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蘇洵求子(1 / 2)

眉州城內有一位儒生姓蘇名序。他為人坦蕩,正直不阿,看破考場腐敗,隱居家鄉,相妻教子,培養出蘇渙、蘇澹、蘇洵三個兒子。三個兒子都考中進士,在眉州名聲大噪。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冬的早晨,眉州城西南角的一間瓦屋裏,一個中年產婦正躺在床上與生命頑強鬥爭。這位產婦就是蘇序的妻子。隨著一陣陣產前陣痛,她咬緊牙一次又一次地掙紮,半小時以後,孩子呱呱落地,這時她才鬆了一口氣。

蘇序聽到孩子的哭聲後,立刻走了進去。妻子有氣無力地叫丈夫拿來剪刀,剪斷臍帶,然後又叫丈夫打來熱水,幫她洗孩子和包裹孩子。妻子已經生了兩個男孩,蘇序希望第三個孩子是女兒。因此,當他伸手抱起孩子時,自言自語地說:"又是一個男孩。"

他無意責怪妻子,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妻子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蘇序發現了這一表情,立刻補充說:"男兒誌在四方,女兒陪上嫁妝。好呀,又給我生了一個兒子。"

她知道那不是丈夫的真心話,苦笑著回應丈夫的安慰。

"孩子取什麼名字呢?"妻子問。

蘇序想了想說:"就叫他蘇洵吧!"

"是什麼意思?"妻子不解地問。

"是實實在在地做人的意思。"蘇序解釋說。

蘇洵少年時雖然天資聰穎,但他喜歡觀山望景,沉醉於大自然的景色。為了幫助蘇洵上進,蘇序夫婦給兒子選了個大他兩歲的"姐姐"做老婆。這個姑娘姓程,是眉州官宦世家程之邵的侄孫女。她貌若天仙,聰明能幹,精通詩文。

蘇洵知道父母給他娶妻的目的是想用老婆來拴住他的心,他開始並不願意。程氏明白這點以後,既不想違背公婆"收回丈夫的心"的命令,又不想約束丈夫讓他反感。因此,在公婆麵前,她守著丈夫讀書;公婆不在時,她就和丈夫一起出去遊山玩水。

婚後不久的一天,程氏看到公公在窗外走來走去監視蘇洵學習。她故意對丈夫說:"相公,我們已不是小孩子了,不能成天想到玩,你要安心讀書求取功名。"

蘇洵聽到暗示後回答說:"我這不是在讀書嗎!你還要叫我怎樣?"

父親一走,蘇洵立刻加上一句:"讀什麼書,求什麼功名!現在的世道都是官官相護,憑學問哪能當官!"

程氏接著說:"就是嘛,還不如讓我們及時行樂,等到清平世界,再努力讀書求取功名也不遲!"

新婚燕爾哪有不貪玩的。他們經常借口回娘家,探親訪友,出去遊山玩水,欣賞大自然的美景。

有一次,蘇洵玩得特別高興,靈感一來,詩到嘴邊,隨意吟詠道:

少年善奇跡,落拓鞍馬間。

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

山川看不厭,浩然遂忘返。

臨風弄襟袖,飄若風中仙。

程氏在一旁拍手稱讚道:"好呀,好呀!"接著她也詠道:

山中鸚鵡來家中,餐得幾年嘴漸紅。

姑恐思歸先剪翅,郎來嬉戲暫開籠。

公婆期待情雖重,鳥憶高飛意不同。

雄鷹展翅恨天低,何須終日閉庭中。

宋代巴蜀交通不便,再好耍的少爺小姐,也沒有多少去處。蘇洵夫妻快活了幾年,玩夠了就想到生子傳家。巴蜀是道教的發源地,到處都有占卦、算命的道士。