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項目二 膨鬆麵團(1 / 3)

學習目標

膨鬆麵團是指在調製麵團過程中除了加水或雞蛋外,還要添加酵母菌或化學膨鬆劑或采用機械攪打,使麵團具備膨鬆能力的麵團。用膨鬆麵團製作的麵點叫膨鬆麵團製品。

一、膨鬆麵團的分類

按膨鬆方法的不同,膨鬆麵團可分為生物膨鬆麵團(也叫發酵麵團)、化學膨鬆麵團和物理膨鬆麵團三種。

二、膨鬆麵團的調製方法及要點

(一)生物膨鬆麵團(發酵麵團)的調製方法及要點

1.純酵母發酵的調製方法及要點

(1)純酵母發酵麵團的調製方法 將麵粉倒在案板上,中間扒一塘,放入幹酵母和白糖,加入溫水和成團,揉搓成均勻光滑的麵團。

(2)純酵母發酵麵團的調製要點

①掌握好用料比例:一般加入麵粉量1%的幹酵母,3%的白砂糖,60%的溫水。

②將麵團揉勻揉透:這樣才能使製品表麵光滑,色澤潔白。

③掌握好醒置時間:不同季節醒置時間不一樣,夏季短、冬天長。

2.麵肥發酵麵團的調製方法和要點

(1)麵肥發酵麵團的調製方法 將當天剩下的酵麵加溫水抓開,與麵粉拌勻,揉成光滑的麵團。

(2)麵肥發酵麵團的調製要點

①用料比例要恰當:一般製作大酵麵,麵肥的量是麵粉量的10%。

②發酵時間要得當:冬天5~6小時,夏天1~2小時即可。

③使用前必須兌堿:因為麵團中有雜菌,會產生酸,所以必須兌堿。

(二)化學膨鬆麵團的調製方法和要點

1.發粉膨鬆麵團的調製方法及要點

(1)發粉膨鬆麵團的調製方法 首先是將麵粉和發酵粉拌勻,攤放在案板上,圍成圓坑形,加入白糖、豬油、蛋液,右手擦至白糖約七成溶解,然後放進臭粉攪和勻,采用疊法,輕輕用手疊2~3次即可。

(2)發粉膨鬆麵團的調製要點

①拌和均勻後複疊成團,防止生筋和油解。

②麵團硬度要恰當。

2.礬堿鹽膨鬆麵團的調製方法和要點

(1)礬堿鹽膨鬆麵團的調製方法 將明礬粉與細鹽放於碗中,用水化開;小蘇打(或食堿)放於另一碗中,用水化開。把小蘇打(或食堿)溶解導入明礬溶液中,邊倒邊攪,見泡沫打起又退下,水成浮白色後倒入麵粉中攪拌均勻,手上沾水搋成麵團,蓋濕布醒置。

(2)礬堿鹽膨鬆麵團的調製要點

①用料比例必須得當:一般25千克的麵粉,加明礬0.6千克、小蘇打0.6千克(或食堿0.3千克)、鹽0.45千克、小蘇打16千克,不同季節略有調整。

②膨鬆劑必須先溶解:明礬、小蘇打、鹽都是顆粒狀的,必須先用水溶解,再倒在一起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氣。

③調整方法必須得當:一般采用搗、紮、搋的方法比較合適。每搗一次,要醒麵20~30分鍾,反複搋2~3遍。

④必須醒麵:麵團搋好後,一般要拌上一層油,用布蓋好,靜放一段時間,並隨著季節氣溫的變化而調整,夏天約2小時,冬天3~4小時,有時還要長一些。

(三)物理膨鬆麵團的調製方法和要點

1.蛋泡麵團的現代調製方法和要點

(1)蛋泡麵團的調製方法 將糖、蛋、鹽放入專用的攪拌器中,先慢速攪拌至糖溶化,後加入蛋糕乳化油攪勻,麵粉過篩與發粉攪勻一起加入到攪拌器中慢速攪拌2分鍾。再高速攪拌5分鍾,同時分次加入奶水,最後慢速攪拌2分鍾。

(2)蛋泡麵團的調製要點

①掌握合理的攪打方法:不同階段要求不同的攪打方法。有時需要慢速攪拌,將原料攪勻;有時則需高速攪打2分鍾。

②合理使用乳化油:蛋糕乳化油使用量的多少對其調製工藝有很大影響,蛋糕油使用量大(5%~8%),調製時粉、蛋、糖等原料可以一次加入攪拌;蛋糕油使用量減少時,則麵粉應盡量推後加入,這樣有利於蛋液起泡。

2.蛋油麵團的調製方法和要點

(1)蛋油麵團的調製方法 將糖、油、鹽加入專用攪拌器中,中速攪打10分鍾至糖油膨鬆呈絨毛狀,將蛋分兩次加入打發的糖油中拌勻,使蛋與糖油充分融合,麵粉與發粉過篩與奶水分次加入上述混合物中,並作低速攪拌至其均勻細膩。

