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銀杏豐產栽培關鍵技術3(1 / 3)

六、土壤管理

1.擴穴改土

種植1~2年後,每年的10~11月份,於植株樹冠邊緣的滴水線位置向外挖(60~80)cm×(60~80)cm的環形深溝,回填時每株混施綠肥、秸稈、落葉等40~50kg,人畜糞尿40~50kg,餅肥3~5kg,過磷酸鈣2~3kg,表土放在底層,心土填在表層。

2.中耕鬆土

雨後、灌水後或結合除草進行中耕鬆土,中耕深度為5~10cm。

3.間種

宜選豆科等矮稈養地作物,不種植高稈、藤蔓作物,選用銀桑、銀草(牧草)、銀經(經濟作物)、銀菊(菊花)、銀果(水果)、銀苗(苗木)等多種複合栽培模式(參見第四章)。

4.除草

生長季節及時進行人工除草,不用化學除草。

七、人工授粉

1.雄花的采集與選擇

從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樹上采集雄花,選擇花序大、花粉囊飽滿、綠裏透黃、無變質的雄花序。每產50kg白果用優質雄花序150g。

2.花粉的處理和保存

采集下來的雄花序用晾曬幹燥法或石灰幹燥法進行處理,使之散出花粉。散出的花粉用潔淨紙包好後放在陰涼幹燥處備用。

(1)晾曬幹燥法將除去雜質的雄花序薄薄地攤在墊有白光紙(光麵朝上)的匾中,上麵同樣蓋有白光紙(光麵朝下),置於陽光下曬,隔1~2小時翻動1次,使全部花粉囊散出花粉。

(2)石灰幹燥法將去除雜質的雄花序,每50~100g用紙包成一小包,放在盛有生石灰的缸、罐等容器中,石灰塊上麵覆蓋表蕊紙或吸水性強的潔淨紙,借助生石灰的吸濕作用,使花粉囊散出花粉。

3.授粉時間

銀杏雌樹胚珠發育成熟時,授粉室分泌的液體(俗稱性水)也隨之增多,並吐出孔口。當該水珠在孔口外的直徑大於孔口張開度,成一飽滿圓形水珠,即為胚珠完全成熟。當樹上有50%~80%的胚珠完全成熟時,開始人工授粉,此後3天內均為最佳授粉期。在最佳授粉期時實施人工授粉受精率最高。如逢結果大年,則授粉時間早一些,當樹上有50%~60%的胚珠完全成熟時即進行;如逢結果小年,則授粉時間晚些,當樹上有70%~80%的胚珠完全成熟時進行授粉。

4.授粉方法

(1)噴霧法用0.5kg鮮花序的花粉,兌水15~25kg,充分攪拌後,用噴霧器均勻地噴到雌樹上,可噴40~70年生大樹3~5株。

為保持花粉的活力,可在花粉液中混入5%~10%的砂糖或0.2%~0.5%的硼酸。此法授粉均勻,節省花粉,坐果率高,簡單易行,為各銀杏產區較普遍采用。

(2)掛花粉法將處理好的花粉裝入紗布袋中,均勻地掛在雌株枝條上,讓風吹紗布袋,花粉自然飛散;或掛在竹竿頂端,選擇微風天氣,站在樹的上風方向,輕輕拍打竹竿,振動紗布袋散出花粉。為控製花粉用量,可混入10倍的鬆花粉。此法適用於幼樹和矮幹密植園,樹體高大的授粉不勻。此法雖省工,但花粉浪費很多,在花粉稀少的地區,不宜采用。

(3)掛花枝法將花枝剪成25~30cm長的枝段,2~3枝捆成一束,掛在雌株的上層樹冠的上風頭。為延長花粉的生命力,可將含苞待放的雄花枝插入0.3%的尿素中或盛有濕土的瓶中,掛在樹上。

此法簡便易行(大樹難掛),但每年都要剪去許多雄花枝,而且授粉量不易控製,易造成授粉不勻(類似自然授粉),應逐步淘汰。

授粉要選擇晴天,露水幹後進行,如果授粉後2小時下雨要補授粉;授粉所用的器械和水都要清潔,無毒、無堿、無農藥等有害物質;花粉液要隨配隨噴,配好的花粉液2小時內要用完;最好是無風或微風的晴天上午9時至下午4時授粉,陰天全天均可進行;噴霧時要求霧點細、噴得勻、速度快,以銀杏樹冠的中、下部為主。根據樹齡、樹冠、樹勢及管理水平的高低來確定授粉時間和授粉量,做到適時、適量授粉。“半樹花滿樹果,滿樹花半樹果”,即樹上雌花少時,可適當多授粉,讓其多結果;而樹上雌花多時,要適當少授粉,可采取半樹授粉的方法,即第一年隻授樹的下半部或南半部,第二年授另一半,從而使每年合理負載,取得年年豐產豐收,樹勢生長旺盛的效果,從根本上克服大小年現象。

