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形形色色的抑鬱症(2 / 3)

(4)社交圈縮小:老年人大多退休、賦閑在家,日常活動減少,交際範圍明顯縮小,很容易產生孤獨感,變得孤僻,缺少生活的樂趣,漸漸地滋生出抑鬱症。

(5)其他因素:疾病纏身、經濟困難、家庭矛盾、居住條件差等。此外,醫源性因素使老年人抑鬱危險更高,因為老年人經常服用各種藥物,包括可能導致抑鬱的藥物。

老年人的抑鬱症狀與中青年人的抑鬱症狀不同,老年人的抑鬱症狀不是表現出明顯的心境變化,而是出現更多的身體症狀,譬如全身疼痛或便秘,往往會被誤診或漏診。所以,當老年人自己覺得有症狀,而又查不出原因時,就要考慮是不是得了“心理感冒”——老年抑鬱症,要及時找精神科醫生就診。

5.什麼是更年期抑鬱症

更年期婦女罹患抑鬱症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其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疲乏無力,對生活多喪失信心,自我評價過低,覺得度日如年,有的則產生拒食及自殺行為。抑鬱症對更年期女性的心身健康影響巨大,直接影響到晚年的生活質量及壽命的長短,早已引起醫學界的高度重視。

母親為什麼天天苦著個臉?

由於單位效益不好,我的母親45歲就提前退休了(稱為內退)。家裏經濟情況還可以,加上她退休後還有一定的收入,所以大家都說早些退休也好,可以過過清靜的日子,可是母親卻一直不開心,覺得單位對她不公平。退休後,她不但沒有變得清靜,反而脾氣變得很壞,常為了一點小事就大為不滿,或是煩躁不安。我的父親偶爾指出她的缺點,她就會和他吵上一整天,還有一次甚至服下很多安眠藥,說她反正活得沒意思,弄得全家都很緊張。和以前相比,母親好像變了一個人。曾經有一天我聽見父親跟母親發脾氣說:“你怎麼回事啊,天天苦著個臉。”母親也不說話,表情很憂鬱。當時我天天忙工作,每天一大早就上班去了,晚上下班回來很累,吃完飯就休息了,所以跟我母親的接觸不多。但我發現那段時間,每天早上我上班前,母親總會到我的房間坐一會兒,跟我說話,問東問西的,還喜歡跟家裏的狗說話,我總是有一搭沒一搭地回她,然後她會自言自語地說:“唉!跟你和狗說說話心裏就舒服了。”其實從那個時候開始母親就患了抑鬱症,但那時是早期,我卻沒有及時發現。後來情況越來越嚴重了,她逐漸發展到想輕生,我和父親才重視起來,才意識到母親得了抑鬱症。

於是我問父親怎麼回事,父親回想了一下她得病的過程。原來,母親得病的前一個月,小舅舅打來電話,說小舅媽不行了,當時小舅媽得的是癌症,在醫院已經住了好長時間,花了不少錢也沒救過來。母親跟父親說要去醫院見小舅媽最後一麵,父親當時沒同意。因為母親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不適合去醫院、殯儀館之類的地方;何況小舅媽是垂死之人,身上陰氣比較重,去了不太吉利。當時父親要一個人去看,叫母親留在家裏看家,可母親那時不知怎麼想的,執意要去,很堅持,父親拗不過她,就帶她去了。母親不但看了,當時還摸了摸小舅媽的手,還掀開她的被子看了看,回來跟父親說,小舅媽的手冰涼冰涼的。

那天就是一個轉折點吧,從那天以後母親就開始不開心了,總是鬱鬱寡歡的。病也許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在這件事之前,大舅在小舅媽病死前,突發心髒病,做了一次心髒搭橋手術,萬幸的是人救過來了。但是母親一直把這件事記在心上,非常在意自己的健康,一般老年人都這樣吧,所以對這些事情比較敏感。父親後來跟我說過,自從這兩件事後母親就開始跟他嘮叨,說他們都是親戚,會不會有遺傳啊,怕會得上大舅、小舅媽那些病,父親總是說她杞人憂天,沒當一回事。但母親可不這麼想,她開始疑神疑鬼了,特別是在去醫院看了小舅媽大約一個月後,她總是說身上這兒痛那兒痛,一會兒說感覺身上的血不流動了,一會兒說腿麻,一會兒說大小便不通。總之她以前看到的、聽到的別人生的病都想到自己身上了。

