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來自不列顛的聲音(2 / 3)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封來信飛到戴高樂身邊。法軍中大批不甘屈辱的中高級軍官也逃到倫敦,追隨戴高樂。勒讓蒂約姆將軍、德拉米納上校、達尚利爾海軍少校、布路賽少校、德奧特克洛克上尉等大批年輕軍官先後逃到倫敦。雖然戴高樂的實力很弱,但他們的到來卻極大地鼓舞了戴高樂支持者們的信心。法國的國慶節那一天,為了向全世界宣告反法西斯的法國軍隊仍然存在,戴高樂決定舉行閱兵式。7月14日上午,7000多人的“自由法國”部隊聚集在白城體育館。戴高樂全副戎裝地站在台階上,身後懸掛著巨大的福煦元帥畫像。在倫敦公眾的圍觀下,“自由法國”部隊走過主席台。戴高樂看著這支忠誠的部隊,心中仿佛燃燒著一團火!這是戴高樂的部隊第一次在倫敦公開亮相,這是對德國的公開挑戰。緊接著,第一批“自由法國”的飛行員參加了對德國魯爾區的轟炸。法國人民用獨特的方式向戴高樂表明態度,寄來兩張照片。一張是7月14日,國慶節,法國男女站在無名將士碑附近默哀,照片上寫道:戴高樂!我們在等待你!第二張是一座被一位婦女獻滿鮮花的墳墓,這是戴高樂母親的墳墓。在對待戴高樂的態度上,法國維希政府說戴高樂是“叛徒”、丘吉爾扶植的“走狗”。

麵對這樣的攻擊,戴高樂強烈地感到,應該盡快確立“自由法國”與英國政府之間的關係了。早在6月28日,丘吉爾就發表公告承認戴高樂是“自由法國的領袖”。戴高樂以“自由法國領袖”的身份與丘吉爾進行“必要的談判”。通過艱苦的努力,雙方達成《丘吉爾-戴高樂協議》。在協議中,戴高樂堅持英國必須保證恢複法蘭西帝國的疆界。他以這種辦法從法律上打消英國人懷有的任何攫取法國領土的想法。最終,英國政府承認他們有義務“恢複法國的獨立”。在確定戴高樂的權限和如何動用“自由法國”武裝力量的條款時,雙方進行了長期艱苦的爭論。出於實力相差懸殊的現實,戴高樂承認聯合軍事行動的最高權力應由英國掌握,但他也保留了擁有對“自由法國”武裝力量的“最高指揮權”。“自由法國”軍隊的開支先由英國政府墊付,戴高樂堅持表明這是借貸。所有開支將立賬,以後償還,後來在二戰結束前他全部償還了。以這種方式,戴高樂維護了法國的榮譽。這一協議的簽訂使戴高樂擺脫了物質困難,同時使英國和“自由法國”的關係正常化。這一協議的內容傳到了法蘭西帝國的某些領土上,在法國的海外僑民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