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做了演講之後就問大家,好多與會者就說這是中國,就是政府儲蓄率很高。去年周小川在7月份講話也講到中國居民儲蓄率在過去幾年是沒有增長的,主要增長是政府的儲蓄和企業儲蓄。基尼係數高於0.4標誌收入非常不平等,工資落後於GDP的增長我們也是知道的,大企業就不用說了,在座的還有國企的精英。
所以,很多人可以立即判斷說這是中國,這些人都在看數據,而不是看他的筆記。但是,我要告訴大家,這裏麵有一個數據就告訴大家,這不是中國。
前100家大企業,隻有75%的資產是屬於國企,我覺得這是嚴重低估了中國現在的國企情況,中國可能是90%,所以從這一點上看肯定不是中國,那我就先問大家你說這是哪個國家?然後他的GDP增長是那個國家?它肯定和中國有一些共性,所以我講這個中國是不是有特色?
這是巴西,我們是這樣稱呼這個國家。“巴西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隻有前景是光明的。”1968-1976年巴西有一個奇跡性的增長,就是11%,跟我們國家在過去這幾年的增長率是像似是11%的增長,但在民主時期他是17%,就是1964年的時候軍事政變,結果就是20年的經濟停滯,失去了80年。
這就是經濟史非常有名的“失去了整個80年”,經濟沒有任何增長。80年代外債危機,經濟波動極大,強迫儲蓄和工業化,這是政府主導。通過政府的政治實力,如強迫拆遷。咱們從實證上來講,認為中國是沒有這些特色,而巴西都有,而且當年巴西也成功了,經濟增長率11%,不能說他不成功,但接下來就是20年的停滯不前,經濟危機、政治不穩定等等一係列的問題。
所以說GDP能夠增長到10-11%,這個本身不能說明你這個模式是成功還是不成功。
對於這種通過國有企業等大規模的政府投資,大規模由政府組織工業化,而不是依賴私營企業,不是依賴於這種創新,不是依賴於增加工資收入的增長方式,我們認為這是非常不成功的。
當時西方報紙評論巴西跟現在評論中國是很相似的。就如“拉美的巨人,統治世界”什麼的說法都有。西方這種評論,我們有的時候拿過來看,覺得我們這個不得了,而巴西那時候都有。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國家,這個國家非常重視發展國力技術,政府投資建立什麼技術城,再建立知識城,再建立企業創新公園、基地,也是被國外媒體認為是非常成功的模式,如果問你這個國家是哪個國家?你可能想不到這個國家是迪拜。做了很多城,創新城等。
我們看問題不能看表麵東西,還是要看內部本身發展是不是有活力。他1988年是民主製,一直增長不行,因為它的微觀技術非常差。這就是政府主導經濟的一個最大問題,破壞了微觀經濟發展的條件。
巴西付出了20年的代價,它的生產力後來非常非常低。它為什麼有通貨膨脹?就是因為政府大規模投資,政府的企業主導經濟的發展,所以也就是私營企業沒有任何的積極性去創新等等,所以它生產效率極低。這一點跟我們國家不一樣。生產效率極低以後,政府隻有靠發行貨幣來發工資或者投貨幣的發行,然後造成高度的通貨膨脹,但是中國這一點跟他有點不一樣,中國在看來中國私營企業的實力要強大一些。而且很多的政府投資不是作為消費,是作為投資品,是有一些細節上的區別。但是總的來講,我從來看不到任何證據,就是國家取代私人發展,私人企業、行業發展(取得成功)的案例。
問一個智力競賽的問題。為什麼巴西聖保羅的直升機比紐約、東京、洛杉磯、法蘭克福、倫敦、羅馬、芝加哥加起來都多?交通癱瘓是一個原因,但主要還是安全問題。
我到巴西去全是坐直升機做考察,所以我對巴西很了解。我非常非常擔心中國社會的穩定性。在巴西案件發生率非常高,綁架富人。我自己認為也不是什麼富人,到了巴西去,但人家不知道我是富人,到巴西去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保鏢跟著。
你說這麼一種很不好的環境,肯定對經濟發展有很不好的影響,犯罪非常高,綁架富人,殺人罪是27/10萬,美國在我們看來已經是一個犯罪率很高的國家,但美國比巴西要低很多。巴西的基尼係數到1990年的時候達到0.6,過去是0.5、0.6,0.63等逐步在下降。這次在經濟危機中,巴西的經濟表現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