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英軍敗北(1)(2 / 3)

莫謝特向部隊下令:“托布魯克不是敦刻爾克,如果大家要出去,必須打跑德意聯軍。不準投降,更不準逃跑!”

4月11日,德軍第3偵察營攻下阿代姆,“非洲軍團”對托布魯克的包圍形成了。隆美爾下令發起全麵進攻,希望在英軍有可能組織起新的防禦前拿下該港口。德國“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向英軍的防禦陣地狂轟濫炸。

斯特萊希命令波納斯的第8機槍營在南線出擊,奧爾布裏奇的第5坦克團在右翼進攻。空軍的偵察機報告說,英軍正從海上撤離。“你們必須快速進攻”,隆美爾下令,“揚起灰塵!”下午4時45分,20輛德軍坦克開始了進攻。機槍營緊跟在最後一輛坦克後邊,這時候,坦克忽然掉轉頭來,反身穿過機槍營的陣線。原來前邊幾百米處發現一條又寬又深的反坦克壕。一小時後,波納斯親自向隆美爾和斯特萊希報告,在坦克壕後麵他還發現了一大片帶刺的鐵絲網屏障,機槍營的進攻被迫停止,但機槍營卻退不回來了。

4月12日早晨,一場猛烈的沙漠風暴來臨。下午3時30分,“非洲軍團”想趁著風暴發動進攻,但剛剛進攻,風暴又小了。在近距離平射區,“非洲軍團”遭到猛烈的炮火阻擊。傍晚,“非洲軍團”撤軍了。

德國第5輕裝師第5坦克團在戰鬥開始時有160輛坦克,現在隻剩不到40輛了。為此斯特萊希拒絕了隆美爾重新發動進攻的命令。

斯特萊希發現,進攻之前還需要對英軍的炮火進行俯衝轟炸,需要空軍的支援,並給炮兵部隊的炮擊目標作出準確的空中偵察。另外,托布魯克防線,無論向東、西、南,所進展的距離都比想象中要遠。“非洲軍團”對托布魯克的防禦工事一無所知。

波納斯的機槍營距離英軍前線部隊隻有9百碼遠,必須盡快救出他們。半夜,機槍營的士兵們被凍得渾身發抖。白天,他們趴在地上一動不動,稍微一點動作都會招來一陣機槍子彈。地麵硬得不能挖散兵坑,英軍前線部隊躲在隱蔽的地堡裏偷襲。“師部甚至沒有通知我們英軍的陣地在哪裏。”機槍營的士兵在作戰日記中寫道。

早在3月中旬,英軍就已經加固了在托布魯克附近原有的由意軍修建的防禦工事。麵積為220平方英裏的托布魯克比隆美爾想象的堅固得多。托布魯克的被稱為“紅色防線”的防禦周長達30英裏,到處都是相互纏繞的帶刺鐵絲網,連接著140座強大的火力點,地下掩體上修築了鋼筋水泥保護層,每個火力點可以住20人。

“紅色防線”後麵兩英裏處是“藍色防線”。“藍色防線”上布設了許多地雷,穿越其間的鐵絲網更多,每隔500碼就有一個強大的火力點。

4月13日,隆美爾命令第5輕裝師繼續進行火力偵察,盡量攻入托布魯克防線,並想辦法爆破碉堡。為分散英軍指揮官的注意力,意大利“布裏西亞”師在西邊進攻,盡可能製造煙塵,以表明有很多兵力集中在西邊。

隆美爾估計,當“非洲軍團”坦克攻下外圍防線後,托布魯克將禁不住一場更大規模的裝甲大戰。隆美爾把總攻時間定為4月14日的“複活節”那一天。

但第5輕裝師已經喪失了進攻的信心,同時對於隆美爾準備將在14日發動進攻的計劃感到不可思議。以當時雙方的兵力來計算,隻有閃擊戰才有可能成功。那就是:集中兵力在一個點上,強行突破英軍陣地,再朝兩邊卷動以保證側翼安全,使英軍沒有反擊的時間,最後深入敵軍後方。主要的問題就是指揮官必須具有主動進攻的精神。然而,在進攻以前,隆美爾沒有訓練過這些部隊,否則,絕不會碰到這麼多的困難。斯特萊希對“閃擊戰”的意義也不理解。

此時,意大利的“阿裏埃特”師還不知道在哪裏,它是準備用來支援第5輕裝甲師的,因此隆美爾決定親自去找他們。他在阿代姆以西約22英裏處,發現了該師,命令其師長將他的師部署在阿代姆以北地區。

13日下午5時,波納斯爬到前沿陣地的機槍營,他對趴在自己身邊的副官口授命令:“將軍下令6時向托布魯克發起新攻勢。在此以前,6個炮兵營將於6時至6時5分集中向英軍的陣地發射密集炮火。隨後機槍營的工兵將朝前運動,炸平坦克壕,機槍營立即穿插到側翼,為坦克團天亮時的進攻構築橋頭堡。”

就是說,隆美爾想用500名機槍手和約40輛坦克以及一些步兵,進攻3.4萬名英國最頑強的士兵所固守的要塞。

下午6時,第8機槍營在波納斯中校的率領下出擊了。機槍營的任務就是炸毀防坦克壕,並在英軍陣地建立橋頭堡。

“非洲軍團“的集中火力打擊部署得很好,但坦克和後續部隊的準備工作顯得慢了很多。夜幕降臨,隆美爾還未獲得確切的報告,不知道那條防坦克壕是否已經炸平,但他知道波納斯已經突破英軍陣地,建立了橋頭堡。

當波納斯開始行動時,隆美爾將所有參與進攻的部隊指揮官召集起來開會,宣布在天亮時發起攻勢的計劃。隆美爾說,電台偵破的情報說英軍正在從海上撤退。如果英軍的確在撤退,那麼今天夜裏將派坦克團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