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企業怎麼走向世界?所以要進入良性循環,把中國經濟真正變成大國經濟,應該發展民營經濟,民營經濟發展,城市就業充分,城市化程度高了,第三產業發達了,老百姓收入高了,國內市場需求茂盛了,內外平衡了,真正把大國人口多、市場大這樣的優勢發揮起來的,才叫大國經濟。所以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覺得除了高汙染可持續的路子之外,從偏重於出口的經濟模式變成依靠國內市場發展這樣的經濟增長方式,這也是很重要的轉變。
國進民退的五大嚴重後果
國進民退已經引起了嚴重後果,我簡單列了一下這五個後果。
第一國民福利的損失。哪個領域一旦出現壟斷,緊接著的問題就是漲價,民營航空的漲價看起來是非常自然的,漲價完了以後,就是低效的服務,我們這個國家效率最低的、服務態度最差的就是貫以“人民”這兩個字的東西(現場笑),所謂人民鐵路、人民醫院,貫以“人民”字號的往往都是壟斷的,是低效的,服務差的。國進民退帶來嚴重的後果,是整個國民福利的損失。
第二,市場經濟的秩序無法建立。國有企業背後的股東是政府,我講的政府是廣義的政府,不僅包括政府,還包括黨,甚至包括人大、法院、檢察院,如果另外一個企業要和政府當股東的企業競爭,怎麼競爭得過它?它有立法權、執法權、行政權,怎麼和它競爭?當年南德公司打官司,南德公司破產的時候,南德公司的職工宿舍全部沒收,當時南德的公司是一個很大的公司,裏麵的工作人員素質很高,有科學家、博士、大學生,馮侖也是其中的一員。哪個國有企業打官司輸了,把職工宿舍給沒收?所以現在的大學生為什麼都願意往央企跑,不願意往民營企業跑。這樣不光是市場經濟無法建立,正常的法製秩序也沒有辦法建立。
第三,結構調整永無可能。胡德平在兩會上的講話,說民營解決精打細算,自然就是一種集約化的增長方式,國有企業有很寬鬆的銀行支持,甚至還有財政補貼,國有企業大多數是關鍵行業、在上遊的產業。我們國家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商品價格基本上已經市場化了,要素價格還沒有市場化。比如說土地,一直是政府壟斷,資金也是很重要的要素,一直是行政化,尤其是資源,比如說油礦、鐵礦等等,這些礦產性的資源價格嚴重扭曲,因為這些領域都是國有企業在幹,這些價格都是被國有企業壟斷。中石油上市的時候,巴菲特根據中國油礦油田開采油的價格,他肯定賺,巴菲特拿中國石油的股票,一夜賺18個億。而這些公司的股票很多在外國發行,戰略投資商都是外國人,就是因為這種自然性資源價格不合理,要素價格不合理,中國經濟必然是一種粗放的增長方式,因為土地不值錢、資源礦產不值錢、勞動力不值錢,所以才出現這樣的粗放型經濟增長,現在世界經濟在進行新一輪的結構調整,像歐洲、美洲,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一個趨勢。中國如果在這世界新一輪經濟增長當中,不主動適應結構的變化,經濟結構的調整如果沒有調整好,那麼有可能在下一輪世界經濟增長方麵,中國會被遠遠地拋在後麵。因為我們有一個龐大的勞動力的問題,但不光是勞動力的問題,其他的要素價格也是嚴重扭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