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高張“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共富”的社會主義旗幟(2)(2 / 2)

“自由、平等、民主、文明與共富”代表了人類永恒的追求,也是人類不變的夢想。千百年來,無論人類處在怎樣的社會文明和發展階段,但從沒有泯滅和失去對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和共富的渴望與追求。奴隸製下奴隸們渴望擺脫奴隸主的人身奴役,渴望作為一個自由民,並為之不懈的鬥爭;封建製下,農民為了擺脫封建專製的統治與束縛,過上“等貴賤、均貧富”的生活進行了無數次起義;資本主義製度下,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為了擺脫雇傭勞動的剝削製度和剝削階級的統治,前仆後繼、風起雲湧,已經奮戰了幾百年。

高張“自由、平等、民主、文明與共富”的社會主義旗幟,把自由、平等、民主、文明與共富作為共產黨的政治理念,呼出的是人類最根本的期望,迎合的是曆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共富曆來都是革命者的利器,是凝聚人心的最強有力的精神口號。曆史上不管哪一個階級革命,不論提出口號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內容和水平有多少區別,但都透出自由、平等與共富的信念。從農民起義提出的“等貴賤、均貧富”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無不透出平等與共富的願望。革命者正是利用這一旗幟凝聚革命力量,且屢試有效。

“自由、平等、民主、文明與共富”是在新時期革新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形象的一麵旗幟。多年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經曆了千曲百折。今天,社會主義要重放異彩,有待於形象的革新,道路的重新探索。“自由、平等、民主、文明與共富”不失為一麵好旗幟,它表達的是人類的共同願望,體現的是最大多數人民的一種權利、利益和向往,給予的是一個美好而又切實的未來,溝通的是人類共有的一種期盼與情感。原則而又具體,文字簡潔但內涵豐富,包容力強,大而不空,不生硬,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尤其是將“共富”與之並列,最能反映社會主義的特質和本質)。這是反映民眾心聲與要求,契合民眾心理的精神標語。它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體現,又是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能享有的,因而它具有最為深廣的群眾基礎。

多年來,高度集中的計劃體製導致我們黨的肌體自身的免疫係統無法建立起來,免疫能力也無法培養起來。因此,我們必須高張“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共富”的旗幟,喚起民眾的政治熱情和參與意識,培養公民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意識,民眾的民主、自由精神的喚起,平等意識的覺醒,為共產黨自身建立免疫係統營造一個壓力環境,以培養自身免疫能力,提高自己的執政水平。為此,不斷革新和調整自身,防止自身思想和行動的僵化和老化,這對煥發黨的青春也實在太重要了。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我們黨要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完成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就必須高張“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和共富”的旗幟,緊緊依靠最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和應對國防局勢、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奮鬥,闊步向前。

“自由、平等、民主、文明與共富”的旗幟,必將成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中國長治久安和健康發展的一個精神坐標。

有著數千年悠久文化和輝煌過去的中華民族,麵對21世紀知識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新時代,高張“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和共富”的偉大旗幟,必將煥發出更加巨大的青春活力和無比創造力,以自己嶄新的形象和驕人的業績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並為新世紀的人類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