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形形色色的抑鬱症(1 / 3)

1.什麼是內源性抑鬱症

抑鬱症一般被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抑鬱症兩大類。所謂外源性抑鬱症,通常是指由外部環境事件所引起的抑鬱症,是對挫折、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工作和學習的壓力等精神刺激事件反應的結果。如反應性抑鬱症、抑鬱性神經症等。而內源性抑鬱症則是由軀體“內部”因素所引起的抑鬱症,帶有明顯的生物學特點,如遺傳成分比較突出,是抑鬱症的一種常見類型。以下抑鬱反複發作的老楊和像林黛玉一樣的王茜就是內源性抑鬱症患者:

為什麼他的抑鬱反複發作?

抑鬱症患者楊先生,64歲,退休工人。患抑鬱症40多年,從他的抑鬱發病、求醫經過等反反複複的過程中,能看出什麼軌跡呢?

幼時家境淒慘,缺吃少穿,沒有溫暖的情感體驗。曾經想做高空展翅的雄鷹,終究成了繞屋盤旋的家鴿。

17歲那年,其三姐患精神病住進精神病醫院後,給他很大震驚。他當時就考慮,我學習好,不會像她那樣。可是下半年升入高三後,班幹部改選,他一心想當宣傳委員,沒當上。幾天後,班

主任宣布讓他當班長。一悲一喜使他無法適從。當了一年的班長,除了喊“起立、敬禮、坐下”外,幾乎沒做什麼事。還不如當學習小組長時,帶領全組同學,大家成績都很好。高中的最後一學期,他已不能很好地聽課,開始失眠、多夢、思想混亂,思慮前途,總擔心“考不上大學怎麼辦”。後來硬著頭皮應試,順利通過了高考,加上老師的“好評語”,終於收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本來應該很高興,可專業不理想,他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不想讀書想到了死,但內心矛盾重重,覺得他死了這個家怎麼辦?整日覺得暗無天日,像行屍走肉,無地自容。哥哥幫他找校方,校方同意如果他實在不行,就安排他工作,但又說這是國家計劃,不去報到就空了一個位子。最後他還是勉強到了北京上學。對於從未離開過家的他,一到北京,又不適應,又當班長,宿舍裏8個人,6個北京人,落差太大。上了3個月課,他就無法堅持了,走投無路,感歎“祖國之大,容不下我的一張課桌”。其間在學校醫院領取一些安神鎮靜藥,無濟於事。他害怕天亮,不知一天將怎麼過,苦苦掙紮,試過太陽浴(冬天)、冷水浴,打過太極拳,服過地攤的假藥。本想休學一年,又怕回家。某日,他不帶任何證件,上街像遊魂一樣,遊了一整天。天黑時到了北海邊想跳下去,但最終還是沒有跳。晚上一直流浪,被兩位巡查的民警發現。第二天學校將他領回,開了一張證明“身體複查不合格,取消學籍”,連夜將他送回家,一場“大學夢”結束了。

回家後,經過一段“休整”,他算適應了舊環境。社區照顧他,安排去塑料廠工作。能夠自食其力他很開心,這三年中他表現積極,情緒樂觀,好開玩笑,頗得好評。

23歲那年廠裏有一個參軍名額,另一個小青年因父母不同意未去成。他被臨時“抓了壯丁”(已超過22周歲)。到了部隊他又不適應了,在新兵連,那些工農出身的人和城市出身的人又格格不入。那時候要革命,要脫胎換骨,要和舊家庭劃清界限,搞得他暈頭轉向,以至恢複了在大學時的精神狀態。生活十分被動,頭腦僵化,最危險的一次是指導員在上課,他在手心上寫下“打倒共產黨”五個字,又很快擦掉,但“罪惡感”留在了心中。“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他把“打倒共產黨”的念頭和他的其他思想彙報都寫了材料送上去,表示向自己鬥爭,改造思想。後來效果還好,並未被追究,隻是把他抽調出來參加“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脫離了與武器彈藥的接觸。後來慢慢心情好轉。

第三次“發病”在結婚前後,結婚是大事、喜事,他不適應。太多的人際交往,也使他難以應付。婚前他表明“我不好,我家也不好,不結了”。對方說大家都知道了兩人要結婚的事,不結婚怕難為情,堅持和他領了證。三天婚假混過來了,第四天他謊稱上白班,買了兩個麵包,到三姐家睡了一天大頭覺。第五天上夜班,恢複了“正常工作”。他結婚時父親未出場,已憂鬱生病住在精神病醫院,直到老楊生了兒子,才好過來。