可是事實證明她並沒有得那些病,都是她自己想象出來的,於是大家才懷疑到她得了抑鬱症,是思想上的毛病。後來帶她到腦科醫院看病,醫生說沒什麼,回家多運動、多跟人交流,想開點就沒事了,還開了好多藥。醫生也沒什麼特別好的辦法,這是心病,很難治,於是大家想還是讓她回來慢慢調理吧。

那段時間也是我最煩惱的時候,母親鬧了好幾次要輕生。有一次,一大早我還在睡夢中,母親忽然衝進我房間拉開窗戶要跳,被我拖住了,並嚇出了一身汗。這種情況已經發生好幾次了,都被我和父親發現製止住了,沒辦法隻好把家裏的窗戶都打上了鐵柵欄。那段時間母親鬧得最凶,我每天上班都提心吊膽的,還買了很貴的進口抗抑鬱藥給她吃,但是作用不大。我總是盼望著她能盡快好起來。

更年期抑鬱症發病原因較為複雜,除與自身的生理功能改變有關外,與社會、家庭、心理等方麵關係也十分密切。從臨床發病機製來看,預防更年期抑鬱症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提前認識本病,做好心理準備:正確認識本病的發病原因及其轉歸,了解其臨床表現,在心理上早做好準備,為預防本病的發生打下良好基礎,即使以後出現早期臨床症狀,也不會因此而緊張不安。反之則不然。

(2)處理好家庭、社會關係:更年期婦女情緒易於激動,容易與家人發生矛盾。這就要求大家相互體諒,遇事要冷靜,不要為一點小事、一句不順耳的話而大動肝火。家庭和睦是全家人的幸福,也是預防本病的重要因素。更年期婦女不但要適應家庭,更要適應社會,對當今社會上的一些現象要有一個正確認識,不理解的要多與他人交流看法,不要悶在心裏,自尋煩惱,要以樂觀態度對待生活、對待社會,這對預防抑鬱症十分有利。

(3)創造豐富多彩的生活:更年期婦女大多臨近退休,有的已經退休或下崗在家,思想壓力較大,心裏總存在一種失落感。這時要把生活安排得有節奏,適當增加業餘愛好。如養魚、養花、繪畫、下棋、聽音樂等,不僅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還能保持良好的大腦功能,增進身心健康,對預防本病大有裨益。

(4)合理安排體育鍛煉:體育活動可以通過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以提高身體素質,同時也能提高心理素質,提高對突發事件的適應能力。宜選擇運動量小、運動節奏慢的運動,如打太極拳、練劍、慢跑、散步等,讓患者在運動中獲得歡樂,忘掉煩惱和不幸,對預防本病大有益處。

(5)正視“負性生活事件”:正確對待突發事件,如喪偶、親人離別、患病等,對更年期婦女來說甚為重要,遇事要注意保持鎮靜,以自身健康為重,切不可憂心如焚、不思後果,從而誘發或加重本病。

更年期婦女發生抑鬱症,既有自身因素,也有家庭、社會因素,這就要求家人多關心照顧她們,社會重視她們。值得一提的是,更年期抑鬱症一旦加重,應及時看醫生,不可掉以輕心。

6.什麼是產後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是指分娩後出現的不典型的抑鬱,多於產後6周內起病,通常在3~6個月內自行恢複。可能的發病原因與這時期內分泌的急劇變化和性格特點,如自我為中心、情緒不穩、好強固執、多疑敏感等有關。起病常是潛隱的,常不被發現,當症狀處於輕度到中度而且尋求幫助的行為遭到阻止時,產後抑鬱可以發展到嚴重的地步,有的甚至可能出現擴大性自殺。

她為什麼生了兒子後卻不高興?

