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1 / 3)

於淑清(作者單位:上海商學院文法學院。)

摘要: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靠的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一個相互聯係、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隻有三者協調發展,才能共同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與時俱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推進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這是總結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基本經驗,著眼於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的新論斷。我們黨提出這個問題,對於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全麵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內涵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曆史時期的實際問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這種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既是馬克思主義的東西,又完全是中國的東西。在內容上,它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揭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客觀規律,並把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加以科學總結和概括,使之上升為理論,成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在形式上,它把馬克思主義從歐洲形式變成中國的民族形式,即根據中國的民族特點,運用中國人民所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深入淺出地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理論和政策。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隻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1]

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研究中國問題、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並指導中國實踐。馬克思曾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程度,總是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2]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能夠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就在於中國共產黨人把它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不可戰勝的強大力量及其創造性正是存在於這種結合之中。由於各個國家的實際情況和曆史條件不同,馬克思主義不可能直接提供解決各國革命和建設中具體問題的現成答案,而隻能提供認識世界、掌握規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3]馬克思主義的實際應用必須“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曆史條件為轉移”[4],與一定曆史階段的曆史任務、一定國家和民族的具體情況相結合。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解決中國實踐提出的新問題,並促進馬克思主義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都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進行理論創新的結果,生動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生機與活力。

(二)馬克思主義時代化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吸收新的時代內容,使馬克思主義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任何理論體係都是時代精神的產物。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係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係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5]每個時代總有屬於它自己的問題,準確地把握和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把理論和實踐推向前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過程。“隻有把握時代問題,認清世情,才能確定黨和人民所處的時代地位和曆史方位,才能把握中國發展的時代命脈和曆史趨勢,才能回答中國向何處去、中國通過什麼樣途徑走在時代潮流前列的問題。”[6]時代化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和理論品格,馬克思主義推動著時代的發展,同時也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曆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科學判斷時代條件、準確把握時代脈搏,認真吸取世界上的一切先進文明,帶領全國人民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與時俱進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實現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必須深刻洞察時代趨勢、準確把握時代主題、密切結合時代特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任何理論都有著曆史的局限性,不能要求前人解釋今天的事情。必須運用最新的科學思想和科技成就拓寬馬克思主義視野;必須認真吸取世界上一切民族和國家的先進文明。正如江澤民所強調的,“如果不顧曆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曆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我們就會因為思想脫離實際而不能順利前進,甚至發生失誤”[7]。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一些新的實踐課題需要我們研究回答。因此,必須把時代要求擺在突出的位置,把馬克思主義同時代發展、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在正確認識和把握當今社會發展曆史進程的基礎上解決時代課題,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