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間(1736-1795),四川鄧先生好賭成性,父母就將他逐出了家門。他流浪到漢口以後,夥同一幫賭徒開設騙局,騙得別人數十萬兩白銀。他不敢再在漢口待下去,帶著銀兩逃到上海。
鄧先生在上海妓院偶遇上海名妓寶珠。他對寶珠說:"'蘇小墳前空留碧,真娘墓上落夭桃。'風月場並非終老之地,你應該為'門前冷落鞍馬稀'時做好應對準備。小姐如不嫌棄,我願為你贖身,共享人生真情。"
寶珠高興地說:"公子如能為我贖身,我陪伴公子去開茶館、酒店,當沽酒,也比在這種地方好得多。隻不過贖身要花六百兩銀兩,你到哪裏去找呢?"
鄧先生說:"千金難賣一片真情,六百兩算得了什麼!我有辦法。"
鄧先生很快將寶珠贖出了妓院。他帶著寶珠隱居在偏街僻巷,吃喝玩樂,日夜纏綿。不到一年,就將騙來的錢花光了,寶珠隻好賣掉首飾換取三百兩銀兩,讓鄧先生拿去投資做生意。鄧先生沒有去做生意,而是去賭場賭博。不久他將三百兩銀兩輸得精光,還騙寶珠說,他做生意虧空,血本無歸。
寶珠又從昔日的姐妹那裏借來三百兩銀兩給鄧先生做本錢。不到一年他輸了一千二百兩。賭館派人來討債,寶珠才知道真相。
除夕夜,討債人上門,寶珠氣憤極了和鄧吵了起來。最後鄧一口咬掉了寶珠半隻耳朵。寶珠痛哭著衝出家門,到法院提出離婚。法院不理,寶珠隻好逃離上海。鄧先生欠債、丟妻,生活無著,隻好四處行騙。最後被警察抓住,死在上海監獄裏。
(史料出自《海陬冶遊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