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油鬆花粉的開發利用(3 / 3)

水檢法是檢驗油鬆花粉純度最簡便最準確的檢測方法之一。方法是:準備一個約150毫升的透明玻璃杯,取一小湯匙鬆花粉放入杯中,倒入100毫升潔淨的井水或自來水,攪勻靜置,約5—10分鍾後觀察,杯底可見微量沉降物,中間水溶液清晰透明,屬於正常;如出現混濁或變色都屬不正常,須待進一步驗證。

(五)試紙、試劑檢測法

1.油鬆花粉中堿麵或小蘇達的檢測取一湯匙約3克油鬆花粉,放入杯中,加適量水攪勻,待花粉上浮後,取水溶液,用PH試紙蘸試,如試紙變藍,說明油鬆花粉中含有堿性物質(正常花粉浸液為中性)。

2.油鬆花粉中澱粉的測定(碘溶液測定法)碘溶液的配製:稱取3.6克碘化鉀,溶於20毫升水中,加入1.3克碘,溶解後加水,稀釋至100毫升(也可直接使用醫用碘汀)。

操作:取2克油鬆花粉放入透明的玻璃器皿中,加適量水,攪拌均勻,加入2—3滴碘溶液,觀察顏色變化,如顯示藍色,表明已摻入了澱粉類物質(粗略判斷),詳細測試應在實驗室內進行。

第六節油鬆花粉的幹燥、破壁技術與產品開發

一、油鬆花粉原料的幹燥處理技術

原料油鬆花粉含水量較高,花粉顆粒極小,密度大,營養非常豐富,如不及時幹燥處理,在很短時間內易發黴變質。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故鮮寄遠,不堪久停”。長期以來,因保鮮貯藏技術等方麵的原因影響了開發的進程。1984年陳炳章先生首次采用“大氣環流幹燥技術”幹燥鬆花粉獲得成功,經過生產實踐認為“大氣環流”幹燥技術,不能進行連續幹燥,隻能進行小批量的鬆花粉幹燥處理,產量受限。筆者於1997年使用自行設計製造的簡易氣流幹燥設備幹燥處理鬆花粉初獲成功,當年加工處理鬆花粉12噸,水分降至8-10%,產品樣品經過5年常溫儲存,無變質。在此試驗工藝、技術參數的基礎上,1994年筆者同幹燥廠家專業科技人員共同設計了適用於鬆花粉生產的氣流幹燥設備,由河北承德暢達天然營養品有限公司投產應用獲得成功,填補了國內不能連續大批量幹燥鬆花粉的空白。

(一)幹燥技術工藝流程

初級油鬆花粉原料→氣流幹燥(常溫)→收集→篩選除雜→成品原料(精製油鬆花粉)包裝、貯藏。

(二)氣流幹燥設備、技術特點

1.可連續生產,占地麵積小。

2可實現數字化控製幹燥溫度。

3.旋風分離具有除灰塵作用。

﹙三﹚機械設備幹燥鬆花粉注意事項

1.幹燥處理溫度控製在﹤50℃。

2.原料水分﹥20﹪時,如出現發熱或有異味時,必須繼續進行人工自然晾曬處理。當水分降至20﹪以下,無異味時采用設備幹燥。

3.采用幹燥設備處理鬆花粉必須采用人工或機械混料,有利於控製水分指標。

4.配置防火設施。

(四)精製油鬆花粉質量標準

二、油鬆花粉破壁技術

油鬆花粉破壁是利用各種技術設備手段,在不破壞花粉營養成分的前提下,將花粉細胞壁破碎使全部營養物質充分釋放,有利於人體吸收。

油鬆花粉細胞外壁被一層高致密度分子結構的纖維外殼所包裹,稱之為堡壘。它的細胞外殼非常堅硬並有韌性,具有較強的耐酸、堿和抗輻射性。花粉破壁技術方法很多(如機械、酶、物理破壁法等)。氣流超微粉碎分級機破壁技術原理:氣流粉碎機的動力是空氣,鬆花粉在高速氣流帶動下高速運行,通過自我撞擊實現粉碎,該超音速粉碎技術是由航天風洞發展而來,目前隻有幾個發達國家有這種生產技術,我國自九十年代引進。它的優點是空氣經過淨化和物料自磨原理進行粉碎,無汙染;在低溫狀態下粉碎,不破壞鬆花粉的營養成分;通過旋風分離機的調理,使物料細度達到幾微米。目前,承德暢達天然營養品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國內外較先進的高速氣流低溫超微粉碎技術,破壁率可達99%,粒度≤5微米。

