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觀點由抽象性到具體化、由學術性到通俗化,使之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所接受,成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和目的所在。馬克思主義從來就不是書齋裏的學問,而是人民群眾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人民群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具有代表無產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理論品質,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人民大眾相結合,為人民大眾所理解。實踐品格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品格。馬克思主義強調通過實踐認識世界、改變世界。一切科學的理論,總是從實踐中來,又回到實踐中去,接受檢驗,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自己。馬克思主義是這樣,毛澤東思想是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也是這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的程度,取決於人民群眾把它應用於實踐的廣度和深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隻有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轉換,才能變為人民群眾手中的武器,變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的能動的物質力量。任何思想,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理論的巨大成就,來源於其必須走大眾化的發展道路,必須與人民群眾的實際運動相結合。
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必須要關注大眾需求、解答大眾的問題與困惑,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人民大眾的有機結合。馬克思主義隻有大眾化,才能掌握群眾,為群眾所接受,指導群眾改造世界的實踐。要大眾化,就必須通俗化,讓群眾看得懂、用得上。要運用通俗易懂、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傳播馬克思主義。通過大眾化,讓人民掌握馬克思主義是真正為個人的全麵自由發展而奮鬥的科學學說,不僅是最為全麵、深刻的人的自由發展的理論,而且通過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探索,找到了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科學之路。馬克思非常明確地提出,未來的新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麵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8]。這就說明,“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9]。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大力推進理論創新的同時,高度重視理論武裝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不僅是廣大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的理論總結,而且用的都是大眾化的語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許多最基本的觀點已經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這證明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取得的成績。
總之,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同一個過程,是相互聯係、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在這個有機統一體中,中國化是核心,是統領時代化和大眾化的總原則、總要求;時代化是關鍵,是展現中國化和大眾化科學性與先進性的重要標識;大眾化是基礎,是拓展中國化和時代化深度與廣度的重要途徑。”[10]隻有三者協調發展,才能共同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與時俱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正如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的那樣:“《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近160年的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隻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11]站在新的曆史起點,我們黨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命題。這標誌著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科學水平。
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靠的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世界在不斷發展變化,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解決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麵著手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推向前進。
(一)必須準確把握當今世界發展大勢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國際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全球思想文化領域呈現新特點,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這些複雜深刻的變化,給我國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開放的思想體係,總是與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相聯係,總是通過回答時代課題獲得新認識,總是在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過程中得到豐富發展。必須把握時代特征、回答時代課題,才能獲得新的創造力和影響力。必須密切關注世界文明的和現代科技的發展趨勢,把握科學技術重大突破給經濟社會和人們思維方式帶來的深刻影響,用最新的科學思想豐富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必須積極借鑒世界各國的一切文明成果,深入研究世界上其他執政黨治國理政的經驗,通過比較借鑒進一步開闊視野、打開思路,不斷深化對政黨執政規律的認識。總之,必須要縱觀天下大勢,掌握發展先機,預判困難風險,深入研究和科學回答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重大問題,及時提出新思想、新論斷,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