小王,26歲,大學畢業後,在一家著名的外貿企業任職。因其天姿秀麗,性格開朗、活潑,深得男士們的鍾愛,不乏追求者。兩年前她與相互傾心多年的男友喜結良緣。婚後兩人恩愛有加,小日子過得甜甜蜜蜜。一年後,小王的腹部日漸膨脹,愛情的種子在兩人的精心孕育下悄悄發芽。一月前終成正果,小家夥在全家人的期盼和祝福下順利降生。是個男孩,3900克重,一頭黑發,麵色紅潤,一雙大大的眼睛,是個人見人愛的寶貝。在親人們的精心嗬護下,母子二人平平安安,小家夥健康成長。可是在孩子剛滿月後不久,家人發現小王卻發生了一些變化,她白天總是沒精打采,缺少笑容,晚上又睡不著覺。怕聲響和光亮,心情壓抑、煩躁、易發脾氣,對什麼都沒有興趣,常常獨自唉聲歎氣或哭泣。不思茶飯,奶水也明顯減少。總擔心孩子會生病,懷疑自己能否把孩子養大,甚至有與孩子一同離去的可怕念頭。望著小王日益消瘦的麵龐,家人都很著急,但怎麼去開導、勸解和鼓勵,都沒有什麼大的作用。故家人送她去看心理谘詢門診。在心理醫生詳細的檢查後,確診小王是患了產後抑鬱症。通過積極的心理和抗抑鬱藥物的治療,兩周後小王的情況明顯好轉,臉上又見到了笑容。往日自信、開朗、健康的小王複活了。

很多婦女都有過產後情緒低落的某些體驗:學者們稱之為“產後抑鬱症”。據估計有50%的產婦可出現短暫的抑鬱,這種情況有時也稱為“母親憂鬱”,常見的表現為抽泣、失眠、易激怒、疲乏等,一般在一周內可自行緩解。另有10%~20%的產婦會出現中度至嚴重的抑鬱,表現為自我評價下降,對以前感興趣的事物喪失興趣,有諸多軀體不適,對嬰兒的健康極度擔憂,懷疑自己能否成為一名“能帶好孩子的母親”,沮喪到極點,可有輕生的行為。造成嚴重的產後抑鬱症的原因既有性激素水平變化的生物學因素,又有心理、社會應激的因素。由於產後抑鬱症不僅關係到患者的自身安全問題,還增加了嬰兒的安全問題,因此加強對產後抑鬱的認識和防範是非常重要的。引起產後抑鬱症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產婦體內內分泌激素產生了急劇變化。分娩後,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激素急劇下降,而催乳素急劇升高;且這個過程隻在數小時或10小時左右就完成了。其次,分娩後產婦外環境也出現了劇烈變化,如對分娩過程的“心有餘悸”、對胎兒是否正常、產後恢複是否能順利等,都會產生心理壓力,導致情緒緊張、焦慮、恐懼;加上在產後需要哺乳、照顧孩子等,從而出現失眠、食欲減退等,有的還要考慮家庭“添丁加口”後的經濟、健康及家庭成員的關係等。此外,由於兼任了女兒、妻子、母親和媳婦等多重角色,對周圍一切可能都較為敏感。因此,產後抑鬱症的出現也就不足為怪了。

產後抑鬱症也可造成母嬰連接障礙。母嬰連接是指母親和嬰兒間的情緒紐帶,它取決於一些因素,包括母嬰間軀體接觸、嬰兒的行為和母親的情緒反應性。這種情感障礙往往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研究表明,母嬰連接不良時母親可能拒絕照管嬰兒,令嬰兒發生損傷,並妨礙嬰兒的正常發育生長。據報道,孩子多動症即與嬰兒時期的母嬰連接不良有關。患產後抑鬱症的母親不願抱嬰兒或不能給嬰兒有效的喂奶及觀察嬰兒溫暖與否;不注意嬰兒的反應,嬰兒的啼哭也不能喚起母親注意;由於母親的不正常撫摸,嬰兒有時變得難以管理;母親與嬰兒相處不融洽,母親往往手臂伸直抱孩子,不目擊嬰兒,忽視嬰兒的交往信號,把嬰兒的微笑或咯咯笑視為換氣而不認為是社會交往的表示;厭惡孩子或害怕接觸孩子,甚至出現一些妄想,如認為嬰兒是新的救世主(誇大妄想),孩子生病或死亡(疾病妄想),孩子的形狀、大小、色澤改變(體象改變)或孩子變為野獸或邪惡(變獸妄想)等。對早期嬰兒的不良影響會令孩子在出生後頭3個月出現行為困難,嬰兒較為緊張,較少滿足,易疲憊,而且動作發展不良。對後期嬰兒(12~19個月)的影響研究表明,母親的產後抑鬱症與嬰兒的認識能力和嬰兒的性格發展相關。母親產後抑鬱症的嚴重程度與嬰兒的不良精神和運動發展呈正相關。對兒童早期(4~5歲)的影響在產後第一年有抑鬱症的母親,她的孩子的能力和認知指數均顯著低於健康婦女的孩子。基於產後抑鬱症對母親和孩子的不良影響,此症一旦確診,盡早治療,運用心理治療和抗抑鬱藥物治療,常常會有較好的效果。這不僅僅可避免母親病情加重,甚至向產後精神病發展,也可使嬰兒盡早地感受到媽媽的慈愛和溫暖,健康快樂地成長。

男性也會患產後抑鬱症嗎?