三、油鬆花粉與產品開發

鬆花粉經過破壁滅菌處理後,既可以直接食用,又可以開發成鬆花粉營養保健係列產品,例如營養、健康功能性食品(如鬆花粉片、花粉膠囊、花粉酒等)、藥品、化妝品等。因此,油鬆花粉係列產品的開發將會極大的推動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開發前景極其廣闊。

第七節油鬆花粉資源優勢

一、油鬆花粉資源優勢

(一)油鬆樹種的地理分布優勢

油鬆是我國北方特有的鄉土樹種,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西北和遼西部分地區,總麵積約2000多萬公頃。承德是油鬆樹種的主要分布區之一,相鄰內蒙、遼西等地區,現有人工油鬆林麵積約為600萬公頃,其中近一半為中幼齡油鬆林,非常適合油鬆花粉采集。據測算每公頃可產鬆花粉100—200公斤,據粗略估算,河北承德及周邊地區年油鬆花粉產量可達上百萬噸,產量十分驚人。正如達爾文在《進化論》中寫到:“風媒植物所產的花粉量以及為風所傳的距離,二者大得咋舌”。

(二)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花期最佳氣候條件

塞外承德油鬆主要生長分布在海拔800—1500米高山,良好的生態條件孕育了油鬆樹種。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鬆處處有之,中原雖有,不及塞上者佳好也”。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油鬆樹種的木材質量和副產品質量優良,所產的鬆花粉最純正,不受任何工業汙染和農藥汙染,被譽為綠色寶庫中的“黃金粉”和“微型營養庫”。油鬆花期在北方為4—6月份,正處於北方幹旱少雨季節,非常有利於鬆花粉穗采集和晾曬,是大規模開發鬆花粉原料生產的必要條件和保障。例如馬尾鬆花期在江南為3月份,“清明時節雨紛紛”時采集鬆花粉,由於連續陰雨會影響鬆花粉采集量,使原料供應無法保障。

二、可持續利用的資源

任何一種資源的可開發量與資源儲藏量都是成反比的。例如自然界的野生動物、植物資源、礦藏資源等都是越開發越少,乃至枯竭。然而油鬆花粉隻要能正確開發利用,對於人類的健康生活來說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

中國林業科學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朱德俊教授等九位專家學者認為,鬆花粉這種資源是一項可持續利用的潛在產業,既能讓山區農民致富,還能改善人民的營養健康狀況。鬆花粉是世界公認的不可多得的藥食兼用的營養平衡功能食品,是世界上最早被食用的非蜜源純淨花粉,它的營養價值在曆代醫案藥典和中國當代藥典中均有記載。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唯一基本解決鬆花粉大規模人工采集、貯藏、保鮮技術的國家。

然而,我國目前對鬆花粉原料的開發利用卻不足萬分之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原料采集仍停留於原始階段,林業部門想放怕亂,應該組織有序的生產;鬆花粉經加工後增值上百倍,但農民得到的僅僅是采摘的勞務收入,因此,影響了原料的有序生產;對於鬆花粉的科研投入遠不如日本、美國,缺乏臨床及對有效成分的係統研究,認定有功能且有實例卻不能說出其所以然;宣傳不力,國內消費市場未形成規模效應,提供國際市場的產品技術含量較低。

專家們指出,油鬆花粉是可再生的資源,有序采集則能年年開花年年采集,如不及時采集,則隨風飄落,不值一錢。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鼓勵企業參與鬆花粉產業的投入,提高原料收購價,以先進科技改進生產,降低產品成本;鼓勵專家赴山區指導農民科學采集,合理利用資源;加大科研投入,研創中國油鬆花粉品牌,加大出口力度,讓中國油鬆花粉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