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探索(3 / 3)

2.課堂探究導學

“導學”顧名思義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主求知、自主學習的主體精神,經獨立思考或與同學討論交流來獲取知識。此部分學案設計內容主要包括導學問題、學法指導、知識梳理、規律總結等內容。教師采用適當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完成第二次教學。關於《反壟斷法》教學主要可采取如下組織形式。

(1)小組化學術討論法。《反壟斷法》中關於“價格壟斷聯盟”、“關於外資並購引發的經濟安全問題”等問題,以案說法,從學生在課前預習導讀中查找出的案例中選出“方便麵價格聯盟”和“可口可樂並購彙源案”,以小組化學術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分析和探討。在組內自由發言,每個小組推舉一位學生代表小組發言,其他學生可以補充。發言的同學將普通的認知抽象成法言法語,並正確而合理地表達出來,以提高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師生共同研究法。針對“行政壟斷”、“反壟斷法執行難”等重點疑難問題采取師生之間互動、研討、交流的方式進行。經過充分的交流研討,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自己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3)教師講授法。對於反壟斷法的曆史沿革、各國反壟斷法的比較等內容,師生無法通過討論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講解的方式,但教師的講授並不是滿堂灌,而是要時刻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加以啟發、引導,教師不僅要傳授法律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法律信仰和愛國情操。比如,外資並購浪潮中的“斬首行動”,凱雷並購徐工、舍弗勒並購洛軸以及SEB並購蘇泊爾等均引起了廣泛關注,《反壟斷法》明確規定“對外資並購境內企業或者以其他方式參與經營者集中,涉及國家安全的,除依照本法規定進行經營者集中審查外,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國家安全審查”,這一原則性的規定可以謹防外資並購形成壟斷危及我經濟安全。外資並購的安全審查製度也是世界反壟斷法的通行做法,如歐盟駁回力拓、必和必拓合並申請。

通過以上教學方式,每個學生都能積極熱情地參與到教學研究活動中,並且在活動過程中相互激勵、相互學習,積極探索,增加團隊意識和集體責任感。

3.知識應用導練

通過課前預習導讀和課堂探究導學環節,學生對反壟斷法知識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認知程度,應該“趁熱打鐵”,進入知識應用導練環節,即進行分階段進行知識達標訓練,對訓練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及時解決,完成第三次教學。在反壟斷法這部分內容中,可以將反壟斷法基礎知識、曆年司法考試題、法碩考試題、法律顧問考試題、熱點難點問題、典型案例等作為訓練的試題範圍,當堂可以選擇一些能覆蓋本節知識點內容、難度不要太大的試題,以考查反壟斷法知識的掌握及運用為主,目的是查看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並針對學生反饋情況及時進行補教補學。

4.體係拓展導思

結合反壟斷法的交叉性、專業性等特點,強調結論性教學與過程性教學並重,將教學活動引向課堂之外,進行體係拓展導思。體係拓展的重點在選題,過於簡單起不到拓展的作用,過於疑難又會無所適從,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認真挑選和設計難易適中、可以進一步研討探究的題目,引導學生課後超越教材自主學習、繼續探究。例如,反壟斷法關於經營者集中的反壟斷審查,極其複雜,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不僅需要考慮外資並購是否損害了我國正常的市場競爭,是否威脅到了我國的產業布局計劃和國家經濟安全,還需要考慮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的實施等,這種具有基礎性、拓展性、研究性的問題,適合合作探究、進行社會調查等,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進一步理解鞏固相關知識,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

體係拓展導思使學生的學習時空得到延伸和拓展,他們的學習方式得到完善。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課堂沒有界限。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必然會使教師的教育思想得到進一步端正,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教師從新的理論角度進行教學設計、學案的編寫及實施教學,對教師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教師的業務能力、教學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要求高、勞動強度大,應當充分依靠團隊的力量,通過教師集體備課,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

注釋:

[1]http://baike.baidu.com/view/851768.htm。

[2]劉誌稚、黃建榕:“論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現代教育論叢》,2004年第3期,第6—9頁。

[3]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