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讓斯特萊希負責前線指揮,然後他就休息去了。深夜時,波納斯的副官神情慌張地向斯特萊希報告,機槍營沒有找到敵人。機槍營已經突破坦克壕和鐵絲網,是否繼續進攻?斯特萊希擔心其中有詐,下令在拂曉以前不準進攻。
機槍營的橋頭堡隻有500碼寬,令斯特萊希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一些機槍營的士兵喉管被割斷或被刺刀挑死,難道英軍就藏在腳下?一小時後,大群英軍士兵突然現身,又有40多名德國士兵被刺死,接著英軍又消失在腳下。
當時,由於不熟悉地形,機槍營正穿插在英軍第一道地堡防線的中心,這些地堡與地麵平行,澳大利亞士兵準備天亮後把德軍全部消滅。
4月14日淩晨3時30分,離坦克團發起進攻隻剩一個小時了,隆美爾非常自信地說:“爭奪托布魯克的戰鬥今天一定能成功。”
一小時以後,奧爾布裏奇的第5坦克團發起了進攻,斯特萊希派一個意大利炮兵團和高射炮連的炮火進行了近距離支援。不久波納斯報告他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令波納斯納悶的是,雖然他們已經滲透到公路西麵的敵人陣地,但是保衛側翼的兵力卻始終不見來到。
5時20分,德軍第5輕裝師的大批坦克沒有遇到阻擊就越過了托布魯克以南一道鐵絲網陣地,因為藏在“紅色防線”地下掩體中的澳軍士兵不敢招惹德軍坦克。
天剛亮,隆美爾有點不放心,乘車朝托布魯克疾馳而去。從蒙蒙亮的天空和北麵的炮火中,他隱約看見波納斯的機槍手們正躲在坦克壕中。隆美爾乘車找到意大利的“阿裏埃特”裝甲師,命令他們追隨奧爾布裏奇的坦克向突破口發起進攻。但“阿裏埃特”裝甲師剛剛到達托布魯克,必須先做些準備。
這時,波納斯的第8機槍營隨著坦克發起了衝鋒,他們衝過澳軍士兵的掩體時,澳軍從他們身後瘋狂地掃射。德軍坦克沒有看到身後那些陷入絕境德軍士兵,繼續威武地向前進攻,他們已經到達“藍色防線”,正在鑽入危險的圈套中。
突然,德軍坦克兵發現他們已經被一道道強大的火力網包圍了。在不遠處,英軍的野戰重炮從兩側向德國坦克猛烈開炮。一輛德軍坦克的炮塔被炮彈直接命中,炮彈的爆炸力把炮塔從炮座上炸飛了。
陣地上到處都是硝煙和沙塵,德軍坦克駕駛員和炮手們什麼都看不清,他們開著坦克到處亂跑。後來,他們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順著同一條路,陸續退回外圍陣地。
在這次進攻中,“非洲軍團”失去了17輛坦克,即損失了一半坦克,有一輛是被澳軍用一根鐵橇捅進履帶而毀去的,其餘大多數坦克的炮塔都被沙子塞住了。德軍第8機槍營傷亡過半,澳大利亞軍隊掐斷了機槍手們身後的退路,以防止他們逃脫。500名士兵中隻有116人在混戰中逃脫,其他的人不是戰死就是被俘虜了。德高射炮連盡管猛轟了一通,最後被迫丟棄了大部分裝備才逃出來。“非洲軍團”這次進攻十分混亂,一位德國坦克指揮官後來回憶道:“我們能活著出來真是萬幸。”
英國的四引擎“曼徹斯特”III 型原型機於 1940 年 1 月 9 日試飛,飛行性能好,安全可靠。
不久,該型機安裝更大功率的“梅林”發動機,在機首、機尾、背部和機腹安裝炮塔,增加載油量,配置救生筏,於 1940 年 10 月 31 日試飛成功,命名為“蘭開斯特”式轟炸機。
二戰期間,它的最終產量為7734 架。英第 44轟炸機中隊裝備了“蘭開斯特”式轟炸機,於 1942 年 3 月 3 日執行轟炸任務,在赫爾果蘭灣布雷。
1943 年 5 月,“蘭開斯特”式轟炸機參加了二戰中最著名的一次轟炸行動。5月 16 - 17 日夜,英第617轟炸機中隊的“蘭開斯特”式轟炸機轟炸德國工業中心周圍的水壩,目的是破壞德國軍工生產。“炸壩行動”要求使用新式圓柱型炸彈,轟炸機必須在超低空以精確的速度飛行,結果證明“蘭開斯特”式轟炸機完全勝任該工作。
自德國“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於1941 年下水以來,英國空軍、英國海軍和蘇聯海軍對它進行十幾次攻擊,都未成功。德國海軍稱“提爾皮茨”號為不沉之艦。1944年,英國空軍的“蘭開斯特”式轟炸機編隊擊沉了該艦。
二戰快結束時,“蘭開斯特”式轟炸機深入德國腹地轟炸。最後一次出擊任務是 1945 年 4 月 25 日轟炸希特勒的別墅,以及多次轟炸挪威石油設施。整個二戰期間,“蘭開斯特”式轟炸機共出擊156000架次。
1945 年 4 月,英國空軍轟炸機司令部共有 56 個戰鬥中隊,裝備745 架轟炸機。二戰結束後,大部分飛機用來運輸戰俘,共運輸75000人。
相當數量的“蘭開斯特”式轟炸機服役於加拿大空軍,執行空中測量、海空救援和海上偵察任務。在加拿大,該型機服役到 1964 年 4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