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銀杏豐產栽培關鍵技術3(3 / 3)

3.病蟲害防治

(1)農業防治栽植無病蟲壯苗,加強肥、水、土壤管理,控製結果量,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蟲危害能力;徹底清園,主要清除樹上的病蟲危害枝、蟲繭、枯枝落葉、刮除老皮,並集中燒毀;冬天用白塗劑塗抹樹幹、主枝幹,減少越冬蟲源、菌源;修剪時剪平切口,減少傷口,防止“串皮”和病菌從傷口侵入;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人工捕捉幼蟲和成蟲,清除蟲卵,摘除病蟲危害枝葉,並及時燒毀或深埋。

(2)生物防治嚴禁捕殺害蟲天敵,保持生物多樣性和農業生態係統的平衡。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謝物,如利用昆蟲性外激素誘殺。

(3)物理防治采用誘蟲燈等誘殺害蟲。

(4)藥劑防治科學地選擇不同類型、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輪換使用;嚴格按照藥劑推薦使用濃度進行使用;最後一次用藥與采果的時間間隔應不少於30天。加強病蟲情報預測,根據病蟲發生動態,在害蟲1~2齡幼蟲期,適時防治。

十一、老樹複壯

1.培肥地力,複壯樹勢

俗話說:“人老先老腿,樹老先老根。”銀杏之所以樹勢衰弱,關鍵在於根係生長減退,吸收能力差或者立地條件瘠薄,難以滿足養分供應。為此,就要深翻改土,增施肥料。每株盛果期大樹每年施土雜肥500kg以上並配以30~50kg複合肥(分3~4次施)。修築水土保持工程,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創造適於銀杏根係生長的環境條件。另外,結合深翻施肥,剪截老根,萌發新根,使其根係健壯生長,增強吸收肥水的能力。

2.合理修剪,更新樹冠

衰老樹內膛枝條纖細、幹枯、光禿,產量大幅度下降,試圖采用短截各類延長枝來複壯已無濟於事,隻有實施更新修剪法增加透光係數,才能恢複樹勢,重新提高產量。銀杏的萌芽力強,如需要在某一部位抽枝,隻要在該部位隱芽上0.5cm處刻傷刺激萌發,極易成功。

鋸截3~5cm粗的大枝,當年也能萌發出枝條。不過,在操作中要注意各級骨幹枝的從屬關係及層間距離。中部主幹枝頭要高於主、側枝,以確保發枝後枝條生長的均衡。對於稍大的鋸(剪)口,要塗接蠟或油漆,以防鋸(剪)口龜裂或存積雨水而腐爛。樹冠更新以一次完成為好,這樣對樹刺激重,發枝整齊,且抽枝多,便於培養選擇骨幹枝,能迅速形成並擴大樹冠,及早投產。銀杏不宜分批、分期輪換更新樹冠,否則發枝少、長勢弱,甚至有的更新後不萌發新枝,即使發出新枝,也會被原有的大枝壓抑,不利於迅速形成樹冠,產量恢複也慢。

3.利用分株,巧借樹幹

銀杏老樹根頸部常有幼株萌生,應精心培養這些幼苗。在樹幹尚未腐朽空心時,於樹幹健壯處鋸去部分乃至整個樹冠,利用鋸口下萌發的新枝,重新培養成樹冠。當樹幹部分腐朽時,可利用橋接方式,將幼苗嫁接到未腐朽的好皮上,借用該苗代替原來的老樹幹運輸養分、水分。如樹幹全部腐朽,樹冠殘缺十分嚴重,多年來產量甚微,春天可從地平處鋸掉地上部,當年苗可長到1.5m以上。夏季選留1個或暫留2個幼苗,培土堆,架支柱保護,以防風折損壞。這樣有利於將幼苗培養成新株,比重新栽植幼樹長得快、投產早。

4.填補樹洞,防止鳥獸

衰老銀杏樹遭雷擊、火燒,積存雨水,往往組織壞死,樹幹腐朽破損,年久日深形成大小各異的許多樹洞。鳥獸也常以此營巢造穴作為棲息的場所,更加劇了腐朽程度。任其下去,必然會影響銀杏產量,嚴重時會造成整株死亡。發現此種情況,應及時地用黏土填充孔洞,驅散鳥獸。遭雷擊開裂的枝幹,要及時用鋼筋緊固,使其盡早愈合,防止腐朽。如果腐朽不甚嚴重,隻要有絕大部分完整的樹皮,輔之以水、肥、土等綜合管理,則很快恢複產量,乃至高產、穩產。

5.高接換頭

由於長期自然栽培的原因,我國各地銀杏生產中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是品種比較混雜,實生結果母樹與嫁接樹混合經營,種子成熟期參差不齊,對及時采收、適時防治病蟲害等管理措施帶來不便。不僅在皖、浙、湘、鄂、川、桂等省區的荒山野嶺、“四旁”隙地有大量的實生樹,就是在我國主要產區的泰興也有少量實生樹存在,這些樹和良種嫁接樹相比,絕大多數種核小、品質差、產量低、結果遲、效益差。