產後抑鬱症正在不斷擴散到男性身上。有一位梁先生,原本在一間大酒樓任職廚師,就在這間酒樓結束營業令他離職的那一天,他的太太誕下他們的第一個嬰兒。本來這是人生的一大喜事,他卻在高興之餘,自然而然地擔心起往後的日子和生活的重擔。這樣一來,精神壓力隨之不斷增加,使他的脾氣日漸暴躁,而且出現失眠,有時整天悶悶不樂,甚至為了些小事而和太太爭吵不休。

其實,男性產後抑鬱症,可以產生很嚴重的後果,比如造成家庭的破裂,乃至傷親害兒;比如誤入歧途,劫掠賭博等。其直接原因往往是作為一家之主的男性,為了解決家庭經濟問題,而做出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來。

對於男性產後抑鬱症,隻有從其原因尋找缺口,才能徹底解決。辦法有:①失業的要努力尋找工作,盡早解決經濟支柱的問題。有時在解決這一問題後,其他的症狀會隨之全部消除。②多與親人朋友溝通,暢言自己的心病何在。有時點滴的溫暖,足以救援一顆不斷被冷凍吞噬而墮落的心。③主動找心理醫生輔導,從心理學上找出症結所在,可以少走好多彎路。

7.什麼是躁狂抑鬱症

躁狂抑鬱症指的是雙相情感障礙,以明顯而持久的情緒高漲或情緒低落反複發作為主要特征。情緒高漲時伴有明顯的言語增多,感到腦子特別靈活,像是加了油的機器,精力旺盛,能力增強,行為活動明顯增多;情緒低落時伴有明顯的言語減少,能力下降,自卑,缺乏興趣,精力不濟,行為活動明顯減少。二者交替出現或同時出現,有些患者可伴幻覺、妄想。本病有反複發作的傾向,大部分患者間歇期完全緩解。

他為什麼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愁悶?

李剛,男,43歲,已婚,小學教師,漢族,因間歇性歡樂與愁悶少語交替發作20年,再度發作到精神病醫院治療。李剛幼年生長發育良好,學習成績優良,師範學校畢業後教學,工作能力強,21歲即當小學校長,並結婚,夫妻感情好。23歲時因與領導意見分歧、校長被撤職後即開始精神失常,表現為不語,悶悶不樂,唉聲歎氣,坐臥不安,說活著沒意思,腦子遲鈍、無用,連做家務也很困難,感到處境艱難,度日如年。晨起情緒特別壞,晚上稍好。不願出門,不願見人,不願講話,不參加任何活動,成天無精打采,飯量銳減,但不覺饑餓。身體日益消瘦,對性生活無要求。入睡難,早醒。無幻覺、妄想表現。家人不以為是病,以為是受處分“鬧情緒”。以上情況一直持續半年。半年後一改以往表現,變得無原因歡樂,愛說話,說自己腦子好使,渾身有力氣,見人就打招呼,說個沒完,喜歡交朋友,慷慨招待,吹噓自己,成天忙碌,走東家串西家,騎著新車穿著新衣到處逛,晚上僅睡3~4小時,天不亮就起床,一事沒完又去做另一件事。半年後上述表現消失,一切如常。

27歲時無明顯原因又開始發病,與23歲時的表現一樣,持續一年半轉為歡樂話多,至29歲時又轉為發愁少語,懸梁自縊,未遂,一年後又恢複正常。

35歲時因未能調整工資而悶悶不樂,閉門不出,愁家庭生活困難,多次尋機鑽往汽車輪下自殺未遂,半年後自行緩解,一切如常。

43歲又轉為歡樂話多,毛遂自薦當了某一日報義務通訊員,徹夜不眠寫報道、詩歌,在家難以管理,第一次被送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療,被診斷為躁狂抑鬱症躁狂狀態。

他為什麼跳樓了?

