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十萬火急(3)(1 / 3)

另外,巴甫洛夫還失去了與其他方麵軍部隊和空軍的聯係。西方麵軍的所屬部隊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跑來跑去,就是像待宰羔羊一樣地死守陣地。

西方麵軍副司令博爾金雖然鎮定自若地指揮部分兵力阻擊了德軍,但很快他也失去了與其他部隊的聯係。博爾金隻能參照局部戰場的情況發布軍令,造成對本部及友鄰部隊的傷害。

1941年6月26日,第3、第10集團軍的殘部被包圍在明斯克以西,而第4集團軍一再向東撤退,西方麵軍亂作一團。

總結戰爭初期蘇軍失敗的原因主要是,蘇聯軍隊尚處在改組和裝備先進武器階段。由於沒有進行積極的戰略防禦,反而忙著準備隨時入侵德國,結果邊境部隊未能達到戰時編製,沒有進入一級戰備,使本來在素質上遠遠超過蘇軍的德軍優勢大增。

3.斯大林對德軍進攻時間的誤判。

蘇聯在德國麵前尚顯落後,斯大林認為與強大的德國提前開戰會給蘇聯帶來深重的災難。他希望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能為蘇聯備戰贏得時間,他認為希特勒會在征服英國後進攻蘇聯。

斯大林認為若奉行謹慎的對德政策,不給希特勒以任何發動戰爭的借口,則戰爭至少可以拖延幾個月。他相信幾個月後,蘇聯能夠輕鬆戰勝被英國拖垮的德國。在英美提供的一係列戰爭警告情報麵前,斯大林往往從政治層麵辯析其真偽,他認為英美不懷好意。

對於德國軍隊向蘇聯邊境集結,斯大林認為德國害怕蘇軍入侵,他以為德軍正在進行戰略防禦。他的主觀失誤使蘇聯在戰爭中品嚐了苦果。

朱可夫曾在回憶錄中承認:“不管是國防委員和我,還是總參謀部,都沒有料到德國會搶先發動了戰爭。我們沒有料到德軍集中那麼多的裝甲坦克和摩托化部隊。”

如此,身在邊境、聽命斯大林的巴甫洛夫一開始就被德軍打得措手不及。巴甫洛夫必須奉行總參謀部戰爭前夜發出的訓令:“在未得到特別命令的情況下,嚴禁采取任何措施。”

4.蘇聯最高統帥部對西部戰略方向的誤判。

“巴巴羅薩”計劃製定初期的基本構想為:德軍使用大量飛機和坦克,在戰場上實施一係列大縱深的突擊,把蘇聯分割成幾段,德軍將在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蘇軍集團殲滅。

由於蘇聯麵積太大,德軍分別在列寧格勒、斯摩棱斯克和基輔三個主要戰略方向上發動了大規模攻勢。戰役開始時,德軍計劃進行3個縱深的分割突擊:在白俄羅斯地區圍殲蘇軍西方麵軍,在兩翼,切斷西北方麵軍,圍殲西南方麵軍。

蘇德戰爭前夕,蘇軍總參謀部分析了德國入侵蘇聯的可能性計劃。按照這一計劃,蘇軍主力應該布防在蘇聯西部地區的白俄羅斯。1941年4月,該計劃上交蘇共中央政治局。

在對德軍主攻方向的判斷上,蘇軍高層出現了嚴重偏差。在20世紀20年代蘇聯內戰中曾指揮紅軍作戰的斯大林反對該計劃。他認為德軍主力一定會出現在烏克蘭和頓巴斯,說:“沒有這些資源,德軍就不可能維持大規模的戰爭。”他認為戰爭初期最危險的地方是西南方向的烏克蘭。

蘇軍總參謀部根據斯大林的看法又修改了計劃,把重兵部署在西南方向。這一更改使西方麵軍兵力空虛,而後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正是從西方麵軍那裏撕開了缺口。

基於斯大林的判斷,西南方麵軍(基輔特別軍區)的實力大大加強,共有58個師,其中16個坦克師、8個摩托化師。基輔特別軍區在兵器方麵,也得到蘇軍統帥部的照顧。但蘇軍的最高統帥部忽略了一個事實:在德軍進攻西歐諸國時,德軍往往以最快的速度閃擊別國的首都。

當時的國防委員鐵木辛哥、總參謀長朱可夫、第一副總參謀長瓦杜丁都來自基輔特別軍區,他們也認為西南方向將是德軍主力的進攻方向。德軍把用主力進攻蘇聯西部的西方麵軍,而蘇軍的主力卻在蘇聯西南的西南方麵軍。

德軍計劃以最短的距離、最快的速度占領莫斯科。為此,德軍必須首先消滅橫在白俄羅斯的蘇軍西方麵軍。希特勒將三大集群中最強的中央集團軍群用來主攻西方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