍的品牌,這支隊伍穿梭在各個宅基中,對構築“和諧宅基”起了重要作用,他們就是“宅基老娘舅”。

2011年3月,“宅基老娘舅”們在參與地處奉賢區的上海大型居住社區動遷工作中,主動排查發現了一起即將激化的動遷房屋買賣糾紛。當時,楊某因其2008年購買的房屋遇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區南橋基地動遷,為爭房屋與當時的賣家程某就動遷補償安置事宜發生糾紛。楊某認為,因他已在2008年購買了該房子,那麼此次動遷的補償權益應該由其所享有。但程某認為國家規定的宅基地是不能買賣的,所以宅基地的權益應該歸其享有。

矛盾糾紛發生後,“老娘舅”們立即安撫雙方的情緒,勸解他們要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經過“老娘舅”們的一番勸解,雙方終於平心靜氣地坐下來進行調解。“老娘舅”們就補償款的調處以及相關的動遷權益召集雙方協調,並針對矛盾焦點提出補償事宜。為能夠順利解決問題,司法所充分運用“宅基老娘舅”這一工作平台,物色了兩名與程某、楊某有一定淵源的“老娘舅”向當事人仔細解釋了調解方案的合理性,並最終促成了雙方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