第四次發病是40歲那年,父親平安入土之後,家中大修住房,發生鄰裏糾紛,得不到公平處理,氣極生病,首次住院治療。

第五次發病是46歲那年,開放市場經濟,老婆要他下海幹第二職業,做生意。家裏祖產糾紛又起,開了旅舍。第二次住院,難治,用了電休克……

第六次發病是55歲那年,因應激拆遷,各種矛盾集中而來,在未得到較滿意的拆遷結果後,又第三次住院,經治療再次燃起生命的希望。

她為什麼像林黛玉一樣?

王茜,女,25歲,學生。1980年起無明顯原因自覺頭昏、頭漲、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易緊張,而失眠,主要為入睡困難,時有早醒,感到特別空虛和無聊。白天上課精神不振,自我感覺差,自感腦子不頂用,成績有所下降,但仍為中上水平。曾去許多醫院內科檢查,未發現軀體疾病,被診斷為“神經衰弱”,給予“安定”、“穀維素”等藥物治療,未見明顯效果。隨後心情經常抑鬱、沉重,“作業成了自己的最大負擔”,“過去的熱情、信心、抱負、毅力逐漸消失”。隨著高考的臨近,更加煩躁、易激惹,常獨自一人飲泣,學習總力不從心。雖然每天看書時長達10餘小時,但收效甚微。考試前頭痛欲裂,通宵不眠,食欲不振,時有嘔吐。因此1982年高考落榜。考後如釋重負,心情稍好轉,在家讀些詩歌散文,讓自己沉浸在文章的意境之中,設法擺脫抑鬱情緒。

暑假後複讀於另一學校,心情好轉,覺得自己還有希望考入大學。持續月餘後,故態複萌,心情越發消沉,雖不願“頹廢”下去,但無論如何也振作不起來,終日少語,學習效果每況愈下,不願與人接觸,但又感到孤獨,希望有人能理解、同情。常覺得人生渺茫,懷疑人活在世上有什麼意義,“拚搏”是否得不償失,到頭來還不是一場遊戲?1983年高考的結果又以兩分之差落榜。

落榜後,不願再複讀,認為讀書是受折磨。自覺疲乏無力,整日待在家中,做些家務覺得舒服些,但不敢外出,怕見熟人,羨慕古代的隱士,曾萌發削發為尼的念頭。

1984年受聘於一中學,教初一英語,開始一段時間還覺可以,在教課中能暫時忘掉煩惱,但回到家中又覺心中空蕩,有失落感。心情好時,教學得心應手;心情壞時,十分費力,持續半年時間便辭職不幹了。以後曾做過產品檢驗,但也感力不從心,難以適應,隻好作罷。平時易激惹,家裏人誰也不敢惹她,如同暴君,敏感多疑,生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多愁善感,認為自己這一輩子完了,沒有希望了,被稱為“當代的林黛玉”。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就萬念俱灰,認為活在世上對社會、對家庭都沒有什麼意義,希望自己是個白癡,幾次企圖自殺,自述當安眠藥吃到口中時,突然覺得人生還有許多值得留戀的東西,不願撇下親人,讓他們為自己的離去而悲傷,故又吐出來了。病中情緒無明顯晝夜節律變化,體重有所減少,無明顯自責自罪,無明顯幻覺、妄想,無過分興奮或自我評價過低的表現。

老楊和王茜都是這種抑鬱症,家族史非常明顯,症狀也很多。內源性抑鬱症是一組以情感持續性低落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礙,可伴有思維和行為的改變,並常常出現睡眠障礙、食欲減退、口幹、便秘等症狀。

本病的病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可能與心理、社會因素、遺傳因素、神經內分泌和中樞神經遞質功能異常有關,可參見有關內容。這些因素錯綜複雜,相互交織,因人而異,所幸多數情況下並不妨礙醫生對該病的診斷和采取有效治療措施。

內源性抑鬱症多有下列臨床表現:

