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2 / 2)

(四)教學效果的反饋

西方經濟學一般是大班授課,學生人數多則百人,教師一般是上完課就走,師生聯係較中學時少得多。而西方經濟學的任務重、課時少,課堂上的信息量更大,即使是功底較好的同學學起來也會感到吃力,如果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法,這樣長此以往,學生生疏的內容越多,對經濟學的興趣也就越小,學習效果也會越低。綜上所述,學生如果沒有完全從中學的學習中轉變過來,對於大學學習不能很好地適應,則學習效果必然不好,因此幫助學生盡快盡好從中學的學習過渡到大學的學習,是西方經濟學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解決方法

(一))引導學生對《西方經濟學》課程進行正確定位

對於西方經濟學教師,不能一上講台,就隻是對經濟知識進行講授,更重要的,首先正確引導學生對《西方經濟學》課程的定位。大一上期,大學開設的主要是大學英語、高等數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等和中學課程關聯度比較大的課程,學生發現按照中學的學習方法,也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因此,在麵對西方經濟學課程的學習時,容易按照多年的學習方式,將西方經濟學視為一門隻需要簡單記憶的課程,出現平時上課走神,考前“臨時抱佛腳”的狀況。事實上,作為一門經濟管理類核心基礎類課程,西方經濟學正是學生從過去的中學學習方式向大學學習方式轉變的“敲門磚”。它要求學生改變過去認為課本的知識是真理的定位,它介紹了眾多經濟學派中占主流地位的經濟理論,很多理論沒有正誤之分,沒有真理之說。西方經濟學的學習關鍵是掌握學習方法,能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預測經濟發展趨勢,所用知識隻憑記憶,不深入思考,靈活運用,西方經濟學絕不可能學好,更談不上為後續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了。所以任課教師,首先應加強學生對西方經濟學課程的重要性、複雜性、實用性的認識。

(二)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有熱情,有興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西方經濟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它不像專業實務課那樣具有技術性、技能性和趣味性,采用這種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失去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這種相對教條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隻會死記硬背,孤立僵硬的掌握經濟學知識,學習中缺乏自主性,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不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不僅要不斷地吸收新觀念、新知識、跟上時代發展步伐,而且要在講課時采取高超的講授藝術,準確把握學生的求知焦點,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把科學性、藝術性、知識性、超前性有機有效地結合起來,達到“有的放矢”。

(三)注重習題練習,強化學習效果。

習題是把概念、原理轉化為問題,然後再讓學生運用經濟學原理解決它,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通過做習題可以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習題練習可以使學生熟悉生疏的概念、原理,糾正學習中的錯誤,鞏固所掌握的知識。目前各類高等院校西方經濟學習題的選用淩亂滿目,缺乏特色和適用性。很多習題集隻有題目和簡答答案,沒有解題思路的講解。對於西方經濟學課程課堂時間緊,教師課程來不及講解習題的情況下,教師在認真選取教材的同時,尤其應該注意選擇一本適合本校學生層次的習題集。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3.

[2]田豔君,胡德寧,獨立學院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與方法創新研究,科技信息,2009年第17期。

[3]魯誌國,提升《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教改實踐,吉林教育,2009年22期。

[4]盧華麗,淺議案例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

[5]崔小敏,高銀浩,利用習題幫助學生完成從中學物理到大學物理的學習轉變,科技信息,2009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