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3 / 3)

(二)必須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

把握中國國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礎,製定規劃與研究政策都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出發,立足本國國情,研究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不斷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必須把理論創新成果及時轉化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因此,要緊緊圍繞我國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麵把握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國發展呈現的一係列階段性特征,深刻認識這些階段性特征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的具體表現,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在深入調查論證的基礎上作出科學決策,不斷豐富和發展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經驗。服從和服務於走共同富裕道路,逐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社會的創造活力顯著增強,保持社會的安定有序,促進社會的和諧。

(三)必須準確把握我國改革發展實際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社會正經曆著廣泛而深刻的巨大變革。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也必然帶來各種矛盾和問題。我們要在大變動中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矛盾交織中探索新途徑、實現新突破。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必須以改革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應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當前,要緊密結合解決社會重大現實問題,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改革發展的突出問題,深入研究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帶來的深刻影響。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力度,通過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解決長期製約我國發展的體製性、結構性矛盾,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逐步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製度,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

(四)必須及時總結人民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創造的各種新鮮經驗,為新的理論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實踐基礎。正確的理論不僅來自實踐,而且接受實踐檢驗,並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理論創新必須服務於、落腳於實踐創新。離開了對實踐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理論創新就無從談起。脫離了人民群眾的實踐,理論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就不能對人民群眾產生感召力、對實踐發揮指導作用。因此說,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源頭活水,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根本途徑。要正確地總結經驗,需要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而判斷是否正確地總結經驗的標準,又是實踐。既要注重係統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帶領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曆史經驗,進一步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趨勢和未來走向,又要注重及時總結實踐創造的新鮮經驗,使理論創新的成果在實踐中得到落實,並且在貫徹落實的實踐中進一步使理論創新得到檢驗、豐富和發展。

注釋:

[1]《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頁。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0頁。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42—743頁。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28頁。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44頁。

[6]王偉光:在“中央黨校中國馬克思主義基金會舉辦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論壇2009’上的講話”,人民網,2009年12月8日。

[7]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9頁。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頁。

[10]秋石:“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9年12月1日。

[1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人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