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捷施達聽到越來越多的慘事,這些都是因為斯大林的農業政策一手造成的,她感到被愚弄了。百姓的生活並不像報紙上宣傳的那麼幸福,斯大林並不像報紙上所描寫的那麼崇高。
她將真實情況告訴斯大林,勸他別再執行苛刻的政策。不料,結果令她更傷心,與她接近的同學們都受到了可怕的“清查”。
為此,她與斯大林的關係惡化。斯大林認為她幹擾了他的治國大業。兩人經常發生激烈的爭吵,娜捷施達與斯大林吵鬧著,罵他是暴君、屠夫等。斯大林感到忍無可忍,他們的矛盾無法緩和。
1932年11月8日,在慶祝十月革命15周年的宴會上,斯大林當眾對妻子娜捷施達說:“喂,你也喝一杯!”
早已無法忍受的娜捷施達忽然站了起來,她大聲喊道:“我不是你的什麼‘喂’!”很快,她跑出了宴會廳。
莫洛托夫的妻子波利娜追出去勸她,才發現這些天她的情緒很糟糕,國家發生的每件事都使她感到害怕。娜捷施達憎恨一切——甚至她的孩子。波利娜陪娜捷施達在克裏姆林宮散步,小心謹慎地勸慰她。她的心情逐漸平靜下來,但內心深處卻總是憂心忡忡的。
從此,娜捷施達徹底與斯大林決裂了。後來,她曾當著政治局委員伏羅希洛夫的麵罵斯大林,斯大林忍不住也罵起來。可怕的家庭內戰開始了:從互相對罵到互相毆打,直到娜捷施達死去的那個夜晚。
根據莫斯科常規,黨員死後遺體必須火化,但斯大林堅決反對將妻子的遺體火化,他把她安葬在彼得大帝的妻子和姐姐等人的“新聖母公墓”。
對於娜捷施達死亡事件的說法很多,後來都被當成謠言批判了。幾乎所有有關係的當事人都被斯大林處決了。娜捷施達之死的真實部分幾乎被徹底根除。
在斯大林心中,政權高於一切。當家庭的“內戰”觸犯了他時,他毫不猶豫地放棄親人。
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時,斯大林靠近棺木站了一會兒。他忽然用手推開棺木,轉身離開了。他不肯參加葬禮,他認為妻子已經成為敵人。從此,他拒絕到新聖母公墓去看妻子的墳。
娜捷施達可謂風光大葬。11月10日,蘇聯成立治喪委員會,其成員有葉努基澤、卡岡諾維奇、保克爾和魯邊等。
11月11日,《消息報》刊登傑米揚的詩:《死背後的陰謀詭計》。無數唁電飛來,表示對死者的沉痛哀悼和對斯大林的同情。
布哈林在墓前演講,布哈林當時是紅色報刊委員會的成員。盡管布哈林與斯大林的勢不兩立,但他們以前畢竟曾是好鄰居、好戰友。
一連幾十天,斯大林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他第一次失去了信心。
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他心情沉痛地提出了辭職的要求:“可能我真的成了國家的障礙。如果這樣,我準備隱退……”
對於斯大林的辭職要求,大多數人不敢說話。隻有斯大林的心腹奧爾忠尼啟澤站起來批評了他。
幾個月後,斯大林開始了新生活。他離開了令他傷心難過的祖巴洛沃別墅,來到新修建的孔采沃別墅生活,從此一直獨身。晚年,他竟一反常態,經常與人們談起妻子娜捷施達的往事,並將她的大幅照片掛在牆上。
妻子逝世後,斯大林的親屬幾乎都遭到滅頂之災。他的小兒子瓦西裏在斯大林逝世後也未能幸免於難。
斯大林的小兒子瓦西裏在11歲時,突然得知一些母親逝世的真相。從此,他對斯大林產生了逆反心理。20世紀30年代末,大清洗使瓦西裏敬愛的布哈林等大批叔叔們先後死去,這對瓦西裏的心靈造成了嚴重傷害。
24歲那年,瓦西裏被委任為蘇軍空軍的一名將軍,但他什麼事都不願意做。斯大林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將瓦西裏幽禁起來。瓦西裏孤獨地生活了10年,死於喀山。
斯大林很寵愛小女兒斯維特蘭娜。在她小時候,斯大林總是親切地稱她為“我的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