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來自不列顛的聲音(3 / 3)

一些國家的流亡政府也紛紛效法,與英國簽訂類似的協議。戴高樂在對外關係中,隻要涉及到法國利益,就表現出強硬者的形象。在盡量使“自由法國”為人所知的同時,戴高樂努力使政治和行政機構運作起來。這時,戴高樂的助手卡森教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製定了許多協議和公文。安東尼負責管理內政部門,拉比和愛斯加拉負責外交部門。普列文和丹尼斯負責管理財政,賓金與盟國商議解決法國商船和海員的問題,德瓦弗蘭上尉開始組建“自由法國”的秘密情報機構。在軍事上,戴高樂身邊有一批得力的參謀,在“自由法國”崇高事業的激勵下,為法國的民族解放而戰鬥。戴高樂認為不能總呆在英國,準備動身去非洲發展。去非洲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呢? 這時,在北非,諾蓋將軍已經投降了,剛果總督布瓦鬆也投降了。烏班吉人讚成作戰,但要服從赤道非洲的首府--布拉柴維爾方麵的命令。加蓬保持沉默,但卻對戴高樂懷有敵意。喀麥隆人對投降十分不滿,總督布律諾不敢表態,但公共工程局長莫萊爾成立了行動委員會,支持“自由法國”。乍得黑人總督埃布埃對德國的種族歧視不滿,隨時準備支持戴高樂。戴高樂決定先去乍得、喀麥隆和剛果,使他們加入“自由法國”。

1940年8月2日,他派勒讓蒂約姆將軍去索馬裏半島,派普利文、帕朗少校、勒克萊爾和內閣總管埃蒂埃·德布瓦蘭貝爾去赤道非洲。這些人很快使“自由法國”的洛林十字旗幟飄在乍得和喀麥隆的上空。接下來是剛果、烏班吉和加蓬。隨後需要把布拉柴維爾爭取下來。戴高樂派德拉米納上校前去遊說。月底,這幾處都加入了“自由法國”,沒有發生任何流血事件。位於非洲大陸西海岸的達喀爾是戴高樂想爭取的地方,控製了達喀爾就控製了塞內加爾和法屬西非的大片地區。達喀爾的駐軍是維希政府的部屬,為了避免大規模的戰鬥,戴高樂派一支小部隊在法屬幾內亞的科納克裏登陸,沿途擴充實力,從背後偷襲達喀爾。為了使這個計劃成功,就必須請英國提供海上援助,否則這支遠征小部隊很快就會被法海軍殲滅。這次行動最終失敗了,也給戴高樂本人帶來了巨大的打擊。敵人幸災樂禍,許多人開始對戴高樂不信任,包括美國總統羅斯福,這使得戴高樂始終被排除在盟軍行動之外。關鍵時刻,丘吉爾義無反顧地支持他,他的好友印度支那總督卡特魯上將自西貢來到倫敦,拒絕了英國政府一些人希望他能取代級別較低的戴高樂的建議,當眾對戴高樂表示“接受您本人的領導”。10月27日,戴高樂在布拉柴維爾向全世界莊嚴地宣布成立國防委員會:“我要以法國的名義,而且隻是為了保衛法國行使我的職權。為了協助我進行工作,我從即日起,組織一個法蘭西帝國防務委員會。

”布拉柴維爾成了法國人抵抗侵略的首都。經過努力,戴高樂在非洲從無到有,建立起一個遼闊的作戰基地。1941年,“自由法國”運動在戴高樂的領導下,不僅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而且建立起一支精悍的海陸空武裝部隊。1941年9月24日,戴高樂宣布成立“法蘭西民族委員會”,代行政府職能。法國本土的抵抗運動在戴高樂的影響下也發展起來。當時,德國正是氣焰囂張之時,戴高樂的自由法國之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