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國崛起的龍象之爭(3)(2 / 3)

中國經濟發展30多年,最後還是國企化。這就跟我們經營製度有關係。比如講Infosys的例子,它是世界級的軟件公司,在中國也有業務,他這個企業的發展跟印度金融體製改革是非常有關係的。他1981年成立,6個創始人都是技術背景,沒有任何政治後台,他是80年代末收入水平,那時候是十幾萬美元。就是80年代末的時候也就是十幾萬美元的收入,沒有任何政治後台,6個技術人、6個工程師,當初在90年代的時候再銀行能拿到100萬美元。我不知道中國在2001年有6個工程師沒有任何政治後台,收入隻有十幾萬美元,我不知道這麼一個公司在中國現在融資環境到底是什麼樣的。而印度在90年代初的時候,這麼一個公司就可以獲得這麼多資源。

1993年股票上市,他是第一家通過市場方式上市的,印度過去跟中國一樣,是證券來定價、審批等完全一模一樣。1993年取消以後,Infosys是第一批市場定價,由投資者投資銀行來決定你的價格是多少。本土企業,而我們中國股票市場大家都知道,多少年都是為國有企業服務的。

為什麼這個資金市場非常重要?其實最終是落實到人,本土企業能不能拿到人?在印度、在中國都有這個問題,本土企業沒法跟跨國公司競爭人才,他們付的工資高。但是本土企業有一個優勢,就是它將來的增長如果給他股票期權的話,隻有通過這個辦法才能獲得更好的人才。而Infosys為什麼能獲得這麼好的工程師,跟GE跟IBM,為什麼能掙很多的錢,就是他給股票期權。如果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場不讓自己的本國民營企業上市,那麼民營企業在人才市場上永遠是打不過跨國公司。所以在我看來中國的這個問題是非常非常嚴重的,另外他用上市的錢來建了一個校園,改善了自己的環境。他主要是留住他們最好的人才。

我給大家看一下世界銀行對民營企業市場融資環境的研究。這是80幾個國家,我現在把這幾個國家給大家看一下。這個問題就問了這麼一個問題,就是你認為你本國的金融體製對你企業的擴張,障礙是一二三還是四?三和四是最差,也就是障礙最大。回答中國的給四分,也就是障礙極大是66%的私營企業,印度是25%。如果你要看三或者四,也就是有障礙和障礙最大這麼兩檔,印度是52%,中國是80%。這80%非常有意思,看調查裏那些其他國家是80%?俄國、羅馬尼亞、白俄羅斯、保加利亞、哈薩克斯坦,也就是前蘇聯國家。

從這裏麵很簡單的一個數據就表示,中國雖然進行了30年的經濟改革,基本上它的金融製度是停留在社會主義國家,跟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是一模一樣。這些東南亞國家基本上是市場認可,但是一個效率的市場,但是他也是很高的。印度也是,就是他雖然是開放,改革但是他很多方麵也是沒有效率。然後去調查看看細節的話,很多印度企業家抱怨的都是官僚體製太複雜,但基本上都是可以合理獲得貸款,而中國基本上是不能獲得了貸款。我經常強調金融體製的改革重要性就在這兒。

還有法治方麵。它有一個誠實報稅的指標,他是這麼問。因為他不是問您誠實報不報稅?那他問你肯定說我誠實報稅,他肯定問你這個行業裏麵,其他的企業你認為多少是誠實報稅?多少是不誠實報稅。印度是53%,跟不太誠實的南歐國家差不多,什麼葡萄牙、西班牙等等,他們的人均收入是7000美元,中國人均收入是1000美元,中國了比例是11%。跟遭受地震的海地是差不多,所以涉及企業的誠信。印度也有他的問題,但是印度發展水平要比我們中國高許多。

另外給大家看一些微觀的數據,我以前做得研究中看宏觀數據,我現在覺得沒有意義。我覺得要看微觀數據的研究。

這個是勞工市場,企業雇工和解雇工人的自由程度。就是越靠近這邊就等於越自由,越靠近這邊越等於不自由。從這個指標上來說,中國要比印度的勞工市場更自由,當然這個數據是2007年的數據,是在《勞動合同法》之前,我不知道法治化之後中國的勞工數據是怎麼樣。勞動報酬由生產率決定,這個也是中國比印度做得好。但是所有企業的指標,微觀的指標都是印度要先進,這是企業對員工培訓,我們到印度去對印度企業調查,就發現他們對員工培訓的重視程度遠遠高於我們中國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