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電視新聞訪談(3 / 3)

如果是以人物為中心的訪談節目,中心人物理所當然地成為訪談嘉賓,請誰來做中心人物,就要看訪談這個人物的價值何在,他的身上有沒有新聞點,他有哪些人生經曆、人生體驗是值得我們分享、借鑒、思考的。這又回到了前麵講的話題選擇的問題上。另外像《魯豫有約》這樣的人物訪談節目有時還會請核心嘉賓的家人、朋友作為嘉賓一起做訪談,請熱心觀眾(如歌迷、影迷)來到節目現場參與訪談。

此外,訪談節目在選擇訪談嘉賓時,還要綜合考慮嘉賓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嘉賓擔任著整個訪談節目的重頭戲,嘉賓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節目能否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選擇談話節目的現場觀眾時,還要依據節目的話題綜合考慮現場觀眾的構成,他們的年齡、職業、文化背景等是否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要過於集中,多樣化的觀眾代表能使話題討論得更充分。

3.主持人(記者)

主持人掌控訪談節目的走向和節奏,主持人的水平往往關係著訪談節目的成敗。由於訪談節目是以人際交流為主要形式的節目,所以主持人的個性往往決定了節目的個性,有很多訪談節目就直接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比如《楊瀾訪談錄》、《奧普拉秀》、《拉裏·金訪談》等,主持人成為一個節目的品牌。

那麼,如何做好訪談節目的主持人呢?要做好訪談節目的主持人,就要做好與訪談參與者的交流與互動。

首先,主持人在與嘉賓、觀眾交流的時候要用心去交流,隻有真誠的交流才最具感染力,才能打動人心。嘉賓、觀眾覺得你是真誠的,才願意和你交流,也才願意和你講真話。脫口秀女王奧普拉就經常在與嘉賓的互動中講自己的經曆,正是因為她敢於將自己真實的經曆、真實的感受與嘉賓和觀眾分享,嘉賓才更願意和她講真話,和她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節目才能夠引起成千上萬觀眾的共鳴。

其次,主持人要磨煉自己的提問水平。既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又做一個好的提問者,主持人的提問要激發訪談參與者的傾訴欲,這樣訪談得來的才不是表麵文章。《麵對麵》節目主持人王誌就說:“對被采訪者,我要做的是配合他,引發他的傾訴欲。首先,不做一個讓人討厭的人;然後,做個好的傾聽者;第三步,不能忘了自己的任務,選擇一個時機提較尖銳的問題,有了好的落點,就會水到渠成。”

當然,訪談節目的主持人不一定誰都要像王誌一樣“提較尖銳的問題”,但是要像王誌一樣學會引發被采訪者的傾訴欲,讓嘉賓願意和你談,和你聊天。在這裏,你要有真誠的態度,也要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也許你關注的訪談嘉賓的某一件事、某一部作品,會引起嘉賓與你的共鳴,讓他願意和你講述。在這裏,你要學會站在觀眾的角度進行思考,觀眾關注哪些問題,你要替觀眾向嘉賓提問,還可以設一個“小陷阱”,讓被采訪者想要去澄清,想要去解釋清楚。例如,在《新聞會客廳》“北大自主招生: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行嗎?”這期節目中,主持人就問北大招生辦主任:“劉主任,剛才校長(杭州二中的葉翠微校長)講,他先電話跟你溝通過,然後你讓他拿證明她(劉主任推薦的學生)優秀的材料,包括他寫的推薦信,這和一個校長跟你說情有什麼區別?”這樣的提問,立即引起了北大招生辦主任想要澄清和解釋的欲望,相信這也是很多老百姓想要提出的問題。

再次,主持人、記者在采訪時要有平等的心態,無論你的采訪嘉賓是高官、學術權威、藝術名家還是普通老百姓甚至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你都與被采訪對象是平等的。不因他們地位高而仰視,也不因為他們地位低而俯視。以平視的心態麵對受訪者,你才不會因為畏懼被采訪者而不敢發問,也不因為輕視被采訪者而傲慢。

