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紅色資源”的運用——以上海為例(3 / 3)

(三)紅色資源挖掘梳理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陳出新相結合

上海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曆史傳統的城市,留下了無數革命者的足跡和不少革命遺址,紅色資源極為豐富,挖掘整理,就是要對散見於全市區縣的紅色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和整合,使之係統化、條理化、知識化,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對各類紅色資源進行排列組合,整合成一個係統的紅色資源庫,包括實物的收集和整理、修複,資料的整理,圖片的收集和整理,革命故事的發掘和整理,口述曆史等,對更多革命遺址進行修繕,並納入保護。如2008年年初,虹口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人員在進行普查時得到一個重要信息,四川北路永安裏44號曾是周恩來同誌在滬早期進行革命活動時的一個秘密地點。通過走訪、查閱曆史資料書籍,經專家論證,證實此地為當年周恩來在上海進行革命活動時的一個秘密地點。2009年舉行了“周恩來同誌在滬早期革命活動舊址”掛牌儀式[7]。紅色遺址遺跡開發可以根據遺址的現實情況分批分級,有主有次,突出重點。對於條件暫時還不成熟的革命遺址,可以放慢開發步子。對於有些原建築物已毀或原貌改變較大無法修複的,則掛塊牌即可,如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工人糾察隊總指揮部——原東方圖書館,抗戰時為日本侵略者炸毀,又如“五卅慘案烈士流血處”、“上海人民保安隊總指揮部舊址”等。上海革命遺址、舊址大多都具有豐富的有曆史文化內涵,紅色資源挖掘與遺址開發重建等尤應注意其內涵的開發和展示。如“國歌的誕生”國歌紀念廣場是大型開放式圓形廣場,像一張巨型的唱片,廣場中央是主題雕塑,主體造型是一麵經過曆史風雲洗禮的國旗,結合激昂的軍號,這樣就很好地展示其內涵,準確表達國歌的主題。當然,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如今的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現在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和平建設年代,是全球化的日益明顯和高科技的突飛猛進的年代。對於紅色資源精神挖掘要注意其內涵的繼承和發展相統一。又如,有人將黨在領導上海閘北人民革命中形成的,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發展的紅色閘北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精神;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黨魂在心、關注民眾的精神;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精神[8]。這些都是紅色資源開發很好的範例。因此,對紅色精神仍然要毫不動搖地繼承和弘揚,同時又必須與時代相結合,賦予新的時代內容,形成新的時代精神。在挖掘整合紅色資源內涵的基礎上,與此相適應,還要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要探索多樣化的教育途徑,可以把主題教育和日常教育、激勵教育與感染教育等結合起來,依據“活動育人、實踐成才”,積極開展各種實踐性、情景式、體驗式的教育活動,引導和促進大學生樹立健康的人格,熏陶他們的思想感情,升華他們的思想境界。

(四)創新“紅色教育產品”開發思路和呈現形式

目前,對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取得了重大成績,但是重點可以說還是主要集中在紅色資源的旅遊開發上。在全國紅色旅遊興起的大背景下,上海2005年啟動紅色旅遊,全力培育五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打造“紅色紀念館”、“名人故居”、“烈士陵園”、“革命遺址遺跡”四大係列紅色旅遊景點,開發“紅色追憶、紅色成果、紅色連線”三大係列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經過幾年的發展,取得了豐碩的社會和經濟效應。相對於紅色旅遊而言,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為導向的紅色資源開發和運用相對滯後,具體成功實踐和研究成果不多,將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意識還不強。因此,係統收集和整理經典感人的教育素材,把紅色資源中鮮活的榜樣人物、生動真實的紅色史實、震撼人心的紅色事件等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創造性地進行歸納、提煉,形成富有特色的“紅色教育產品”,顯得十分重要。創新紅色資源思想政治教育“產品”開發思路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以教育對象的特征與需求為導向,創新“紅色教育產品”開發的思路。創新“紅色教育產品”要堅持尊重史實、還原曆史,契合時代變遷,注重理性和感性、內容和形式並重,同時與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大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和教育。可以根據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認識規律,選擇他們易於接受的“紅色因素”加以提煉升華,通過具體而又形象的方式使紅色資源走進高校學生的生活,讓他們的內心世界在興趣、樂趣甚至休閑中得到豐富。

