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戰略選擇:戰略進攻的國家內部戰略(14)(2 / 2)

7.改革科技體製,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在科技成果的應用上,要有一個轉化率的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了較多的科技經費投入和較多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還有一個能否順利轉化為第一生產力的問題。就我國而言,近些年來每年有省部級科研成果近2萬多項,國家專利2萬多個,而且每年平均增長率為25%左右。應當說,這是一筆寶貴的資源,是一項巨大的財富。但由於經濟體製、科技體製、企業製度、技術市場等方麵的原因,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率僅在10%—20%之間。日本的科技成果轉化率為80%左右,美國是70%左右。所以,要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我國經濟的高素質快速發展,必須變科學技術研究的“計劃供應型”為“市場導向型”,徹底改變“有了成果不對路,有路路難通,路通也難行”的狀態。為此,要盡快建立和完善科學技術研究從立項到投入、從研究到發明、從發明到應用、從應用到推廣、從推廣到提高、從提高到更新的轉化過程,即科學技術智能及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良性運行機製,使科技成果轉化率有一個大提高,努力提高我國高技術產業的規模效益和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使一些高技術產業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8.加強科技立法和執法工作,為科教興國創造良好的法製環境

建立保障科技進步的法律體係是為科教興國構建法製環境的中心所在。科技立法就是將那些直接或間接影響科技進步的可調因素,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調整,將經過實踐證明切實可行的科技政策及管理製度予以確認,並同其他科技法規以及有關的經濟法律法規共同組成相互銜接與統一的保障科技進步的法律法規體係。要進一步強化科技法律法規的實施,依法懲處各種形式的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打擊各種假冒科技之名,危害人民利益的違法活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為科教興國創造良好的法製環境。結合目前情況,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當前應著重加強的一般性科技法規內容有:保證持續穩定地增加對科技的投入;發展科技,不僅限於直接地運用於生產本身的自然科學技術,還包括整個社會管理、科學領導和決策等社會科學領域,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作用;普及教育和智力開發,協調科技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二是貫徹《中國21世紀議程》,目前亟待用法律進行協調、控製和規範的內容有三個方麵:第一,無害產品的開發。應通過法律引導科技人員開發無害產品。第二,清潔生產,或稱無汙染生產,即對環境危害最小,對原材料及能源的最合理利用,對生產過程的最科學管理的生產。第三,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循環利用。“開源節流”,重視資源的重複使用、循環使用,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成倍,甚至數十倍的效益,加快資源的再生利用。三是現代信息技術引起了許多經濟社會問題,需要用法律引導、控製和調整,主要有三個方麵:第一保護知識產權;第二保護信息安全;第三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當代信息技術已構成國家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戰略武器,所以人們必須重新審視和認識國家的安全問題,如果失去了對信息資源的支配和控製,就等於對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一方麵出於發展的需要期望引進信息技術,另一方麵又要避免過多的受製於人,這也是需要法律維護和保護的方麵。

綜上所述,在科教事業問題上,如果真正實現指導思想上的大解放,思想觀念上的大更新,科教體製上的大改革,科教經費上的大投入,也就能夠自然而然地通過“國興科教”的根本途徑,實現“科教興國”的偉大戰略方針,催發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再塑中國盛世的東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