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越時空、跨文化的細節——廁所風俗古外古今手紙漫談(1 / 3)

小時候,記得有這樣幾句不太雅順的順口溜:“王一漢,屙屎不幹;屁眼一摳,爬起來就溜。”王一漢,烏有先生也,要作賤哪個小孩子,他就是王一漢。大家夥兒對著他齊聲高呼:“王一漢,屙……”那氣勢,足以讓任何一個“王一漢”惶恐無措,狼狽而逃。不擦屁股,當然是因為忘了帶衛生紙。

衛生紙,文縐縐的叫法是“廁紙”,老百姓長期通行的委婉說法是“手紙”,也有人通俗地把它直呼為“擦(幹)屁股紙”。現代通行的文雅叫法是衛生紙。在“出口”問題上,人們通常有兩急:要方便時,找不著廁所急;輕鬆之後,沒有手紙也急。遠古的人們怎樣對待方便後的屁股,現在已不得而知。隨著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手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伊拉克戰爭中,英國軍隊的補給供應有時出現短缺。部分英國國會議員指責說,駐紮在海灣地區的英國軍隊正遭受“非人生活條件”的折磨,甚至連柔軟的手紙這樣最基本的必需品都不能保證。能不能用上“柔軟的手紙”,成了人與非人的生活的區分標準之一,可見手紙在現代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五花八門的手紙材料

古往今來,東西方用來充當手紙的材料可謂五花八門。

1、歐洲先人的雅好

早先,海邊的人們用貝殼如廁,鄉下人上茅房用幹麥稈擦屁股,樹枝、小石子、碎磚、瓦片,等等,都曾經充當過人們的擦拭工具。公元前.500年,古羅馬人用的是木棍上長出的木耳,南京大學曆史係的陳仲丹先生認為古羅馬人在這方麵還有一項重要發明,就是在公共廁所裏備有插在小棍上的海綿,浸水用於擦拭。第一批美洲移民用的是玉米芯,他們把幹硬的玉米芯用水泡軟後取用。沙皇俄國的富農則用一隻小木頭刮子。海盜們用的是獸毛。中世紀的法國皇宮使用的是一種經久耐用型的“手紙”——那是一根從房頂上垂下來的粗麻繩,皇宮裏的人們用它來擦屁股,皇上用完了皇後用,皇後用完了寵臣用,就是那一根,常年不換,永不磨損。到了路易十三時代就講究多了,宰相黎塞留(1585—1642)甚至使用美利奴羊毛來擦屁股。路易十四除了羊毛之外,還喜歡選用一些網眼類織物當手紙。瑪麗·安托萬內特用小布片。最為標新立異的手紙大概是由沙皇彼得大帝(1672—1725)使用的。彼得大帝不知出於什麼心理,還是什麼特殊環境養成的怪異習慣,他如廁的手紙必須是用剛剛宰殺的鵝頸,有時甚至可以看得出鵝頸上的肉還在伸縮顫動,想想真讓人毛骨悚然。這樣的手紙不要說使用,很多人摸一下甚至看一眼都會起一身雞皮疙瘩。看來,隻有他這樣特立獨行的改革家才會有如此別具一格的選擇。

2、鶯鶯小姐的瓦礫

清人胡應麟在《甲乙剩言》裏記了這樣一件事:有個客人告訴他,在安平一帶,男男女女上廁所時都是用瓦礫作手紙。胡笑道,安平在晉唐時屬於博陵縣,《西廂記》裏的崔鶯鶯就是那兒的人,你想想細皮嫩肉的鶯鶯小姐用瓦礫擦屁股會是什麼感覺?客人辯道,鶯鶯小姐是大家閨秀,上廁所必定與大家不一樣。胡應麟又是一笑,說:“北齊的文宣帝上廁所,命令大臣楊情拿著廁籌在旁邊伺候。三藏律部規定上廁所用廁籌,以皇帝之尊,比丘之潔仍用廁籌不用紙,瓦礫與廁籌有什麼不同呢。”客人大笑。

3、廁籌與廁簡、廁篦

那麼,胡應麟在這兒說的廁籌又是個什麼東西呢。這裏所說的廁籌是衛生用品,其作用就相當於今天人們使用的手紙。一般說來,廁籌是用木片或竹片製作的,大致三五寸長,用刀削好打磨光滑後,放在廁所裏備用。也有的地方是用蘆葦做廁籌。古代中國的上流社會在如廁問題上經曆了一個由廁籌(也稱廁簡、廁篦)向手紙過渡的過程。一般認為,從六朝開始,解大手之後,用籌子拭穢,然後再用水洗滌幹淨。

