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曆》說:曹操有一次與孫權對壘,見吳軍乘著戰船,軍容整肅,孫權儀表堂堂,威風凜凜,乃喟然歎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劉表)兒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對敢於與自己抗衡的強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對於那種不戰而請降的懦夫,若劉景升兒子劉琮則十分輕視,斥為任人宰割的豬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獻敵人,還要被敵人恥笑辱罵,這不就是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顏事仇的缺乏骨氣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運嗎!
曹操所一褒一貶的兩種人,形成了極其鮮明、強烈的對照,在南宋搖搖欲墜的政局中,不也有著主戰與主和兩種人嗎?這當然不便明言,隻好由讀者自己去聯想了。聰明的詞人隻做正麵文章,對劉景升兒子這個反麵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眾了。然而妙就妙在縱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為上述曹操這段話眾所周知,雖然辛棄疾隻說了前一句讚語,但人們馬上就會聯想起後麵那句罵人的話,從而使人意識到辛棄疾的潛台詞:可笑當朝主和的眾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劉景升兒子之類的豬狗嗎!詞人此種別開生麵的表現手法,頗類似歇後語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而且在寫法上這一句與上兩句意脈不斷,銜接得很自然。上兩句說,天下英雄中隻有曹操、劉備配稱孫權的對手。你不信麼?連曹操都這樣說,生兒子要像孫權這個樣呢!真是曲盡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絕!再從“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的蘊含和思想深度來說,南宋時代人,如此看重孫權,實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的反映。因為南宋朝廷實在太萎靡庸碌了,在曆史上,孫權能稱雄江東於一時,而南宋經過了好幾代皇帝,竟沒有出一個像孫權一樣的人!所以,“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本是曹操的語言,現在由辛棄疾口中說出,卻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圖強的時代的呼聲。
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歎雄壯,意境高遠。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相比,一風格明快,一沉鬱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