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十萬火急(4)(1 / 3)

各地高級領導中有膽子大的隻好忐忑不安地向斯大林報告災情,但卻毫無用處。麵對如此嚴酷的大饑荒,斯大林橫下一條心:嚴禁任何人談論大饑荒的事情,他絕不承認自己農業政策失敗。

斯大林說,這是反革命宣傳,是托洛茨基言論。報紙搞了很多虛假宣傳。政府派大軍去鎮壓“造反”的農民。政府用“死刑”來對付敢於“造反”的人。斯大林認為,采用鎮壓手段能夠幹掉一切反對農業政策的人,所有人都必須服從他的意誌。

1932年11月初,十月革命勝利15周年前夕,蘇聯各級政府忙著組織慶祝十月革命的活動,他們紛紛行動起來。報紙上連篇累牘地發表紀念十月革命的文章,讚揚斯大林的信件登載在很多蘇聯報刊上。斯大林作為蘇聯人民的領袖,幾乎沒有人敢在他的麵前反對他。

但斯大林卻沒有料到,不可挽回的悲劇即將出現他的家庭。

11月10日淩晨,克裏姆林宮裏的工作人員忽然從夢中驚醒。在斯大林的臥室裏傳出可怕的槍聲,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娜捷施達倒在血泊中。沒有任何法律能夠追究領袖在家庭糾紛中的責任,這一悲劇草草地落幕了。

斯大林對這一不幸事件感到百思不解。15年的夫妻,難道就在一瞬間陰陽兩隔了嗎?斯大林無法理解,為什麼連娜捷施達都反對自己?

他家中發生的慘劇使他啞口無言。他平時很少關心妻子的情緒,更不願意與她談心。在悲痛之餘,他感到很氣憤,他認為妻子已經成為他的敵人。

他知道自己有時粗暴,但絕不是冷淡,他有時也會抽空陪她去聽音樂會。他還曾專門為她選購了鋼琴。他隻想讓妻子當個賢妻良母,他後悔讓妻子去上學,不該讓她了解外界的事情,但這一切都遲了。

連續幾天,斯大林默默地坐在臥室裏,他食欲不振,不想跟別人說話,隻是想思考一切都是為什麼……

這原本是個充滿愜意的快樂家庭,但這個家庭卻一次次使人心碎。這都是因為過於嚴肅的斯大林。

斯大林對他與前妻所生的大兒子雅科夫缺少骨肉親情,對雅科夫十分不滿。因為雅科夫的性格從哪點來看都不像他。斯大林認為雅科夫的內向是軟弱,把兒子的謙虛視為笨拙。雅科夫在斯大林眼裏簡直是個廢物。斯大林不滿意雅科夫的第一個戀人,並強行拆散了他們。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雅科夫感到窒息,曾開槍自殺,但沒有打中要害。槍傷很久沒有治愈,當斯大林見兒子出院回家時,竟冷笑道:“怎麼沒打中呀!”

看到斯大林竟說出這種話,作為後母的娜捷施達幾乎不敢相信這一切。但殘酷的斯大林使她不得不相信這一切。

斯大林喜歡小兒子瓦西裏,因為瓦西裏從小就在斯大林身旁長大。瓦西裏性格外向,倔脾氣得自斯大林的“真傳”。瓦西裏的生活條件優越,但缺少良好的家庭氛圍。在瓦西裏的成長過程中,他經常看到母親與父親吵架。

娜捷施達向斯大林提出去工業學院深造。斯大林堅決不同意,他們經常為此而吵架。後來,經過葉努基澤和奧爾忠尼啟澤苦心勸說,斯大林終於批準娜捷施達去上學。但保衛局同時采取了嚴密措施,連娜捷施達的同學中都安插了蘇聯特務,還嚴禁她使用自己的真名。

斯大林與娜捷施達的分歧很大,斯大林討厭妻子過問政事,要求她做個家庭主婦。但娜捷施達入黨後,希望能為國家做點貢獻。

娜捷施達對過於優越的沉悶生活和眾多保安人員的包圍感到窒息。她終於“逃出”了克裏姆林宮的嚴重束縛,從同學們那裏了解到外麵世界的真實情況,了解到普通百姓的悲慘生活狀況。她在大學裏結識了許多朋友,生活充實了,同時對斯大林的專製越來越不滿。

娜捷施達與斯大林之間的關係改善隻是表麵的,在這個外表很溫馨的家裏,籠罩著令人窒息的陰影。

1932年,娜捷施達在工業學院快畢業了。暑假到了,她從同學們那裏聽說:可怕的“大饑荒”已經蔓延到全國。她的好友們經常一邊看信一邊痛哭。娜捷施達掏錢幫助她們,但她們卻不肯要,她們說:“錢有什麼用,家裏人都要死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