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思政部 朱育芬
摘要:加強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從《恰同學少年》、到《建國大業》,再到如今的《建黨偉業》和《開天辟地》的熱播,在高校刮起了一股紅色時尚的潮流。本文從紅色時尚劇的熱播的視角對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教育的途徑進行探索。
關鍵詞:紅色時尚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
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隻有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了,才能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代代相傳、長治久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成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紅色時尚劇的熱播
近幾年,我們能驚喜地發現一些弘揚主旋律作品開始轉變風向標,不再單純為應景獻禮而作,而是帶著更多的觀賞性,一係列紅色題材影視劇開始普遍年輕化、偶像化、生活化。從《恰同學少年》、到《建國大業》,再到如今的《建黨偉業》和《開天辟地》,將偉人領袖還原成普通人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對故事情節的展開更是能從受眾的心理和需求角度出發,為這些紅色影視作品賺足了眼球,與此同時帶來了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客觀效果。在這一趨勢上,2009年高達4億《建國大業》堪稱是一枚閃亮的坐標,刮起了一股紅色時尚的潮流。這股紅色時尚的潮流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傳播中用“平民話語”替代“英雄話語”傳統程式化話語方式,用一些大眾文化作品暗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潛移默化地對受眾起到宣傳教育效果。《建國大業》通過明星臉譜,吸引了眾多受眾的眼球,通過知識性和故事性統一的模式,讓受眾重溫曆史巨幕。並為之振奮,我們承認其有商業炒作的成分,但更應看到其帶來的客觀效果,依托商業性的平台,以受眾喜歡的方式,實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從精英意識向社會意識的轉化,向受眾傳播承載核心價值理念的文化產品,使大眾完成認識核心價值理念的基本內容。
從《恰同學少年》、到《建國大業》,再到如今的《建黨偉業》和《開天辟地》之所以能刮起一股紅色時尚的潮流,除了讓受眾在娛樂中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為重要的是滿足了受眾的某種精神和心理需求。在這個以大眾傳媒為紐帶所聯結的社會裏,無論我們傳播的文化價值多麼先進,離開現代傳播,傳播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傳播學認為受眾是整個傳播過程的關鍵,任何傳播活動隻有被受眾所接受,傳播才能起到效果,而受眾心理又是決定傳播效果的關鍵所在。它決定了受眾對不同傳播媒介的態度、接觸媒介的習慣,也支配著受眾對各類信息的好惡,這要求在文化和價值傳播中,要以受眾為本,關注他們在多元文化影響下的文化價值的需求,洞悉他們的心理需求和期待。在良莠不齊快餐文化麵前,受眾希望擁有輕鬆安逸的生活狀態和充實愉悅的精神生活,渴望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和信念,但又極度排斥傳統的呆板的說教方式,希望用一種輕鬆愉悅的方式來獲取。如看一部弘揚民族精神的通俗劇,聽一首謳歌美好生活的歌曲,玩一場包涵愛國情操的網遊等等,上述紅色時尚劇就是從受眾心理需求出發,借助知識性和故事性統一,通過一波三折的劇情的展開,吸引受眾的注意力,這種故事性傳輸能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有效地走進受眾的內心,為受眾所接受、認同,與此同時取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傳播效果。這些無疑都能促動我們的思考——如何對當代大學生有效地進行核心價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