(五)多部門聯動共同開發整合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製度構建相結合

開發上海市紅色資源要注重製度建設和政府推動為主導。各級政府要加強對紅色資源挖掘、整合的領導,加強指導和協調,宣傳、理論、新聞、影視、文藝、出版等有關部門廣泛參與,從全市綜合的角度把有價值的革命遺址整合串聯推出,使革命遺址產生整體效應。“要充分利用社會力量,有效整合德育資源,營造全社會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圍。要依托本市宣傳、理論、新聞、影視、文藝、出版等部門,利用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豐富德育資源,進一步弘揚主旋律[9]。”要使紅色資源內涵長久持續地在大學生的心靈紮根,就必須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麵的力量。大眾傳媒要為紅色資源挖掘、整合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積極製作、刊播紅色資源;電台、電視台可開設紅色資源專欄或專題節目;報刊要加強紅色資源的宣傳報道;影視界要加強紅色影視片的製作生產;理論界要精心策劃、創作、編輯出版並積極推薦一些知識性、科學性強的紅色資源圖書、報刊、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等讀物和視聽產品。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積極傳播紅色資源,開設紅色資源專欄,製作紅色資源網頁,組織各種形式的網上宣傳、介紹活動[10]。各級政府要保證紅色資源開發的資金,可以以優惠政策吸納社會資金,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紅色資源的開發。上海紅色資源既分散又集中,各部門聯係容易,可以打破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間的隔離,實行紅色資源教育的社會化。將紅色資源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有效的機製是必然的措施。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多部門研究和協商,建立各種製度,如各方聯席會議製度、紅色資源開發經費保障製度、紅色資源基地開放製度、紅色資源基地活動經費製度、工作人員培訓製度、學校紅色資源運用及評價製度等,從根源上厘清各方在開發利用紅色資源和運用紅色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從整體上推進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結語

上海紅色資源豐富地位特殊而且特色突出,如何更好地以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為導向開發挖掘上海市紅色資源,是研究如何科學運用紅色資源,努力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前提和基礎。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創新和紅色資源的科學運用為進一步開發紅色資源積累經驗、提供思路和方法。這裏還有一個“開發”與“運用”統一的問題。也就是說,在開發運用紅色資源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開發與運用的關係,明確開發的目的是為了運用,運用的過程又可以促成開發。在紅色資源實際運用中既總結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又對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狀況進行評估,從而能夠實現紅色資源開發與紅色資源運用良性轉化和互動,既推進開發又可以創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提煉開發紅色資源精神內涵,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升華發展為新形勢下能被大學生有效理解和接受的時代價值並運用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仍然需要長期的實踐和理論探索。

注釋:

[1]朱小理、胡鬆、楊宇光:“‘紅色資源’概念的界定”,《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

[2]“上海文化藝術誌”編纂委員會:《上海文化藝術誌》,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

[3]上海市靜安區委黨史研究室:《光輝的足跡——上海市靜安區革命遺址遺跡介紹》,百家出版社,2001年。

[4]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紅色印痕——上海遺址百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5]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紅色之源——上海革命曆史遺址遺跡圖文集》,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

[6]朱全弟:“上海郊區文化與革命遺跡現狀見聞”.[EB/OL]http://news.sina.com.cn/s/189353.html。

[7]張建群:周恩來上海革命活動舊址揭牌,[EB/OL]http://news.sohu.com/20090306/n262649561.shtml。

[8]孫長來:紅色閘北精神與和諧新閘北建設,[EB/OL]http://www.sh-syh.org/lgzd/2010-1-12.htm。

[9]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學校德育“十一五”發展規劃(滬教委德〔2006〕10號)。

[10]王員:“論革命傳統資源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中的運用”,《井岡山學院學報》(綜合版),200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