住在某高檔住宅區的王勇跳樓身亡的噩耗傳到他的單位時,與他認識的人誰也不相信這是真的。王勇雖然進單位不久,但在剛剛過去的幾個月裏,他一直與大家相處得十分融洽。特別是2個月前的一次業務討論會,王勇敏捷的思維、激昂的話語給每個與會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後的幾天裏,他起早摸黑的工作勁頭,也深深地感動了周圍每一個人。更使人感慨的是,王勇非常善解人意,懂得關懷和體貼人。每當工作到很晚的時候,他就會悄悄地跑出去,買些漢堡、飲料之類的食品給大家充饑,似乎同事們是在為他打工。有好幾次王勇熱情地邀請大家到外麵聚一聚,有人不同意,他還大發脾氣,搞得人家也沒辦法。但是,在出事前一個多月裏,他的情緒似乎起了不小的變化。同事們發現王勇的話語少了不少,工作的熱情也有所下降,有的同事不經意地注意到王勇有時顯得心事重重,似乎有什麼難以啟齒的隱秘。有人也曾經試圖去關心一下他,被他婉言謝絕了。單位都是由年紀比較輕,知識層次比較高的人所組成,而工作相對較為緊張,因此,既然他不願吐露心跡,大家也就沒當回事。

揭開王勇跳樓自殺秘密的是他的母親。原來,王勇在大學的時候曾經被診斷為躁狂抑鬱症,當時也是一會兒高興,一會兒傷心。後來經過治療,症狀得到了緩解。大學畢業工作一段時間以後,王勇覺得自己已完全康複,所以停止了醫學隨訪。幾個月前,其父母發現他情緒有些高漲,曾經提醒他去看看醫生,並敦促他吃些藥。王勇以工作忙為理由,一直沒去找醫生。後來情緒低落的時候,盡管他自己感到心力交瘁,但為了掩飾他的病情,還是堅持上班。他的父母曾經反複勸說,王勇就是不為所動,直到“一了百了”。

雙相情感障礙是指既有躁狂(含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還有兩種狀態混合發作的情感性障礙。如果本次發病表現為抑鬱發作,則稱為雙相抑鬱症。此類患者的情緒往往會相互轉化,給治療帶來困難,因為這兩種狀態的治療原則基本是相反的,抗抑鬱藥物會有誘發躁狂的傾向,同樣抗躁狂藥物有誘發抑鬱的可能。如果一個患者治療後很快就“判若兩人”,一定要考慮到相互轉化的可能。我國1982年12個地區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該病的患病率為0.37%。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2~3倍;社會高層患病率較社會低層高;該病最多見於成年人,但近年來青少年的發病率亦有明顯增加趨勢;生活事件的不良刺激對本病的發生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遺傳因素在躁狂症的病因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調查顯示:大約有1/3的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血緣關係愈近,患病的概率就越高。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情緒在疾病的進程中經曆了彩虹的不同色帶,一個人的情緒經曆的彩虹色帶數目取決於所患疾病的類型:一些人經曆了從重性抑鬱症到嚴重躁狂症的兩個極端,其他人主要經曆從抑鬱到輕型躁狂。這種情緒的波動可能導致真正的悲痛。這種疾病可能會嚴重影響人們在社會或家庭生活中、在他們的工作中或在生活其他重要方麵的表現。

雙相情感障礙的周期循環類型是變化多樣的。在很多病例中,疾病首先表現為抑鬱發作,在幾天、幾周或幾個月後抑鬱症狀會轉為躁狂症狀。有些人在躁狂發作和抑鬱發作之間的那段時期裏情緒是正常的;而另一些人或是嚴重的抑鬱發作,或是嚴重的躁狂發作,兩者之間並沒有情緒正常的間隔期。有些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會連續經曆幾個抑鬱發作期,而隻有一個偶發的輕型躁狂發作期。但另一些患者會頻繁出現躁狂症狀,而抑鬱症狀出現的不頻繁。10%~20%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隻有躁狂發作而無抑鬱發作,還有其他一些人同時經曆躁狂發作和抑鬱發作。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疾病的不同發作階段情感完全不同。在抑鬱發作階段,你可能會經曆以上所述的各種抑鬱症的症狀:你可能會失去勇氣,感到自己很沒用或很難集中精力。與此相反,輕型躁狂患者則感覺超好:心情愉快,害羞感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頭腦中時常有新的想法,你覺得自己很輕鬆,充滿活力,很幸福,無所不能。在躁狂發作期間,即雙相情感障礙表現最劇烈的階段,所有事情的節奏都加快了。你的思維會變得極度活躍,以至於你無法集中精力。你的行動跟不上思維、記性變差、煩躁、易怒、恐懼、無法控製自己。所有這些感覺,盡管互不相同,但都是雙相情感障礙的症狀。雙相情感障礙可能帶來危險,躁狂症嚴重影響了你的判斷,你可能做出不計後果的行為。如果你的症狀很嚴重,你會完全與現實脫節並且產生錯覺。在躁狂症發作階段,患者可能有自殺的想法,未經治療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至少有15%實施過自殺行為。因為以上的原因,在躁狂或抑鬱急性發作時,患者最好住院治療。