(2)蛋油麵團的調製要點

①油脂的使用:應選擇可塑性強、融合性好、熔點較高的油脂為宜,如氫化油、起酥油。油脂用量多,宜選粉油拌合法;油脂用量較少,宜選用糖油拌合法。

②攪拌槳的選用:開始時宜選用葉片式攪拌槳,將油脂攪打軟化,最後用球形攪拌槳打充氣。

③攪打溫度的影響:溫度過低,油脂不易打發;溫度過高,超過其熔點,也打力越強。

④糖顆粒大小的影響:糖的顆粒越小,油脂打發時間越短,油脂結合空氣的能力越強。

三、膨鬆麵團的特性及使用範圍

(一)生物膨鬆麵團(發酵麵團)的特性及使用範圍

1.生物膨鬆麵團(發酵麵團)的特性

膨鬆、柔軟、多孔,製品體積膨大、形態飽滿、口感鬆軟、營養豐富。

2.生物膨鬆麵團(發酵麵團)使用範圍

這種麵團適宜製作大包、饅頭、花卷、油糕、湯包等。

(二)化學膨鬆麵團的特性及使用範圍

1.化學膨鬆麵團的特性

使成品具有膨鬆、酥脆的特點。

2.化學膨鬆麵團的使用範圍

使用範圍一般為多糖、多油、多輔料的麵團。如用於製作甘露酥、油花、麻花、桃酥等。

(三)物理膨鬆麵團的特性及使用範圍

1.物理膨鬆麵團的特性

膨大、稀軟,使成品暄鬆柔軟、口味鮮美、營養豐富。

2.物理膨鬆麵團的使用範圍

這種麵團一般用於蛋糕類的製作。

實例

五丁包

一、原料

麵粉500克、溫水250克、大酵麵團150克、食堿液5克、肋條肉500克、熟雞肉100克、熟鮮筍100克、水發海參100克、蝦仁100克、清湯100克、精鹽10克、蔥薑末5克、蝦子5克、白糖50克、色拉油50克、醬油75克、濕澱粉20克

二、工藝流程

調餡→和麵→成形→成熟

三、製作步驟

1.將豬肋條肉焯洗幹淨,放入水鍋中加蔥煮至七成熟,撈出晾涼切成0.7厘米見方的肉丁,熟雞肉切成0.8厘米見方的雞丁,鮮筍切成0.5厘米的筍丁,海參切0.8厘米見方的丁,蝦仁漂洗幹淨,用精鹽少許,加澱粉上漿,滑油,盛起冷卻。另將海參丁下鍋放入蔥薑煸一下,加入四丁、清湯、精鹽蝦子、白糖、色拉油、醬油,燴熟後收湯抓芡,盛起冷卻。

2.將麵粉500克倒在案板上,中間扒一小凹塘,放入大酵麵,再放入溫水約250克,調成麵團,揉勻揉透,為防止表皮幹硬開裂,用幹淨濕布蓋好,並保持適宜的溫度發酵。

3.待麵發好後,加食堿液揉至無黃色斑點,再用濕布蓋上稍醒一會兒,然後搓成長條,摘成12隻麵劑,用手掌拍成10厘米直徑的圓皮。拍製時注意,使皮子四周稍薄、中間稍厚。包捏時左手掌托住皮子,掌心略凹,用竹刮子上餡,餡心在皮子正中。左手將包子皮平托於胸前,右手拇指與食指自右向左依次捏出32個皺褶,用右手的中指捏攏,拇指與食指略微向外拉一拉,使包子最後形成頸項,如鯽魚嘴。

4.將小籠屜放在沸水鍋上,一次將包子放入小籠屜中,醒5~10分鍾,蒸約15分鍾(小包子隻需10分鍾),待皮子不粘手,鯽魚嘴內略汪出鹵汁時即可出籠。

四、操作要點

1.用堿量應根據麵團的發酵程度正確使用。

2.餡製作時應注意雞丁大於肉丁,肉丁大於筍丁。

五、風味特色

皮子吸進了餡心的鹵汁,鬆軟鮮美。餡心軟硬相宜,口感軟中有脆,口味鮮鹹中略有甘甜,油而不膩。

六、相關麵點

三鮮包子,青菜包等。

七、思考題

1.五丁包子的操作要點有哪些?

2.五丁包子的製作手法是什麼?

生肉包子

一、原料

麵粉500克、溫水250克、大酵麵團150克、食堿液5克、豬夾心肉500克、蔥薑末5克、蝦子5克、白糖35克、醬油75克、香油25克、清水150克

二、工藝流程

調餡→和麵→成形→成熟

三、製作步驟

1.將豬夾心肉洗淨,剁成肉蓉,放入容器內加醬油、白糖、蝦子、蔥薑末拌和,拌透後分2~3次放入清水共150克,沿一個方向攪拌上勁,然後放入麻油拌勻,待用。

2.酵麵中放入堿水,施準堿後與麵粉溫水和成麵團,將麵團揉透,搓成長條,摘成20個劑子。劑子上撒上少許幹粉,然後用右手掌拍成中間略厚、邊緣略薄約8厘米直徑的圓皮。左手托住包皮,中間略凹,用竹刮子上餡,餡心在皮子正中。左手將包皮平托於胸前,右手拇指與食指自右向左依次捏出32個皺褶,同時用右手的中指緊頂住拇指的邊緣,讓起過褶以後的包皮邊緣從中間通過,夾出一道包子的“嘴邊”。每次捏褶子時,拇指與食指略微向外拉一拉使包子最後形成頸項,如鯽魚嘴。

3.包子生坯上籠,置於旺火沸水鍋上,蒸約10分鍾,待皮子不粘手,鯽魚嘴內略汪出鹵汁時即可出籠。

四、操作要點

1.麵團的用堿量應根據麵團的發酵程度正確使用。

2.包捏成形時,右手中指應與拇指、食指配合,抵出包子的“嘴邊”。

五、風味特色

膨鬆柔軟,形狀美觀,鹹中微甜,汁多鮮嫩。

六、相關麵點

羊肉包子,三鮮素包等。

七、思考題

1.成形時兩手怎樣配合?

2.如何檢驗包子是否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