4、孫皓的捧籌使者

廁籌也被稱為屏籌。因為古人常常把廁所稱為屏廁,故廁籌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屏籌。《法苑珠林》卷十三引隋侯白《旌異記》:“吳時,於建業後園平地獲金像一軀……孫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於廁處,令執屏籌。”皇權時代,很多人為了拍皇帝的馬屁,爭著製造祥瑞的神話,今天這兒發現一隻麒麟,明天那兒飄來一團紫氣,直把個皇帝搞得暈暈乎乎以為自己真成了真龍天子。孫皓是孫權的孫子,作為皇帝,他專橫殘暴,無所作為,後來投降晉武帝,被封為歸命侯。但在祥瑞的問題上,看來孫皓頭腦還是非常清醒的。什麼天賜祥瑞,就讓他站在廁所裏為我捧擦屁股的屏籌好了。

5、豪門的廁籌

據史書記載,劉寔去拜訪巨富石崇,偏偏趕上內急,上廁所時,見房間內裝飾奢華,床鋪齊備,鋪錦疊繡,還有兩個衣著華美的婢女在內伺候。劉寔大驚,以為闖入了主人家的臥室,急忙返身退出,對石崇道歉說:“對不起,跑錯了,走到您的房間裏去了!”石崇說:沒錯,那就是廁所啊。劉寔再次來到廁所,伺候在廁所內的女婢向他奉上了裝在錦囊內的廁籌。然而,劉寔進了如此豪華的廁所卻有了心理障礙,老是拉不出來,隻好出來對石崇說:“我這窮酸漢實在不習慣用你那廁所。”《北史》上說,楊倍雖然已經坐上了宰相的高位,但文宣帝高洋還要時常命令他削一些廁籌送到宮裏來,留著給自己拭穢。

6、軍用品廁籌

唐德宗時,著名畫家韓滉擔任鎮海節度使。當時中原地區戰亂頻仍,國家財政艱難,韓滉不僅畫得一手好畫(代表作《五牛圖》等今仍存世),而且非常善於整理財政,規劃調度。在任節度使期間,他保衛運河漕運,運送大量戰略物資到關中地區,這些物資中就有廁籌。“則資裝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廁籌,混皆手筆記歹Ⅱ,無不周備。”(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1583頁)這一段話不僅說明當年人們使用廁籌的普遍性,而且說明了使用廁籌的地域的廣泛性。同時還說明,廁籌在當時已是一種大宗的商品(貢品或軍用品)。

7、寺觀與廁籌

寺廟裏的信徒們是集體生活,對衛生也就比較重視,於廁所的布局和如廁用品的配備都有明確的規定。東晉譯《摩訶僧祗律》三四《明威儀法》:“(廁)屋中應安隔,使兩不相見,邊安廁篦。”廁所中設隔板遮擋相互間的視線,保護個人隱私,旁邊還要預備好廁籌,以免如廁後的尷尬,廟裏為此製訂專門的製度,可見他們對出口問題的重視。明代陶宗儀的《輟耕錄·廁籌》:“今寺觀削木為籌,置溷圊中,名日廁籌。”陶宗儀的記載中說明當時寺觀中使用的廁籌是木製品。

8、後主削廁籌

南唐寺廟裏的和尚們的屁股可謂是最高貴的屁股,因為他們可以享用皇帝親手為他們削製的廁籌。《南唐書·浮屠傳》記載,才子皇帝李後主為了表示對佛教的崇拜與虔誠,不僅頭戴僧帽,身披袈裟,口頌佛經,磕頭禮拜,而且與周後一起親自為僧徒削竹片做廁簡,削好了的廁簡還要一根根在自己的麵頰上刮刮蹭蹭,親身體驗一下是不是已經打磨光滑了,稍微有一點芒刺,都要重新返工,再加修治,以免劃破“肉身菩薩”的屁股。堂堂一國之尊,放著多少大事不理而要去給和尚們做手紙,他要不成為亡國之君那才是蒼天無眼。

9、廁籌出生論

和很多事物一樣,廁籌也存在一個出生問題,也就是發明權的問題。中國人對這些問題向來是當仁不讓,廁籌的發明權無疑屬於中國。日本的考古學界在他們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不少古代廁所,並在現存最古老的廁所遺跡中出土了150多根木製廁籌。可見日本人也很早就開始使用廁籌。不過,中日兩國交往很早,也很密切,這些廁籌當年也許是來自中國的進口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