然後,主持人在訪談節目中還要分層次地引導節目進行,使節目的思路、層次更加明晰。例如,《小崔說事》“大話足球”這期節目,節目在主持人崔永元的引導下,依次聊了足球評論員的工作、球星、足球的由來、世界杯的曆史、南非世界杯、中國足球這些話題。而且,在這些話題之間,很多時候並沒有明顯的轉換,而是在主持人的引導下自然地談論起下一個話題,這就要看主持人的主持功力了。

最後,主持人還可以巧妙地設計一些“包袱”來引出話題,增加節目的可看性。設計一些情境讓訪談嘉賓解答,使觀眾對話題或嘉賓有更加形象的認識。例如,在《對話》“技術巨頭的中國麵孔”這期節目中,主持人在和高通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汪靜聊他當年是如何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時,就巧妙地運用了中國古代的大門的模型道具來引出話題,主持人說“中國市場的大門擺在你的麵前,用你當年的力度和技巧來把它推開,讓我們大家試著看一看,你當年推開這扇大門的時候究竟遇到了一些什麼。來,交給你。”結果汪靜隻推開了半扇門,主持人就問起汪靜為什麼隻推開了半扇門,汪靜向主持人講起了他當年開拓中國市場時遇到的困難。我們看到,這樣的設計就很形象巧妙,讓話題一下子生動起來,也吸引了觀眾的興趣。又如,《新聞會客廳》在做“中國慈善十年”的節目時,“主持人沈冰采訪中華慈善總會的第三任會長範寶俊。談話過程中,沈冰請範寶俊現場演示一下他平時如何進行工作,並把自己假設為範寶俊試圖勸說為慈善事業捐款的企業家。”接著,範寶俊開始在現場勸說“沈總”(沈冰)為慈善事業捐款。這樣一個形象的演示讓觀眾直接了解中華慈善總會的日常工作,一個小情境的設置立刻讓節目變得生動起來。

不過,預先的設計雖可以讓主持人的主持錦上添花,但好的訪談節目主持人更少不了臨場應變能力。被采訪對象的回答總是充滿未知,如何應變、如何提跟進性的問題、如何處理突發情況,這些都在考驗著主持人的水平,需要主持人在實踐中慢慢摸索、慢慢積累經驗。

話題、訪談參與者、主持人是新聞訪談節目重要的三要素,但是新聞訪談節目並不隻是訪談參與者和主持人的功勞,而是團隊合作的功勞,從選題策劃到聯係采訪對象、文案寫作、拍攝錄製、播出,這些都需要節目團隊的通力合作。要想了解訪談節目的整體製作,我們不妨再多找一些訪談節目的訪談手記看一看。

本章小結

本章講授了電視新聞評論、電視新聞訪談節目這兩種電視新聞節目常見的體裁類型,介紹了它們的內涵、分類、特點和應用。力圖讓大家對這兩種節目體裁有一個理性和感性的認識,並從中學到應該如何進行評論、訪談。其實,電視新聞節目往往是多種體裁的交叉混合,沒有特別明確的劃分,新聞節目往往綜合利用多種體裁形式進行報道。在此,我們對電視新聞節目的體裁類型分別講述,就是為了讓大家對各個新聞體裁有較為深入的了解,更好地掌握這些新聞體裁的特點。在實踐中,我們應當在掌握這些節目體裁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靈活應用,綜合運用多種體裁形式,做出更生動、鮮活的電視新聞節目。

思考題

1.電視新聞評論有哪些類型?要做好不同類型的新聞評論節目,需要掌握哪些要點?

2.觀看、分析一期評論節目,就其中的論題做一次評論。

3.如何選好電視新聞訪談節目的選題?應當請誰參與訪談?如何做好訪談節目的主持人、記者?

4.觀看、分析一期新聞專訪節目,假設自己是這期節目的主持人(或記者),就其中的所談之事或所訪之人列出自己想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