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楊佩昌,先後就讀於德國萊比錫大學、北京大學,師從於德國經濟政策協會主席哈瑟教授,從事歐洲經濟政策研究。 2006年-2007年受德國政府邀請前往德國弗萊堡大學從事能源經濟研究並擔任高級訪問學者。
將德國領導力首次引進中國並翻譯出版了德國領導力學院院長皮諾的管理暢銷書籍《領導力-核心揭秘》;著有《為什麼德國民富國強》、《用敬業心做專業的事》、《德國式領導力》。
要點1:2010年德國人均GDP是4萬美元,中國是4283美元。德國人獲得諾貝爾獲占全球一半(包括移民到其他國家的德裔)。
要點2:德國的成功源於三大因素:第一是馬歇爾計劃。如果沒有馬歇爾計劃輸血,德國可能就變質了,甚至也有可能向極端傾斜。第二,社會市場經濟體製,二戰結束後建立的社會市場經濟體製重點在於確保市場的自由競爭以及市場的有序發展。第三,德國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世界聞名。
要點3:德國弗萊堡學派的理論,第一,強調充分市場機製;第二,國家發揮警察的作用來維護秩序。1967年德國頒布了《穩定與增長法》,把國家調控經濟作為一個重要的政府職能,明確規定政府的四大職能:第一,保持物價穩定,第二,充分就業,第三,內外貿平衡,第四,在上述基礎之上經濟的適度增長。
要點4:德國最根本的成功是把他們的憲法當回事,另外還有議會體製。德國的兩大黨,一個是德國的社會主義民主黨,原稱叫社會民主工黨,是馬克思主義的政黨,是馬克思、恩格斯曾經領導過的黨。第二大黨是聯盟黨,是德國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基督教社會聯盟的合稱。
要點5:德國實行率進稅率製,即多收入就多繳稅。德國的個人收入所得稅最高稅率達到58%。這意味著億萬富豪交的稅相當高。如果你是一個億萬富翁就很吃虧。
要點6:德國稅收的35%用於對農業、住房、租賃業、住房建築業、交通業的補貼,如果把其它補助比如社會保險等其它補助加起來就將近50%,另外20%用於國防、外交,20%用於教育、科研,隻有不到10%是用於公務員開支。
德國的確是民富國強
全世界有四類國家:第一類,民富國強。這是人們所致力追求的,世界上這種國家有,但不是太多。第二,國強民弱,或者說政府很強大,超級富裕,但老百姓兜裏沒錢,這以前蘇聯和某個新興的發展中國家為代表。第三,國弱民窮,這以亞洲、非洲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代表。第四,民富國窮,政府手裏沒有太多錢,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美國老百姓的錢比政府太多了,這是典型的藏富於民的國家,政府很窮,不得不去某個國家借債。要知道,美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既欠內債,又欠外債。
德國顯然屬於第一類民富國強的國家。有一個數據可以看出:2010年世界各國GDP的排列德國居於第四位, 表麵上中國GDP已經超過德國,但我們看一組數字就會知道有什麼樣的差距。德國2010年人均GDP是4萬美元,我們偉大的祖國是4283美元。連我差不多都要拖後腿了,農村很多人是達不到的,有的甚至4283人民幣都夠嗆。
2008年中國GDP超越了德國,但是,德國是一個多大規模的國家呢?35萬平方公裏,8800萬人口,其中有600萬外國人,也就是說德國實際人數是8200萬,但諾貝爾獲獎得者將近全球一半(包括移民到其他國家的德裔)。我們都熟知的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是美國人,但他是德國血統,在德國完成了大學學業,畢業之後才去美國。還有一些著名的人士,比如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等,這些都是改變世界的人,雖然他們改變的方向有好有壞。
德國有很多世界第一,汽車、化工、機械、環保都是世界第一。現在很多人出國上大學首選美國,我也一直以為教育國際化排名前列的是美國、加拿大、澳洲,後來我驚奇的發現英國總領事會公布一個數據:德國大學國際化水平2010年躍居世界第一,這讓我有些吃驚。當然,這也是有證據的,德國大學的留學生占大學學生總數的10%-15%,一般不會低於10%。因為德國政府每年給大學提供補貼,外國學生越多,補貼越多。這隻是補貼而已,財政投入辦學的基本經費仍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