(1)情緒症狀:情緒低落,可從輕度的心情不佳到憂傷、壓抑、苦悶,甚至悲觀、絕望。患者常感到心情沉重,失去對生活和工作的熱忱和樂趣,對前途悲觀失望,找不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覺得“活著不如死了好”,並伴有強烈的自責、內疚、無用感,以消極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思維改變:思維明顯遲鈍,感到思考問題困難,常訴“腦子變笨了”,“不會想問題了”。說話聲低微、緩慢,語量少,對過去和將來存有歪曲的認知,過分貶低自己,總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隨著症狀加重,有的會在自責、內疚觀念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自罪妄想,認為自己罪孽深重,將受到懲罰。也可有貧窮、疑病和虛無妄想。

(3)行為改變:活動減少,主觀感到精力不足,疲乏無力,日常活動雖然繼續進行,但機械被動。生活中的他們多遠離熱鬧場景,喜歡安靜獨處。嚴重者可不語不動,拒絕進食,無法完成日常生活。

(4)軀體症狀:多數患者伴有睡眠障礙、食欲減退、消化功能不良、體重減輕、口幹、便秘、性欲減退及各種各樣的軀體不適感,如心慌、胸悶、憋氣、惡心等。

內源性抑鬱症的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目前新型第二代抗抑鬱藥臨床應用較多,但三環類抗抑鬱藥臨床上也可試用。各種三環類抗抑鬱藥療效不相上下,臨床可根據抑鬱及鎮靜作用強弱、副作用和患者的耐受情況進行選擇。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鎮靜作用弱,適用於精神運動性遲滯的抑鬱患者;阿米替林、多慮平鎮靜作用較強,可適用於焦慮、激惹和失眠患者;而三環類藥物抗膽堿能和心血管副作用較大,應用時需注意。新型第二代抗抑鬱劑種類很多,以選擇性5-HT再攝取抑製劑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為代表,其應用較廣,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能較好,可用於長期維持治療。

(2)電休克治療:抑鬱症患者應嚴防自傷和自殺,對於自殺觀念強烈者應用電休克可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待病情穩定後再用藥物鞏固。

(3)心理治療:在本病治療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通常采用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法,其具體方法與步驟可參見本書有關內容。

2.什麼是隱匿性抑鬱症

隱匿性抑鬱症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抑鬱症。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反複、持續出現的各種軀體不適和自主神經症狀,如頭痛腦熱、胸悶氣短、頭暈心悸、手足出汗、四肢麻木、睡眠時好時差等。由於患者出現的症狀多為軀體方麵,以致情緒低落、早醒及其他至關重要的精神症狀卻被深深地隱藏起來,以致許多患者輾轉於綜合性醫院各診療科室,備受痛苦,卻不得要領。隱匿性抑鬱症好發於中老年,女性多於男性。

他到底是患了冠心病,還是抑鬱症?

有一位中年“冠心病患者”,一年間先後住過三次院,花了上萬元的醫藥費,可胸悶、氣短、疼痛、疲乏的症狀始終未能緩解。醫生說“不行你到北京大醫院做檢查,確診一下是否真是心髒病”。

患者妻子十分著急,她無意中找到心理醫生,說丈夫從事信訪工作,每天腦子繃得緊緊的、精神壓力很大。他是個要強的人,總怕工作做不好領導有意見,同事瞧不起。每次發病,情緒都很低落,一想到上班就發愁,有時流露出輕生的念頭。對他那些典型的冠心病症狀,每次住院都要做一次全麵檢查,可結果是大問題沒有,小問題時有時無,醫生也沒轍兒了,想讓轉院,到外麵看病也不太容易,真不知該怎麼辦。

在醫生的建議下,她說服丈夫來到心理科。經會談、心理生理檢查、抑鬱量表測試,醫生診斷他患有抑鬱症。他那些冠心病症狀被解釋為心因性不適和疼痛,是軀體化障礙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抑鬱導致大腦對身體器官的指揮失調和感覺失真。

醫生讓他先放棄手中17種保心救心的藥物,用心理治療和抗抑鬱藥物試試。1個多月後,其妻高興地告訴醫生,丈夫的病情大有好轉,不但“冠心病”症狀消失了,人也變得神清氣爽。

她為什麼病魔纏身?