采用高接方法,將高產優質的銀杏良種高接在這些實生劣種樹上,利用它的強大根係,很強的適應性,能夠快速成型,迅速提高產量,從而達到以優換劣、高產穩產、提高效益的目的。同樣,實生雄樹和嫁接樹相比,開花遲,產量低,效益差,通過高接,可以提前開花,提高產量,增加收益。另外,高接還可用於雌株上接雄枝(實生樹主幹和嫁接樹比較直立的大枝先端嫁接雄枝),彌補雌雄株比例失調的不足。

據資料介紹,這樣做還可降低生產成本,結果產量明顯高於人工授粉。但從泰興少數鄉鎮的實踐來看,雌樹上高接雄枝,明顯抑製雌枝生長,而且依靠本身自然授粉,不同部位結果量差異很大,大小年現象嚴重。據分析,主要是雄枝萌芽早,生長勢強,從而影響雌枝生長發育。目前泰興地區已不應用這種方法,改變雌雄樹的比例主要是通過利用企事業單位、機關、學校、河堤、大路兩側等栽植雄銀杏樹和營建雄樹矮幹密植采花圃。

高接換頭是在銀杏大樹上改接優良品種或補接授粉雄枝的措施(方法),其技術要點:

(1)接前準備

在嫁接前一年,對需要嫁接的實生母樹、品種低劣或主幹損傷的母樹進行適當重截,留下15~50cm長的枝樁,加大肥水管理,促進內膛多發枝。所生新枝應嚴格按照間距、層次、方位及數量,選擇主、側枝,其餘枝條則作為輔養枝有計劃地保留與抑製,不可全部剪除。截口下萌生的枝條,則需分期分批予以清除。

(2)接穗選擇

應盡量從當地嫁接過的優良品種樹上選擇,也可以從外地引進一些適宜當地水土的優良品種。其選擇方法、接穗采集與處理等,參見幼樹嫁接。

(3)高接方式

目前生產中常用的高接方式有抹頭高接和分層高接。抹頭高接,即對樹冠不整齊或骨幹枝殘缺、損傷以及樹勢偏強的老齡樹,截除原樹冠,隻在骨幹枝基部進行嫁接,優點是所需接穗少,用工少;缺點是枝粗傷口大,難愈合,樹冠恢複慢,影響近期產量。

為了改變這一弊病,也可把所有的主、側枝和大型輔養枝保留10~20cm的枝樁嫁接,雖費工、費接穗,但樹冠形成快、效果好。分層高接即先保留主幹枝,僅對輔養枝、幹枝分層分年度嫁接,每年改接一層,最後可以對主幹枝進行嫁接。這種方式抹頭輕、傷口小、愈合快,不影響樹冠擴大和早期結果;不足之處是周期長,改接一株大樹需多年才能完成,多用於幼齡樹、初結果樹和換接雄株(枝)。

(4)高接方法

根據枝條粗細、嫁接時間,可以選擇多種方法,如枝接的劈接、插皮接等,芽接的帶木質部芽接、長塊貼芽接等。一般以春季嫁接為主,比較粗壯的主、側枝,應選用粗壯接穗,采用插皮接、切接等;對1~2年生小枝,還可采用劈接等。春季嫁接沒有成活者,秋季再進行補接,采用嫩枝嫁接等方法。不管采取什麼方法,要注意根據樹冠骨架,安排好層次和枝頭,通過改變枝條生長方位、方向,合理改造結構。幼樹或初果樹由於樹冠較小,可以春季或秋季一次接完。

(5)接後管理

針對高接換頭砧木較大的特點,除了正常的管理外,應按照樹形結構和布局要求,保持各級骨幹枝的生長勢,使樹冠從屬分明,均衡發展,以盡快形成產量,主要管理工作包括:

①鬆綁:對於小枝采用枝接的,應在兩個月後解除;芽接的則在一個月後鬆綁。對於大枝作砧木和采用秋季嫩枝嫁接的,當年可不鬆綁,待翌春萌芽前解除綁縛物。為了保護接口,在解除包紮物之前要進行一次鬆綁,待愈合組織木質化後再解除包紮物。

②抹芽:高接的銀杏,由於剪鋸了不少枝條,刺激了大量隱芽萌發,除個別接穗未成活或適當保留作輔養枝外,根據“除小、除早、除了”的原則,減少不必要的養分和水分消耗,所有無用萌條應一律及早從基部剪除,每10~20天進行1次。

③支撐:高接的銀杏,樹體較大,吸收養分和水分的能力較強。春季枝接的當年抽梢長是以苗木作砧木、同樣方法嫁接的2倍左右,新梢長而嫩,易遭風折和機械損傷,必須及時支撐,但不能影響新梢生長,綁紮不要太緊。對直立的主、側枝,采用牽拉的方法,使其適當開張;對長勢較弱、開張角度過大的枝條,要適當抬高枝條,縮小角度。

④整形修剪:高接後一兩年內,冬夏修剪並重,以盡快形成豐產樹形。春接後7月上旬結合其他管理,適當摘心,促進長枝發育,擴大樹冠。如果內膛枝過少,則可通過刻傷,促發隱芽萌生,培養結果枝。冬季修剪掌握輕剪多留,並行短截,促生側枝。另外,嫁接後一個月要檢查成活情況,未成活的及時采取其他方法(芽接等)補接。

接後按正常栽培要求進行田間管理,加強肥水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