8.什麼是反應性抑鬱症

反應性抑鬱症又稱心因性抑鬱症,是由強烈的精神刺激或持久的精神緊張等應激因素作用起病的。臨床表現以突出的抑鬱情緒為主要特征,同時也存在認知、行為和軀體調節功能等多方麵的障礙,其症狀表現容易被人理解,且與精神刺激因素有明顯的關聯,病程可長可短。

她該如何麵對不忠的丈夫?

張娜,30歲,是某單位的總會計師。其病前性格開朗,自尊心特別強,非常愛麵子,平時喜好文藝活動。在她25歲的時候,與本單位的一個男同事結了婚。婚後生活美滿,一年後有了愛情的結晶。但是兩年前,張娜發現丈夫對她的感情逐漸疏遠了,並不時地風聞丈夫與同單位另一個女性交往密切。為此,她情緒有了明顯變化,出現憤怒、悔恨、矛盾的心情,她幾次想與丈夫促膝談心,把事情挑明,但最終還是埋在心裏沒講出來。就這樣一拖再拖,在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之後,有一天晚上,張娜終於打破沉悶局麵,向丈夫提出了疑問。經過幾番交鋒,丈夫不得不承認生活作風上的錯誤,並向妻子再三保證不再與那位女性保持來往,同時也請求妻子不要向單位領導揭發。表麵上夫妻間取得了暫時的平靜,但是,兩人間的感情遠遠沒有得到應有的恢複。之後,張娜常常表現得沉默寡言,有時呆坐,若有所思,工作能力明顯下降。下班回家後,精神委靡,有時暗自流淚,實在控製不住就罵上丈夫幾句。以後她逐漸產生猜疑,認為單位同事都已經知道其丈夫的事,並在背後不停地議論,為此,更感到無地自容。某次開會時,張娜突然發現領導的講話具有含沙射影的意味,這更使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已沒有繼續生活下去的必要。於是,會議還沒有結束,就匆匆忙忙趕回家,抱著心愛的女兒痛哭流涕,並決定帶著女兒一起離開這個世界。還好由於丈夫及時回家,才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最後,張娜經過4個月的住院治療,才恢複健康。

本例中導致張娜抑鬱症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丈夫不忠的陰影始終在腦海裏揮之不去,像毒瘤一樣時時吞噬著她健康的細胞,以致精神和肉體都受到嚴重的傷害。外表能幹、愛麵子、敏感、自尊心強的人,有時候,其內心並不一定如外表呈現得那麼剛強。更多見的是外強中幹,十分脆弱。因此,一旦受到傷害,患者往往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進入無地自容、無所適從的怪圈之中。繼而會出現敏感多疑的心理反應,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重了心理負擔。張娜的心理反應就是這樣走過:將信將疑、明白真相、猜疑擴大,直至想帶著女兒一起自殺。

一般認為在遭遇不良生活事件後,在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下,當超過了個體心理承受能力時就會出現心理障礙,通常認為未被解決的心理衝突是發病的基礎。突發的生活事件,如交通事故、離婚、喪偶、失業、自然災害等可以使人患反應性抑鬱症。慢性的應激也可使人發病,在當今社會發展進程中,生活節奏加快,激烈的競爭增加了人們的精神壓力,這些慢性的緊張性生活事件可以使人持久的精神緊張,並發現這些人發病後以焦慮性抑鬱者為多。因中年人遭遇的生活事件最多,他們要負責家庭的經濟來源問題,又要負責照顧老人和孩子,所以中年以上患此病者較多。例如一位中年女性由於長期與婆婆不和,經常吵架,然而家中住房緊張,又不能與婆婆分開居住,久之她對生活沒意思,不願意回家,一回到家中就焦慮不安。隨著病情的發展,她對什麼事都沒興趣,心裏總有忐忑不安的感覺,也不能上班工作,連家務活也不想做了,並反複出現自殺的念頭,和婆婆吵架時哭喊著說是婆婆毀了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