劉娜,今年46歲,在某建築公司任財務科長。由於她工作認真負責,業務精幹,一直深得上司器重。在她悉心指導下,兩個出校門才三四年的徒弟已能獨當一麵開展工作。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公司領導先後將這兩個徒弟派往其他分公司工作。徒弟的調離,使她肩上的擔子一下子重了不少。就在她感到心力交瘁之時,又趕上了公司上半年財務大檢查。這本是一場例行檢查,以往也進行過多次。然而這次她卻感到壓力非常大。因為很多工作過去有徒弟幫忙,她隻要督促和把把關就可以了,這次她卻不得不事無巨細,親自動手。為此,她起早摸黑,挑燈夜戰,整整忙了一個星期,才做好了準備工作。正當她感到可以鬆口氣時,想不到屋漏偏逢連夜雨,應了“倒黴的事來了躲也躲不掉”那句老話。上級主管部門在查賬時發現,有一張發票是假的,雖然金額才200元,但卻違反了財務製度。作為財務主管是負有責任的。根據規定,挨了批評,同時被扣罰了1個月獎金。對此,她感到十分窩囊。想不到辛辛苦苦幹了一個星期,到頭來,既挨批評,又扣鈔票。越想越氣,夜不成寐。第二天早晨起來,感到頭暈目眩,食不甘味。到了公司以後,她馬上到醫務室去看病。醫生檢查也沒發現什麼問題,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但是,從此以後,她總感到胸口堵得慌,渾身不舒服,莫名的煩惱,工作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有時還感到心慌氣急,渾身乏力,想哭。她在醫務室沒個說法的情況下,又到某市級醫院內科求診。經過各項檢查,沒有發現異常,最後,醫生認為,她得的是“更年期綜合征”。於是,給開了一些維生素類和穀維素的藥。同時,囑咐她可以吃些“太太口服液”之類的保健品。但是,一段時間下來,她的症狀非但未改善,反而越來越差,一點食欲也沒有。她聽說中醫能調養身體,又數次赴有關醫院,求助中醫治療。然而,事與願違,盡管吃了不少中藥,人的精神每況愈下,後來甚至發展到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心灰意冷。同事不理解,丈夫責怪她。她再次感到人間缺乏溫暖,現實殘酷無情。這時她的腦海裏不時閃現出自殺的念頭。但一想到尚在念高中的兒子,年邁的雙親,她就淚流滿麵,痛不欲生,實在走不出這一步。就這樣深陷在痛苦之中而難以自拔。直到自己出現了渾身哆嗦、講話發顫,丈夫才感到問題的嚴重性。最後經精神科醫生檢查才明確診斷:隱匿性抑鬱症。

我國一位臨床心理學家曾對綜合醫院心血管門診和住院患者做過調查,結論是大約有1/3患者其實是抑鬱障礙。他們都是以身體局部症狀為主訴就診,醫生則以症狀為初診和收治的依據。由於患者不懂或不善述說情緒變化,再加上醫生專業局限,誤診也就在所難免,而抑鬱症患者求治依從性高,往往要求住院治療。由於內心充滿了孤獨、自卑、痛苦、矛盾的體驗,他們在家庭或單位往往不被人接納、理解,治病是潛意識裏在尋求理解和支持,把解決病理、心理症狀作為最終目的。雖然每次都不能如願,但也沒有比這再好的途徑,於是隻好重複就診。這類患者對正麵的積極的解釋勸導聽不進,對負麵的消極的誘惑易接受。比如醫生把病情說得越含糊、嚴重,要求患者住院檢查治療,患者就認同順從。在這種情形下,患者變得更抑鬱悲觀,也就越依戀治療。

3.什麼是兒童抑鬱症

在抑鬱症患者中,兒童抑鬱症者不在少數。我們不得不悲哀地承認,抑鬱的晦暗掩埋了童真的快樂與美好,那些本該無憂無慮天真成長的兒童、青少年們,因為抑鬱症的陰影而失去了歡笑。兒童抑鬱症通常是指男性或女性發生在18歲(即青春期)以前的抑鬱症。在青春期之前的各個時期中都可見兒童抑鬱症,其中包括嬰兒期抑鬱症、學齡前兒童抑鬱症、學齡期兒童抑鬱症等。兒童抑鬱症的表現臨床上主要以抑鬱情緒為核心症狀,除情緒表現外,往往還有懼怕社交、恐懼死亡、攻擊行為、逃學行為、廣泛焦慮、軀體症狀等表現。在情感方麵,兒童抑鬱症常表現為情緒低落、不愉快、悲傷、不願上學、對日常活動沒有興趣、哭泣等。在精神運動方麵,他們會表現得比較遲滯,如行為遲緩、活動減少、行為障礙,甚至表現為木僵狀態。在思維、語言方麵,他們會表現為思維遲鈍、話語減少、低聲細語、語速緩慢、自責或自卑等。而兒童抑鬱症的軀體症狀,則常常表現為頭痛、頭暈、疲乏、胸悶、氣短、食欲不振、睡眠障礙等。請看下麵小麗和薛晶晶的病曆:

童真為什麼掩蓋不了她們的憂傷?

