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油鬆樹種(一)(3 / 3)

第二節生態學特性

一、與光的關係

(一)耐陰性

耐陰性指的是不同樹種在茂密林冠下更新和生存的能力,並據此將樹種分成陽性樹種和陰性樹種兩大類,現代對耐陰性的認識,則強調它的綜合性。Spurr在《森林生態學》中指出:“耐陰性不是單一的光和水份的結果,而是指植物在林內下層的生活能力”。

油鬆屬於陽性樹種,從更新角度來看油鬆在林外更新效果好,在林冠下更新效果較差。

(二)光合作用特性

樹木耐陰性的生理基礎在於光合作用的速率與光強度,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這首先表現在補償點的不同上,所謂補償點就是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與呼吸作用放出的Co2處在同一水平上的那種光照強度。

林業造林科技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的科研試驗,結果表明:側枝平伸、枝條稀疏、針葉較長的疏枝型油鬆,光合作用強度為6.85mg/cm2/h,而側枝角度小、枝條較密、針葉較短的密枝型油鬆,光合作用強度為4.73mg/cm2/h。優勢木比劣勢木生長健壯,生理機能活躍,光合作用效率高。即在同一株樹樹冠中上部光合作用效率高,下部樹冠效率低。

(三)光周期

自然界中白天與黑夜的交替是有一定規律性的,而樹木的生長對光照和黑夜時間的長短也有一定的要求,任何一種樹種如果受光照的時間較長其生長量也隨之增加,油鬆樹種也不例外。

二、與溫度的關係

(一)對熱量的一般要求

不同樹種對熱量有不同的需求,從樹種分布區的不同和垂直分布高低的差異都可得到這樣的認識,分布越靠北,對熱量要求越低。在中國產的鬆屬植物中,樟子鬆、西伯利亞鬆、紅鬆、偃鬆,對熱量的要求都是較低的;油鬆、赤鬆、白皮鬆、華山鬆、黃山鬆、巴山鬆為暖溫帶和亞熱帶高海拔地區的樹種,對熱量要求中等;馬尾鬆、雲南鬆、喬鬆、思茅鬆分布於更靠南的地區,對熱量要求較高;南亞鬆是熱帶樹種,要求熱量最高。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各種樹種中,油鬆也是要求熱量中等的樹種。

(二)寒冷要求

油鬆的正常生長離不開熱量,在休眠期間同樣也離不開熱量。如改變油鬆冬眠溫度,則春季會出現生長緩慢,生長勢較弱現象,一般認為5℃至0℃更為適合油鬆對寒冷溫度的需求。

油鬆樹種抗寒性較強,根據油鬆分布區東北部和北部溫度的記載,極端最低氣溫可達-30℃至-35℃(1957年12月1日開原為-35.1℃),油鬆的抗寒性是在一定的環境下,經過自然選擇而形成的。任何物種都必須完整的經受本地區的寒冷周期,才能安全越冬。

三、抗旱性與耐貧瘠性

(一)抗旱性

按照樹種對水份需求量的不同,通常劃分為旱生樹種、中生樹種、濕生樹種三類。油鬆屬旱生樹種,耐幹旱性較強,這主要由於油鬆針葉角質層比較發達,表皮細胞壁強烈木質化,氣孔下陷以及葉表麵/葉體積之比很小,起著限製水份消耗的作用。另外,油鬆屬於抗脫水性強的樹種,即具有較多的束縛水,蒸騰作用一般較低。為了減少水份的損失和避免原生質脫水,關閉氣孔較早,保水力強。

(二)耐貧瘠性

一般認為鬆樹尤以二葉鬆,對土壤肥力的要求最低,所以它才能生長在貧瘠的土地上甚至是懸崖上,而油鬆就是耐貧瘠樹種的典型代表。

第三節油鬆樹體的主要器官特征及生長

一、器官特征

(一)根係特征

樹木的根係起著連接土壤吸收營養的重要作用。油鬆幼苗從形成起,主根即深入下層,一年生主根長可達67厘米,兩年後苗主根可達116厘米。油鬆的根係大致分為以下三個基本根型。

1.水平根型水平根占優勢地位,

垂直根和斜生根較弱或沒有。

2.垂直型垂直根發達,水平根或斜生根較弱或沒有。

3.斜生根型斜麵生根發達,水平根或垂直根相應較弱或沒有。

1.樹皮樹皮特征:成年油鬆具有發達的樹皮,呈灰褐色、黃褐色或灰黑色。樹皮開裂也有多種形態,如龜裂、縱裂、片狀肅落等。

樹皮的作用:樹木的維管形成層,向外分生樹皮,向內分生木材,前者主管營養輸送,後者承擔導水任務。

2.樹幹油鬆樹幹多為直或通直。陝西省神木縣現存一株油鬆樹幹通直高達25米,胸徑235厘米,活立木材積達40立方米。

木材構造:油鬆木質部軸向係統的主要構成分子為軸向管胞軸和軸向分泌脂細胞;徑向係統為橫臥射線薄壁細胞,木射線管細胞和徑向泌脂細胞。

3.枝幹油鬆的枝幹平展或上翹或下伸,每年一輪4—6枝,由若幹層輪枝構成樹冠。樹冠在壯年期為塔型或廣卵形,老年呈盤狀或傘形。

4.針葉油鬆的針葉(次生葉),二針一束,長10—15厘米,直徑約1.5毫米。背腹兩麵有成行排列的氣孔帶。針葉也稱短枝,采用針葉束嫁接或扡插等無性繁殖方法,可繁殖出完整的植株。

二、樹木生長

樹木生長是各種生理活動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生長受樹種本身特性及樹種基因類型所決定,也受氣候、土壤、地理及生物因素,特別是林分結構影響。

(一)林木生長過程

林木生長,一般分為高生長、胸徑生長和材積生長,不管是哪一種生長,又都分為總生長、連年生長和平均生長。總生長是指一年內的樹木生長量的積累。總生長曲線具有S形的特點,即開始時為適度的,然後變為陡斜上升的凸形曲線,到一轉折點後,又成為對年齡軸的凹形曲線,最後隨年齡增長,變得越來越平滑。連年生長是每年的實際生長量,有時不以每年為單位而以若幹年為單位表示,故也被稱為定期生長。連年生長曲線有兩個轉折點和一個最高點,其最高點正好與總生長曲線的轉折點處於同一時期。連年生長線的兩個轉折點將整個曲線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幼年時期,由開始到第一個轉折點;第二階段為旺盛時期,由第一個轉折點到第二個轉折點,包括生長最高點在內;第三階段由第二個轉折點到最後為衰老期。

(二)徑梢生長過程

油鬆新梢生長一般從開始生長到結束生長大約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而徑生長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一直持續到9月底才結束,為6個月的生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