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間(1662-1722),四川人範某任湖北解餉官。他解餉上京時,聽說京中有三大美人。他想一睹她們的芳容,但一直未能如願。後來他聽說楊小朵是京中名旦,就花重金買票去看楊小朵演出。
一場戲看下來,使他日夜思戀楊小朵。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取得楊小朵的芳心,就成天跑去看楊小朵演出,成了楊小朵的追星族。不久他打聽到楊小朵住在德春堂,常在附近茶館、酒樓唱堂會。他又追到德春堂,每次在其門外等候,直到楊小朵出門,跟在楊小朵身後進入堂會。
楊小朵不認識他,見他每場必到,見麵時就會向他點頭微笑,以示尊重觀眾。
楊小朵一笑使範某受寵若驚,想入非非。他成天跟前跟後,企圖獲取楊小朵的芳心,從而把解餉回湖北的事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一個月以後,範某將路費花光了,回不了湖北,隻能靠乞討為生。
有一天,楊小朵在去戲院途中,偶然看到範某衣襟襤褸,麵色憔悴。楊小朵命令停轎,走到範某身邊問:"公子何許人也?你曾天天來捧我的場,今日為何如此潦倒?"
範某局促不安地撒謊說:"我是湖北解餉官,在京辦完公事後本想立即回鄉銷差,不巧在城外遭強盜搶劫,盤費盡失,難回湖北,隻好在城中乞討。"
楊小朵同情地說:"公子是我的戲迷,我怎能讓公子流落街頭呢!你需要多少銀兩才能回去?"
範某所答非所問地說:"銀兩被劫以後,哪裏還有銀兩回去!"
楊小朵明白他的意思,又問:"你一共需要多少銀兩才能回湖北?"
範某遲疑地說:"需要兩百兩銀子才能回去交差。"
楊小朵隨即叫丫鬟,掏出兩百兩銀票,交給範某說:"公子拿去做路費,盡快回去吧!"
範某連連說:"多謝楊小姐慷慨解囊,他日我一定加倍償還!"
楊小朵說:"不用還了,公子快些回去就好!"
範某用愛慕與感激的目光注視著楊小朵,不肯離去。楊小朵看出他的心意,又叫來一乘轎子。她和丫鬟一起,送範某到旅館。
到旅館後,範某堅持要留楊小朵喝茶。楊小朵知道範某有愛她之意,就坐下來邊喝茶邊勸他打消愛她念頭。
楊小朵暗示說:"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量力而行是處事的聰明態度。京城是權力與金錢的競技場,青樓、戲院是揮金如土的地方,公子不宜在京城久留,快快回去免耽誤公差!"
範某感動得熱淚盈眶,滿口答應道:"多謝小姐指點,小生這就收拾行李啟程。"
楊小朵說完即告辭道:"我還有演出,不能奉陪,祝公子一路順風!"
範某目送楊小朵的轎子走了很遠才返回旅館。
半個月後,楊小朵的轎子路過胭脂胡同,又看到一個衣破肘露,滿麵塵垢的人站在街邊乞討。楊小朵透過轎窗定睛一看,正是範某。她大吃一驚,立即叫停轎,並叫來一輛轎子拉著範某回旅店。
坐定以後,楊小朵麵帶怒色問:"你為什麼不回去?難道你在騙我不成?"
範某說:"我不是存心要騙小姐,我的錢被妓女騙走了,無法回去......"他邊說邊低頭擦淚,做出一副可憐的樣子。
楊小朵開門見山地說:"我並非厚待你這位觀眾,更不是對你有好感。我幫助你是怕你誤入歧途。我曾給你說得很清楚,京城這地方不是你久留之地,我也不是你能愛之人,你為何執迷不悟,再次淪落到今天這種地步!"
範某緊低著頭,無話可說。楊小朵轉向丫鬟說:"小紅,再給他一百兩銀子,讓他立即回去!"
小紅說:"小姐,這種人你還能相信嗎?上次他拿了你的銀兩不走,今天你又要給他銀子。你打算給他多少次銀兩,他才不會在京城出現呢?"
楊小朵一聽這話有道理,就叫來身邊的兩個保鏢,並對小紅說:"你把銀兩給老張和小李兩人,叫他們送範公子到上海。"
接著她又吩咐兩個保鏢說:"到上海後,你們找我在上海演藝圈中的朋友,將範公子送回武漢,直接把他交到府衙,請府衙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記住!一定要把他平安送到府衙上班。"
在楊小朵的幫助下,範某終於回到武漢府衙繼續任解餉官。
(史料出自《聲色誌》與《古今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