小麗,小學五年級學生,曾經是老師眼裏的好學生,卻試圖自殺,幸好被救了過來。這樣的好學生為什麼要自殺呢?原來,小麗的自尊心很強,學習成績也很優秀,在班裏一直名列前茅,還是三好學生。在家裏,小麗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的學習成績也是父母炫耀的資本。父母為了讓她考上重點中學,費了很大勁,把她轉到一所很好的小學就讀。但是,由於新學校、新環境等各種不適應因素,小麗在期末考試中出現了差錯,成績排在全班20多名。這個成績使小麗受到了沉重打擊,回家後又受到了父母的責怪,因此,小麗十分沮喪,覺得沒臉見父母、老師、同學。此後一蹶不振,成績一落千丈,情緒更是極度低落。最終,她決定用自殺的方法來尋求解脫,幸虧被及時發現並送到醫院,才避免了悲劇的發生。經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小麗終於恢複了健康。醫生診斷她患了兒童抑鬱症。

薛晶晶是個13歲的女孩,據她自己闡述:有3年了,自己內心始終伴隨有一種莫名的抑鬱與苦惱,麵對本該充滿希望的前途卻覺得十分渺茫,任何事情都覺得不順心,經常有流淚的衝動,但又哭不出來,即便是碰上高興的事情也沒有笑臉,缺失喜悅的心情。

這個女孩原本非常喜歡聽音樂和看電影,但後來越來越覺得索然無味,對於學習和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亦提不起任何興趣。麵對親朋好友的關心,她不願做過多闡述,有時甚至會覺得煩躁不安。在長時間被抑鬱、苦悶折磨的日子裏,她一方麵感覺到這樣對身心無益,一方麵又無法讓自己擺脫這種情緒,而自己的身體亦隨之越來越差,出現了失眠、每夜噩夢、食欲不振等情況。在這樣的狀態下,這位女孩對生活的看法越來越悲觀,亦對自己愈發絕望,甚至多次想過一死了之。幸好她的父母意識到她可能是患上了某種心理方麵的疾病,帶她到醫院做了全麵檢查,由專業醫生診斷為兒童抑鬱症,並進行了全程治療,使她又找回了往日的歡笑。

兒童抑鬱症與成年人所表現的以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誌行為減少等表現為主要特征的抑鬱症有一定不同。結合上述案例來說,兒童抑鬱症在症狀表現方麵的特點主要包括:①症狀表現不典型。②症狀表現以抑鬱情緒與興趣喪失、軀體症狀、精神運動性抑製、情緒不穩定等共存為特征。③成年抑鬱症患者常見的自罪、自責等症狀,在兒童抑鬱症中比較少見。④兒童抑鬱症患者的情緒狀態非常不穩定,易被激惹,時而發怒、傷人毀物,時而垂頭喪氣、神色憂傷。⑤兒童抑鬱症的軀體症狀,較成年抑鬱症患者來說更為突出。

4.什麼是老年抑鬱症

抑鬱症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精神障礙,60歲以上人群中30%~65%出現抑鬱症狀。抑鬱是老年人自殺的重要促發因素,自殺是抑鬱最為嚴重的負性後果。抑鬱常導致嚴重的情緒痛苦,從而減少社會和軀體的活動,失眠、厭食和功能不良。不幸的是,老年抑鬱常未被識別和未得到及時治療。

為什麼夕陽並不都是紅色的?

