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高張“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共富”的社會主義旗幟(2)(1 / 2)

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們就會明白自由、民主不僅不可怕,不用諱言,而且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資產階級的國家政黨,非常善於耍弄“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等旗號和大棒,似乎隻有他們那裏才有自由、平等、民主、人權,才是真正的自由世界。其實,西方發達國家實行的政黨政治,歸根結底是階級政治、富人政治,真正享有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的是富有階級、富裕階層。一般平民階層、貧困階層,由於經濟地位的局限,他們所能享有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權是有限的。形式上平等,而事實上的不平等,可以說比比皆是。至於說到他們那裏的“全民福利”,我們不否認,由於經濟已進入成熟的發達階段,平均福利水平是比較高的,但是,由於他們實行的是階級政治、富人政治,歸根結底他們不可能消滅貧富兩極分化,不可能以全社會的、全民的“共富”為目標。我們共產黨人,作為執政黨的共產黨,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謀取的是最大多數人的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共富的發展目標,盡管我們在製度建設方麵還很不完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缺陷,但就其性質和本質而言,這是任何西方發達國家所不可比擬的。有人一提政治體製改革,似乎非實行西方的多黨製和議會民主莫屬。其實,西方國家實行的多黨製和議會製,雖然他們打著全民民主、社會民主的旗號,本質上都屬於階級民主,多黨政治亦屬階級政治。而在我國,實行的是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是真正的人民民主。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製本質上是人民民主的一種形式,是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形式。從總體上說,我們要進一步完善以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為主體的民主政治和人民民主製度,改善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實行黨政分開、政企分開,黨政幹部和一切共產黨員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和約束下開展活動,並以此規範自己的一切行為。總之一句話,追求最大多數人的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和共富,為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服務,這是我們共產黨人有別於任何西方發達國家資產階級政黨的本質特征。如果我們共產黨人以這種博大的胸懷、遠大的目標、恢弘的氣魄去放眼世界和未來,我們還有什麼不能容納的,還有什麼需要諱言的呢?

現在很多人在思考我們國家麵臨的種種問題時,分析了共產黨所掌握的重要力量,可以利用的資源,如愛國主義和強有力的軍隊等等,並認為這是凝聚力和社會穩定的堅強後盾。要知道,愛祖國、愛中華民族不等於愛政府,政府的合法性取決於它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的效率和行為。軍隊是社會穩定的堅強後盾,但軍人來自於老百姓,軍隊是用來對付敵人而不是用來對付老百姓的。社會穩定的基礎是老百姓,在政黨社會裏,取決於執政黨的方針、政策、行為和自身素質,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規範的行為,較高的黨的素質,與這個黨能否建立有效的民主製度和政務機製,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呼聲,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誌,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密切相關。一句話取決於這個黨能否融自己於人民當中,而不是淩駕於人民之上。

高張“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共富”的社會主義旗幟,在這一旗幟下革新自己的政治體製、改革社會政策,走社會主義民主的康莊大道。政治體製改革越滯後,群眾就越認為共產黨自己不可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對腐敗沒有根治辦法,這樣,西方那種多黨製和議會民主就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人民才有可能向多黨製找出路。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深刻教訓之一,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不到發揚,西方多黨製和議會民主才會被那麼多的人所認同。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態發生,我們應該主動自覺地進行體製內改革,開掘、建立和發展我們的民主和監督機製。共產黨在領導改革的過程中,要解決自身的改革問題,要能夠不斷適應形勢的變化,強化執政黨的執政意識,改善自己的執政方式,提高自身的執政水平和能力,駕馭這個時代和對政府與國家的領導。因為時代在變化,環境在變化,特別是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後,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為了爭奪極其珍貴的市場資源,我們麵臨的不僅是與發達國家的衝突和矛盾,與發展中國家的衝突也會增多。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對我們的反傾銷起訴快速上升,便是例證。我們在國際上的發展空間的爭取越來越困難,這就要求共產黨必須改革自身、改革政治經濟體製,提高自身因應國際環境變化的能力。從國內看,我們國家內部也存在很多問題和不安全因素:農村經濟的停滯、城市工人的失業、國有企業的困境、國內市場的疲軟、地區、城鄉、階層間收入差距加大,各種類型的腐敗加劇了幹群關係的緊張,宗族勢力抬頭、灰色和黑色社會勢力膨脹、失業貧困和腐敗成了滋生一些黑色或灰色社會勢力的溫床。經濟體製轉軌,社會轉型、文化的多元化、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社會發展凝聚力的缺失、傳統道德精神與體係的崩潰,使我國社會內部也麵臨著深刻的社會安全危機。這對共產黨的執政水平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麵對此情況,我們黨必須改革自身以求發展。現在上層建築在嚴重地摧殘著經濟基礎,某些國有企業奄奄一息。我們必須進行政治體製改革,給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現在人們把政治體製改革視為禁區,提到政治體製改革就認為是敏感話題,就不再多說。但問題和矛盾依然存在,總得正確對待,積極主動改革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