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性格差異。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的態度和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或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征。“人心不同,各如麵”。有的人謹虛謹慎、平易近人;有的人傲氣十足,自命不凡;有的人大膽潑辣;有的人膽小怯懦;有的人熱情、開朗、活備;有的人冷漠、拘謹呆板;有的人情感外露,言談直爽;有的人情感深沉、謹小慎微等等,都是性格上的差異。人的性格是千差萬別的,很難用統一的標準把它統一起來。
在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了解、把握人的性格差異的實際意義在於:
第一,開展經常性的思想教育,引導職工樹立良好的性格。性格是帶有一定社會傾向性的.個性品質,是現實社會關係在人腦中的反映。一個人無論做什麼,如何做,總是和他對客觀世界、對別人、對事業以及對自身的態度相聯係的,最受他的信仰、觀點所支配的。既然人的世界觀是可塑的,那麼人的性格也是可塑的。當一個人的知識豐富了,對客觀世界認識逐漸深化,形成比較係統化的思想、理想、信念和世界觀。這時為了適應環境,他的性格就能夠在自我調節中發展、改造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則能起到指明方向和催化劑的作用。如有的職工意誌薄弱、缺乏自信心,我們就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増強其意誌力,提高其自信心。在實際工作中。不斷肯定他的成績,表揚他的進步,激勵他的積極性。
第二,根據性格特征,科學地安排工作。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有相對的持久性和穩定性的特點。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工作崗位的特點與人的性格特征統一起來,則更加有利於職工積極性的發揮,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二)氣質羞異
氣質是指人的脾氣、秉性或性情。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質特點。禾同氣質的人,對同樣一件事會反應不一樣。如在受了委屈後,有的人暴跳如雷,怒形於色;有的人雖然情感有些激動,但能控製自己;有的人內心激動,但表麵上冷靜沉著;有的人則表現得緊張、害怕。從而表現出人的氣質差異。每個人雖然氣質類型不同,但氣質類型無好壞之分,氣質類型也不決定人的活動成就的高低。
我們在管理工作中/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研究人的氣質差異的實際意義在於:
第一,根據不同的氣質特征安排其適宜的工作。人們從事的不同職業或不同崗位,都要求有一定的智力條件和心理品質與其相適應。如有些工作要求動作反應迅速,思維機敏靈活;有些工作要求人具有堅持性、沉穩性,能夠較長時間:堅守崗位;還有些工作要求工作人員要特別細心。如果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能把崗位特點與個人的氣質特征統一起來,將能更好地發揮職工的積極性。
第二,幫助職工克服不適應工作的氣質特點,以適應工作需要。上麵我們談到應盡可能把崗位特點與個人氣質特征統一起來。但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人員安排上很難做到這一點。其彌補的辦法就是通過耐心幫助和在實際中鍛煉,使職工彌補自己的不足,適應工作的需要。因為一個人的氣質雖然有持久性和穩定性,但並不是絕對不變的。它在生活實踐和韓育的影響下可以發生變化。同時人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各種個性特征,對氣質的變化也給以影響。從這種意義上說,人'的氣質也是在社會生活與教育條件影響下形成、發展和改造的。因此,我們可以幫助教育職工學會把握和控製自己的氣質,限製自己氣質的消極方麵,發展積極方麵,使自己成為具有優良心理品質的人,以適應崗位的需要。
第三,在對職工進行批評教育時,要考慮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對批評的承受能力。有些氣度大的人承受挫折的容忍力大一些,對他們進行嚴肅的批評能承受得了。而有的人對挫折的容忍力就小得多,他們又不善於表露自己的恩想,因此對他們的批評教育,就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和場合。否則,批評教育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起某些副作用。
(三)能力差異
能力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外部的實際活動能力(即操作技能廣二是指內部的活動潛能(智能、智力)。
能力差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能力水平差異。這一點我們都比較熟悉,人的智能水平千差萬別,幾乎沒有絕對在一個水平上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把人的智能分為“上智”、.“中人”、“下愚”三等。現代心理學把人的智能分為“超常”、“中常”、“低常”三種。二是智能類型差異。人的智能有不同類型,在觀察、記憶、思維等方麵表現出來。在觀察方麵,有綜合型、分析型和分析綜合型之分;在記憶方麵,有視覺型、聽覺型、運動型和混合型;在思維方麵,有藝術型、抽象型和中間型。三是能力表現早晚差異。有的早期成就,有的大器晚成。
考察能力差異對於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義在於:
第一,根據人的能力,安排人的工作,做到人盡其才,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實踐表明,成功地完成某一性質的工作,隻需要某種恰如其分的能力。如果能力太低,自然不能勝任工作。然而,任用智力過高的人從事簡單的工作,他會感到乏味,也會影響工作效率。
第二,根據不同的智能類型,安排不同性質的工作,把個人智能類型與工作崗位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揚長避短,以調動人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