有這樣一首歌唱得好:“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夕陽下的老人應該擁有最幸福的美好時光,應該擁有最安詳的笑容。但是,走在夕陽之下,照耀著柔美的晚霞,並非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感受到晚年的幸福與安詳。

某醫院的精神科門診曾接收過這樣一位老年抑鬱症患者:這位患者年近七旬,來到精神科門診的時候滿麵憔悴,眼神呆滯,臉上還殘留著沒有刮幹淨的胡須,黑眼圈非常重。這位患者是身患乳腺癌的老伴帶來的。據他的老伴闡述:患者在最近六七個月裏一直都睡不好覺,感到疲倦,有時候已經淩晨4點了還在客廳裏踱步。脾氣也變得不好了,時而暴怒,時而沉默不語,退休後喜歡的太極拳、棋牌等娛樂活動也不再參加了,覺得沒有什麼意思。

這位老人退休前是一位工作認真負責的郵遞員,退休後就開始打太極拳,不時還經常和老朋友們碰個麵,一起切磋一下象棋,聊聊天。以前還經常喜歡幫家裏人修理東西,孫子、孫女的自行車和家裏的電器都由老人來修理。但是最近一年多來,先是老人的老伴患上了乳腺癌,幸好發現得比較早,目前已經順利完成手術,正在化療;隨後其多年相識的老朋友,又患上了肺癌,不久便與世長辭。在這段時間裏,老人身邊的人先後患上了癌症,加之兒孫都已經獨立,不再需要老先生幫忙修理東西或給予生活、工作上的建議,這讓老人逐漸陷入了抑鬱情緒之中。老人一方麵對自己和老伴的未來非常悲觀,一方麵又對老伴非常內疚,於是在這樣的情緒裏久久不能自拔。

還有一位李廠長,原本是個性格開朗的人,退休以後也曾經參加過所在社區的一些活動,最近兩年來,出現重聽,不便與人溝通而賦閑在家。1年前曾經到美國與兒子一家團聚,本來計劃在美國安度晚年,但因為生活不習慣,住了不到3個月就與妻子一起回到了故鄉。最近半年,他的妻子發現老李的興趣沒有過去高了,有時常常一個人若有所思且悶悶地坐上幾小時,並一反平時喜歡看電視新聞的習慣,到了播映的時間,也似乎心不在焉。有時又顯得心神不寧,無目的地在家裏走來走去。臉上也失去了往日的微笑,經常拉長著臉,也不知道受到了多大的委屈。老李的妻子非常著急,反複詢問才了解丈夫的心情一直不好,有著講不出的不痛快,並聲稱自己活著“猶如行屍走肉”。至於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沮喪,老李也講不出個所以然。妻子想可能是丈夫太寂寞了,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他們的兩個孩子,一個遠在美國,另外一個在英國,平時除了老兩口,再多個說話的對象也沒有。如果要出去走走的話,因年老體弱,也走不多遠。日長時久,枯燥、煩悶也就在所難免了。就在老李的妻子束手無策之時,一篇關於老年性抑鬱症的科普文章,使其受到了啟發,於是,夫妻雙雙來到了心理谘詢室,經詢問被診斷為老年抑鬱症。

人到老年,沒有了工作的壓力,生活也比較輕鬆。可你卻整日精神不振,疑慮重重,出現頭痛,便懷疑得了腦腫瘤;胃口不好,就擔心生了胃病……最令兒女們難以理解的是你不想活了,想自殺。這就是得了老年期抑鬱症,抑鬱症其實就像感冒一樣,也會經常侵犯老年人,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創傷和痛苦,甚至威脅到生命。

由於人的生活、醫療和科技水平在不斷地提高,人的壽命也越來越長,像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而我國也正在邁入老齡化社會。根據美國對抑鬱症的調查顯示,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老年人中,抑鬱症患者的比例占10%~30%,比普通人群患病率高。

為什麼老年人的患病率偏高呢?主要是因為人到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心理承受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逐漸下降,再加上老年人本身常常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患抑鬱症。

老年抑鬱症通常與以下一些因素密切相關:

(1)家庭結構改變:以前,全家老少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現在,子女成家立業,形成“空巢”,像李廠長一樣,老人感到孤獨、寂寞;如果再遇到喪偶,更是雪上加霜。老年人經受不住這些打擊,便會抑鬱成疾。

(2)觸景生情:見到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同學、親朋好友故去,聯想到自己在世的時日不長,容易造成抑鬱。

(3)主角、配角倒換:以前,自己是主角,年富力強,養兒育女,現在反過來要子女照顧,成為負擔。如果兒女對老人缺乏關心,更會使老人產生累贅感,更加抑鬱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