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與性格有關的新證據——2050例創傷病人ABO血型分布特點分析
關鍵詞 創傷、ABO血型係統
中圖法分類號R392.11
了解人群血型的分布,對血站、醫院輸血科采血、儲血以及血液製品的生產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對創傷這種突發性強、需血量大的特殊疾病的血型分布特點的了解尤為顯得重要,國內這方麵的報導也甚少。
1.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收集我院1990年1月至1995年10月期間收治的外傷輸血傷員2050例,按ABO血型、年齡、傷類分別作統計分析。
1.2 正常對照組
選用文獻報告的全國、四川省及重慶市普通人群ABO血型分布頻率資料。
1.3 統計學方法
外傷組和對照組血型分布的比較,用2檢驗判定其構成比差異的顯著性,u檢驗判定各血型間的相差顯著性。
2.結果
2050例傷員中,男1592例,女458例。年齡分布為:20~29歲>30~39歲>40~49歲>10~19歲>50~59歲>10歲以下>60~69歲>70歲以上。在傷情分布上,四肢傷顯著高於其它傷型,分布特點為四肢傷(占55.6%)>多發傷(占22.4%)>胸、腹部傷(占12.3%)>腦外傷(占9.7%)。
血型的分布特征為O>A>B>AB,與正常人分布特點一致。但與全國、四川省及重慶市人口血型構成比差異均顯著(P<0.01),其中A型血所占的比例與全國(28.95%)比差異不顯著;與四川省(32.65%)比,P<0.05;與重慶市(33.36%)比,P<0.01。B型血與全國(28.32%)比,P<0.01;與四川省(24.36%)比,P>0.05;與重慶市(23.45%)比,P>0.05。O型血與全國(33.8%)比,P<0.01;與四川省(35.36%)比,P<0.01;與重慶市(35.89%)比P<0.05。AB型差異不顯著。
3.討論
創傷病人的及時救治對於挽救傷員生命是十分重要的,嚴重的創傷離不開血液的及時補充,因而,了解創傷病人的血型分布,對儲血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我國ABO血型的分布情況已得到廣泛研究。1963年,尚書頌等把我國各省市區ABO血型分布劃分為4種類型,即華北型、華中型、華東型和華南型。趙桐茂又將ABO血型在中國的分布分為4個組,第一組:中國北方各省市區,第二組:雲貴川及長江流域,第三組:兩廣、福建和台灣,第四組:西藏和其他地區。第二組的特點為A型的頻率較其它地區高。全國的ABO血型分布為——A:28.95%、B:28.32%、O:33.8%、AB:8.5%,四川省的血型分布為——A:32.65%、B:24.36%、O:35.36%、AB:7.63%,重慶市的血型分布為——A:33.36%、B:23.45%、O:35.89%、AB:7.28%。
本組創傷輸血傷員的分布情況為——A:28.34%、B:22.73%、O:40.43%、AB:8.5%,同上述各組數據比較發現除AB型血外,創傷傷員的血型分布與四川省、重慶市普通人群血型分布差異顯著,即O型血傷員所占比例不僅顯著高於重慶地區,也顯著高於四川省和全國,而A型、B型血傷員的比例與不同地區相比,有不同的結果,B型血顯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A型血顯著低於四川省和重慶市水平。由於我院地處西南地區的重慶市,在結果分析上,考慮到全國各區、組的血型分布特點,與四川和重慶市比較所得結果可能更為有意義。為何創傷病人與正常人群在血型分布上有顯著差異,其機製尚不清楚。有文獻報道,多種疾病都與ABO血型有關聯,本研究發現的這種差異顯著性,也許是與性格有關。
本組所收集的病例,男性明顯多於女性(78∶22),這可能是與男性從事危險性工作較女性多或是與冒險精神有關,在年齡分布上,高發人群為20~30歲(595例),30~40歲次之,另見除20~40歲為高發人群外,10~20歲發病率也偏高,提示人們對於青少年的安全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