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很多部隊在戰鬥時出現重大傷亡,又沒有後備隊及時補充,戰鬥力減弱。尤其是在葉爾尼亞附近的戰鬥中,古德裏安的幾個師遭受了重大損失。
希特勒和他的高級參謀們除了在主攻方向上看法不同外,在戰術上也與前線軍官意見不同。
德軍盡管在大規模的包圍戰中繳獲了大量戰利品,但結果並不像希特勒及其參謀們想像的那樣令人滿意。古德裏安等人提出,戰利品無法滿足德軍的需求。另外,大規模的包圍戰使德國裝甲部隊損失較大,而這種包圍戰很少是完全成功的,大量蘇軍經常從德軍的包圍圈中向東撤走。希特勒希望包圍戰術能在更小的規模上進行,他以為這樣能減少德軍的損失。古德裏安等人認為希特勒的這種看法很可笑,那種保守戰術容易形成消耗戰,反而損失更大。
兩個月來,德中央集團軍群在斯摩棱斯克東麵的傑斯納河一帶一直按兵不動。秋雨季節快到了,到時候蘇聯的道路將變成一片泥濘,非常不利於德軍的進攻。隨後而來的將會是漫長的冰雪嚴冬。蘇聯正在加緊向莫斯科地區調兵,蘇軍準備憑借嚴冬的有利條件重創德軍。
盡管德軍在戰爭初期占了很大便宜,處於戰略進攻的有利地位,但是,隨著戰場的不斷擴大,德國占領的地區越大,困難就越大。
9月,在布勞希奇等人及前線軍官們的再三要求下,希特勒同意繼續向莫斯科推進。對於德軍來說,當前的問題是,在冬季來臨以前,德軍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用實力削弱的部隊,占領遙遠的莫斯科。
9月6日,希特勒發布第35號訓令:要求參謀部製定代號為“台風”的計劃。該計劃要求德軍先將莫斯科的蘇軍分割成兩個包圍圈殲滅,再乘勝占領莫斯科。戰術仍像開戰初期那樣,兵分三路給蘇軍以毀滅性打擊。
9月,對莫斯科人來說應該是最美好的季節,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呈現在人們麵前。然而,這一美好的秋色卻不能像往常那樣帶給人們帶來歡樂。
此刻,德國的戰車正在隆隆駛來,一場猛烈的“台風”正向莫斯科刮來,保衛莫斯科的戰役就要開始了。
在南線,9月19日,德軍占領烏克蘭首府基輔。在北線,德軍嚴密包圍了列寧格勒,德軍的坦克很快就可以從列寧格勒上邊“犁過去”了!
雖然蘇軍在南、北兩線慘敗,但有效地延緩了德軍對莫斯科的推進。斯摩棱斯克的戰鬥也阻礙了德軍的攻勢,瓦解了閃電戰的攻勢,為蘇軍主力在莫斯科地區的布防爭取了時間。
戰爭開始以來,德軍在空軍支援和戰前偵察方麵,一直占有絕對優勢。然而,現在德國空軍卻失去這種優勢了。蘇聯的戰鬥機越來越多,雖然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天蘇聯空軍損失慘重,而且蘇聯空軍在戰爭初期也遭受了重大損失。然而,蘇聯空軍和蘇聯陸軍一樣,反而越來越多。
由於遊擊隊到處破壞,再加上德占區沒有適合的機場,德國空軍基地距離戰場太遠,使德國空軍難以對付蘇聯空軍。
克萊斯特向希特勒彙報說:“在好多次進攻中,我的裝甲部隊因失去飛機支援, 蘇軍飛機給我的部隊帶來很大傷亡。”
莫斯科是蘇聯的主要軍火庫,是蘇聯兵員補給基地,後方供應必須通過莫斯科運往遙遠的前線,各個前線均依靠莫斯科這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德軍將領向德國最高統帥部報告說:種種跡象表明,蘇軍主力集中在莫斯科方向,正準備全力保衛首都。僅斯摩棱斯克正東就有50萬蘇軍,他們正在那裏挖壕據守,準備阻擋德軍的攻勢。
德軍將領認為,德軍必須以擊敗蘇軍作為戰略目標,因此,下一個最重要的目標是,集中中央集團軍群的力量,擊潰鐵木辛哥率領的蘇軍,占領莫斯科。莫斯科是蘇聯抗戰中心。由於嚴冬的季節即將來臨,德軍的集結工作必須抓緊完成。同時,德國北方集團軍必須完成任務,爭取與芬蘭軍隊會師。南方集團軍將繼續推進,盡量牽製蘇軍兵力。
德國陸軍總參謀部與最高統帥部經過多次討論,形成了進攻莫斯科的軍事行動計劃,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將它交給了希特勒。
9月30日,希特勒簽字批準了這一計劃,即“台風”計劃。希特勒下達的“台風”計劃規定,中央集團軍群的進攻日期為10月2日。
德軍不顧損失慘重,每天以俯衝轟炸機為先導,在蘇軍後方大肆轟炸,破壞蘇軍兵力的集結調動和補給運輸,切斷其戰場各部分的聯係,再以大炮、迫擊炮火力破壞蘇軍前沿工事,壓製蘇軍火力,然後以坦克為前鋒,協同摩托化步兵瘋狂推進。
德軍企圖首先圍殲蘇軍主力於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地區,然後以強大的裝甲摩托化兵團從南北兩翼實施鉗擊,步兵兵團實施正麵進攻,在入冬前攻占莫斯科。
德軍的“台風”計劃直接引發了後來震驚世界的莫斯科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