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政治經濟學認為: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政體就是指政權的組織形式,是統治階級用來統治人民的手段,而且作為上層建築,它也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
這種定義既是籠統的,又是抽象的。它幾乎忽視了人這一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對政治模式的影響。當用它來解析為什麼在生產力落後、奴隸製盛行的希臘社會存在民主共和政體時,就顯得軟弱無力了。同屬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既存在英國、瑞典、丹麥、荷蘭等君主立憲政體,又存在以美國為典型代表的總統共和政體,這些都是傳統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難以準確回答的問題。
通常的解釋是:其政體受各國曆史傳統的影響。前者的封建色彩較濃厚,後者革命較徹底,所以形成了兩種迥然不同的政體。顯然這種解釋也是通過現象解釋現象,就如“地球是圓的,所以它會轉;地球會轉,所以是圓的”一樣。封建色彩濃厚,革命較為徹底,依然是一種曆史現象,一種曆史的結果。
歸根到底,曆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整個人類社會的文明成果也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人的因素才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最決定性的因素。不同民族的性格差異,顯然表明了本質的不同,心理素質的不同。簡單地說,就是保守、協調、重感情的性格決定了傳統色彩濃厚;開放、競爭、重客觀的性格決定了革命的徹底性和現實性。君主立憲製,是理想化的化身;總統製則集中體現了現實主義風格。
以A型為主或A型化很深的國家常常實行君主立憲或議會共和政體
諸如:瑞典、挪威、丹麥、荷蘭、日本等。
統計表明:歐洲的A型達40%,O型為42%,可謂A型和O型平分秋色。但與O型為主的美國和拉美相比,歐洲人遠沒有那麼開放、外向(熱情奔放),而顯得保守、內向(冷靜思考)。從氣質上講,相對於O型,A型是強者,加之歐洲的科技文化中心大多集中於A型分布比例大的日耳曼語係國家,因此整個歐洲大陸還是表現出濃鬱的A型化色彩。
A型化的歐洲存在較多君主立憲製的國家,體現出A型化族群性格中保守、傳統、戀舊的一麵。有人說君主立憲政體是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的表現,是向封建舊勢力妥協的產物。其實,這隻是抓住了事物的表麵現象。因為如果依照這種說法,這種“落後”的政體勢必會有礙於生產力的發展,而且與生產關係不相適應。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在西方的歐洲和東方的日本,實行君主立憲製的國家幾乎都步入了一流發達國家的行列。而且,時至今日,這種傳統的政體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君主已越來越成為民族和睦、團結的象征,並更多體現出文化色彩。即使從曆史上看,歐洲各國君主的權力始終都沒有達到過東方社會那種近乎獨裁一切的程度,貴族議會、封建諸侯和教會始終是王權強有力的製衡力量,而且事實上君主的作風(君臣之禮)也遠比東方人想象的更具平民色彩。
另外,君主立憲政體本身的特點和功能也體現出A型性格的價值取向,如強調議會作用本質上就是強調團隊的作用,這與A型人集體主義觀念強、善於團隊合作是一致的。歐盟國家通過一項政策和決議往往需要很長時間,這也與A型人遇事三思而後行、想好了再做的思考行為方式是一致的。表麵上看,決策的效率要比其他血型民族低得多,但決策一旦實施之後的效益卻遠比其他國家好得多。可見,君主立憲政體不僅不是落後的象征,不僅沒有阻止曆史的進步,反而是A型化民族社會尊重傳統、協調合作,善於繼承和揚棄,充滿理想主義色彩(也含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反映,是適應A型國民性格的曆史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