八、整形修剪

1.幼樹和初果樹

以整形為主,樹形采用多主枝自然開心形。從嫁接的接穗上選取3~5根分布比較均勻、生長健壯、著生角度在45°左右、生長勢基本一致的分枝培養成主枝。接穗上抽生的其他枝條一般從基部疏除。在培養主枝的同時,注重側枝的培養,從主枝上選方向角度較好的健壯枝條培養為側枝,疏除側枝中的競爭枝、密生枝、直立旺枝。

2.成年掛果樹

疏除樹上的密生枝、競爭枝、內膛徒長枝、病蟲枝、枯枝等,對其他的旺枝可留3~5個芽進行短截,促生分枝,加以控製與利用;對過長的單軸延生枝適度回縮。

3.衰老樹

對病蟲枝、枯枝等進行疏除,對衰弱的主枝和側枝進行回縮更新,更新的強度視樹體衰弱的程度而定,主側枝越弱,回縮的強度越大。

九、疏果技術

銀杏是多花樹種,分化的花芽和開放的雌花大大超過樹本身的坐果能力,未行疏花疏果,或者疏花疏果不徹底,在其果實的生長發育期內常有落花落果現象,並且容易造成結果大小年現象,即有的年份產量較高,而後麵連續幾年產量很低。其害處很大:小年產量低,固然收入低;而大年產量高收入不一定就高,因為結果多,引起重載,不但由於營養不足果子小,品質差,賣不上好價錢,而且更嚴重的是養分消耗過多,樹勢減弱,影響生長,以後若幹年不結果,甚至致樹死亡,得不償失!

當幼果達豌豆大時進行人工疏果,留果量可達果樹負載量的150%;在6月生理落果之後進行定果,留果量約為果樹負載量的110%。銀杏樹負載量因樹體的生長、發育情況而不同,以奶枝數∶白果數為1∶(1~1.5)為好。

十、病蟲害防治

1.病害

據《銀杏病蟲害防治》介紹,目前我國銀杏產區有9種銀杏病害,其中種子病害1種(白果黴爛病),苗木病害8種(苗木莖腐病、銀杏莖腐病、銀杏葉斑病、銀杏葉枯病、銀杏黃化病、銀杏莖點黴病、銀杏煤汙病、銀杏幹枯病),而銀杏葉斑病、莖點黴病和煤汙病危害較輕,分布範圍不大。

引起銀杏病害的病原有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原。前者主要有真菌、細菌、類菌質體、病毒、線蟲、蟎類等,病害可傳染;後者主要是環境條件不適造成的,如不良營養條件(土壤中缺乏某些營養物質,可以引起缺素症)、溫度過高或過低(高溫引起灼傷,低溫引起凍害,高低溫交替、溫差過大也可引起灼傷和凍裂)、水分過多或過少、有毒物質毒害等,無傳染性。銀杏是第四紀冰川孑遺樹種,具有較強的抗病蟲能力,目前尚未發現毀滅性病害。銀杏病害都是在樹勢較弱的條件下發生的,其病原物一般生活力較弱。因此,防治銀杏病害,應從加強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入手,積極預防,如合理施肥、加強土壤管理、抗旱排澇、保持合理負載、改善立地條件等。

(1)銀杏莖腐病

【症狀】莖腐病主要危害基部和幼根。初期症狀是莖基部變成褐色,葉片失去正常綠色而下垂。感病部位迅速向上擴展,莖葉焦枯,甚至全株枯死,葉片下垂而不脫落。同時病菌擴展到根部,使根部皮層腐爛,如拔起病苗,則根部皮層脫落在土壤中,僅能拔出木質部。1年生播種苗發病重,2年生發病輕,有的在地上部分死亡後,尚能自根頸處當年萌出新芽。扡插苗受危害時表現為插穗表皮呈簡狀套在木質部上,韌皮部薄壁組織全部發黑腐爛。

【發病規律】該病菌是一種弱寄生真菌,喜歡高溫,最適溫度為30~32℃,平時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適宜條件下自傷口侵入寄主。苗木受害的主要原因是夏季炎熱,苗床溫度過高,基部受高溫灼傷,或中耕除草碰傷,或蟲傷,或機械損傷,造成病菌侵入。在苗床低窪易積水處,苗木生長差,發病加重。苗木一般都在梅雨期結束後10~15天開始發病,並逐漸加重,到9月中旬結束。

【防治方法】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①培育壯苗: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促使苗木生長健壯,增強苗木的抗病能力。

②土壤消毒:播種或移栽前對土壤進行一次全麵消毒,一般畝施硫酸亞鐵10~15kg。

③遮陰降溫:采用搭遮陰棚、行間覆草或間作高稈農作物等方法遮陰,降低土表溫度。提倡高密度育苗,育苗密度以45萬~75萬株/hm2為宜,密度高,葉片多,葉片互相遮陰,起到降低地溫的作用。靠近水源的地方,高溫幹旱時可早晚適量澆灌水,以降低地溫。

④藥劑防治:梅雨期結束、高溫來臨時,噴1∶1∶(100~120)波爾多液進行保護,每15~20天噴1次。始發期用25%多菌靈5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進行防治,7~10天噴1次。發病高峰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噴霧,或用2%~3%硫酸亞鐵溶液噴灑地麵和根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