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抑鬱症的預防(2 / 3)

3.如何預防產後抑鬱症

(1)產後抑鬱可自愈:如果你隻是產後抑鬱,讓自己的心緒放鬆,等待著身體對激素水平變化的重新適應。

(2)創造健康的產後恢複環境:當你從醫院回家時,要限製人來看你。關掉你的電話,為自己創造一個安靜、閑適、健康的休養環境。

(3)清淡而營養的產後飲食:吃營養豐富而又清淡的食物,享受被親人照顧的親情,感謝一餐一飯的營養和愛心。

(4)適度運動快樂心情:做適量的家務勞動和體育鍛煉。這不僅能夠轉移注意力,不再將注意力集中在寶貝或者煩心的事情上,更是可以使體內自動產生快樂元素,使做媽媽的心情從內而外地快樂起來。

不要用傳統的方式對待新媽媽,不能下地、不能出門、不能幹活、連電視也不能看,這些都會使新媽媽越發地感覺到生活乏味單調,加劇抑鬱情緒。

(5)珍惜每一個睡眠機會:新媽媽要學會創造各種條件讓自己睡個覺。有時候,即便半個小時的睡眠也能給你帶來好心情!當寶寶安然入睡時,新媽媽不要去洗洗涮涮,而要抓緊時間睡覺,哪怕是閉目養神。這時候千萬要記住關掉你的電話,不要讓它驚擾了自己和寶寶的好覺。

(6)幫助與尋求幫助:一方麵,新媽媽的家人不要隻顧沉浸在增添新寶寶的快樂中而忽略了新媽媽的心理變化。要多陪新媽媽說說話,及時告訴她育兒的經驗,避免手足無措,緊張慌張。另一方麵,新媽媽自己要學會尋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幫助。要知道,在這個時候,大家都願意幫助你,隻要你說出來!

(7)自我心理調適:有了寶寶後,媽媽的價值觀會有所改變,對自己、對丈夫、對寶寶的期望值也會更接近實際,甚至對生活的看法也會變得更加實際,坦然接受這一切有益於幫助新媽媽擺脫消極情緒。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聽音樂等,在自己的愛好中忘記煩惱。

(8)換位思考,彼此理解:因為新添了小寶寶,新爸爸會感到壓力很大,他們會更勤奮地工作,新媽媽要理解丈夫的辛苦和對家庭的奉獻,不要認為隻有自己“勞苦功高”。而丈夫也應該理解妻子產後身體的變化與照顧寶寶的辛苦,主動分擔家務,不能全丟給妻子。夫妻之間要相互理解和交流,不要把對彼此的不滿放在心裏。

(9)勇敢麵對,科學治療:如果新媽媽出現產後抑鬱症的症狀,要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類藥物,不要輕視抑鬱症的危害性。

(10)期望有好時光也有壞日子:人生不僅有樂觀、歡樂、成功、幸福等美好的時光和心境,也有悲哀、沮喪、痛苦、茫然、失敗和不幸,關鍵是我們能否以樂觀、健康的心態去對待我們所處的境遇。新生命的到來不僅給新媽媽帶來了歡樂,更帶來了繁重的勞動、重大的責任和永無止境的勞碌和操心。小寶寶是媽媽的希望之源,他的健康與幸福與新媽媽今天的表現息息相關。

她生過孩子後為什麼整天哭泣?

季穎,女,26歲,銀行職員。半月前生育一子,產後始終提不起精神,心情低落,哭泣,煩躁不安,對孩子沒有感情,不願意哺乳,孩子一哭就想發脾氣。經常抱怨這麼早要孩子影響了她的發展與前途,自己沒希望了,徹底變成家庭主婦了,這種沒有質量的生活還不如死了好。近幾天開始話少,不照顧孩子,整天哭泣。工作繁忙的丈夫抽空將其送入醫院求診,醫生診斷:產後抑鬱症。

孩子是家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但孩子的出生同時也打破了年輕夫妻甜美的二人世界,使原有的家庭平衡處於失衡狀態。尤其是年輕的媽媽,角色的變換猝不及防,原本幸福任性的小女人瞬間變換成人母,奶瓶、尿布滿屋飛舞。夫妻間卿卿我我的時間,上網聊天、玩遊戲的時間,看電視、逛街、做美容的時間以及事業上發展自己的時間都被照顧嬰兒替代。加之孩子出生後家庭關注的重心轉移,產婦有一種被忽視的感覺;產後身體虛弱,經常產生一些不適的感覺;產後體形變化、雌激素水平變化等因素導致產後抑鬱的發生。如果能夠正確麵對就能順利走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4.如何進行家庭預防

(1)保持樂觀:其實,情緒低落不是什麼大問題。要知道這種感覺隻是暫時的,等你一覺醒來,你甚至可能想不起來昨天為什麼情緒低落。

(2)走出封閉的環境:待在家裏胡思亂想或看電視,肯定使你更沮喪。不妨走到戶外,做些休閑活動,具體做什麼都沒關係,隻要是有活力、不枯燥的事情。散步、騎腳踏車、拜訪朋友、下棋、閱讀,都是不錯的選擇。保持心靈活躍,並充分休息,盡可能避免有害的情緒。

(3)轉移注意力:你可以做一些能使你分散注意力的事情,比如,用海綿給地板打蠟,清潔浴室的瓷磚,或研究花草樹木。

(4)發泄出來:將你的感受說給某人聽,通常會有幫助。找一個關心你的朋友,把你的心事告訴他,這比悶在心裏要好受得多。當你愈說愈難過時,不妨盡情地哭一場。流眼淚是一種絕佳的發泄方式,尤其當你知道你為何而哭時。

(5)放慢腳步: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很快,如果你懷疑每日行程安排過度緊湊是情緒低落的原因,那麼,你何不放鬆自己,給自己多點時間休閑娛樂,做做溫水浴或按摩。

(6)避免做重大決定:當你沮喪時,你的判斷力也會受到影響。將生活裏的重要決定留待情緒穩定時再做,以免做出錯誤的決定,使你更加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